-
颅内淋巴系统及其与创伤性脑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脑由于缺少常规的淋巴结构,一直被认为与外周淋巴系统完全隔绝.但是随着血管周围间隙、胶质淋巴系统及脑膜淋巴管的相继发现,人们开始认识到脑也有其独特的淋巴引流途径,且与外周淋巴系统相通.创伤性脑损伤作为制约神经外科整体救治水平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伤后远期出现的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退行性表现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周围间隙、胶质淋巴系统及脑膜淋巴管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伤,导致颅内淋巴系统功能下降,代谢产物在脑组织内大量堆积,从而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出现神经退行性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研究发现,AD中神经元受损事件要先于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Aβ斑块可能并不是AD发病的直接病因,而只是AD发病后的病理表现,但是Aβ异常沉积与AD联系紧密,因此探讨AD中Aβ的异常沉积机制对于AD的早期诊治仍具有重要意义。Aβ的异常沉积已被证实与自噬功能障碍、细胞焦亡、铁死亡和脑膜淋巴管(Mlvs)回流障碍密切相关,故本文现围绕上述病理过程对AD发生中Aβ斑块异常沉积的作用综述如下,以期寻找新的AD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颅内淋巴系统的发现为颅脑创伤治疗研究打开了新视角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迄今,尚无公认有效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治疗药物,这可能缘于现有药物的作用仅能覆盖TBI的部分病理机制。证明颅内存在淋巴系统(主要包括类淋巴系统和硬脑膜淋巴管)为开发TBI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视角。已有证据表明,颅内淋巴系统是颅内毒性代谢物质的清除系统,且多个非特异性因素可调控颅内类淋巴系统,影响大分子引流;其中硬脑膜淋巴管含T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神经免疫调控功能。颅内淋巴系统也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颅内淋巴系统的引流,可能发挥将颅内毒性产物整体清除出颅、调节神经免疫和调控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助于TBI诊疗新策略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颅内淋巴系统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颅内淋巴系统主要由脑实质内的类淋巴系统和硬脑膜上的淋巴管组成。研究已证实,颅内淋巴系统引流功能损伤可导致颅内毒性代谢产物堆积,进而影响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通过调控颅内淋巴系统引流而影响疾病转归或可成为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思路。本文将就颅内淋巴系统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相关指标可预测帕金森病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病理性沉积和清除障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过程。脑胶质-淋巴系统是脑内清除代谢废物及沉积蛋白的功能管道网络,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实现脑脊液与组织间液之间的胶质淋巴系统引流,将大脑代谢废物从脑膜淋巴管引流到颈深淋巴结转运出大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syn通过胶质淋巴系统清除,并且阻碍脑胶质淋巴系统内脑脊液的流动,打破α-syn的产生与清除之间形成的动态平衡,进而导致后者异常聚集,不溶性纤维在细胞内积累,形成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突,导致神经毒性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硬脑膜免疫在神经感染和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硬脑膜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最外层,有丰富的脉管系统和免疫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道屏障。脑膜淋巴管和免疫细胞是硬脑膜免疫的主要组分,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相较于脑实质,硬脑膜与外周联系更密切且更易受人为干预。因此,硬脑膜免疫有望成为预防和诊治颅内疾病的新靶点。文中主要从脑膜淋巴管和免疫细胞两方面阐述硬脑膜免疫,并以此为基础,总结硬脑膜免疫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脑部淋巴系统解剖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存在淋巴管或淋巴循环,缺乏清除大脑代谢物的淋巴途径。但随着对颅内清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CNS中存在类淋巴系统,包括胶质淋巴通路以及脑膜淋巴管,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脑脊液(CSF)与间质液(ISF)的交换体系,而且其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变化、创伤性脑损伤、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10年来,有关其研究是生命科学的热点,本文旨在从类淋巴系统的发现、解剖结构及功能、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几个方面阐述其相关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胶质淋巴系统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帕金森病是脑内异常蛋白沉积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与异常沉积蛋白清除障碍有关,至今相关机制仍不明确。胶质淋巴系统是脑内代谢废物及异常蛋白沉积清除系统,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帕金森病中水通道蛋白4、血管周围间隙及硬脑膜淋巴管改变与脑脊液中相关病理蛋白的水平密切相关,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文中对近年来帕金森病中胶质淋巴系统结构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脑膜淋巴管:联通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免疫的门户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传统观点认为,大脑是一个免疫豁免的独立器官.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脑膜淋巴管的发现颠覆了这一认知,它的存在表明大脑与外周免疫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物理和功能联系.脑膜淋巴管不仅参与脑脊液引流,清除脑内代谢废物,也发挥免疫监视和维持脑内免疫稳态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联通脑与外周免疫系统的重要门户.本综述围绕脑膜淋巴管的解剖学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与之相关的可能研究方向与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DCE-MRI评估脑小血管病患者硬脑膜淋巴管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多期相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不同临床特征和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的硬脑膜淋巴管功能差异.方法:招募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社区志愿者120例,评估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后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影像学总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和低负荷组.通过多期相(增强前期、增强期和增强末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评估硬脑膜淋巴管流入功能和代谢功能,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不同影像学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与硬脑膜淋巴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高负荷组与低负荷组相比,硬脑膜淋巴管曲线下面积增大(2 830.54 v.s 2 450.87,P=0.032),达峰斜率增高(4.03 v.s 3.40,P=0.049),矫正混杂因素后仍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31).存在深部白质高信号的患者硬脑膜淋巴管的流入(P=0.015)和代谢功能(P=0.020)受损而脑室旁白质高信号患者的流入(P=0.249)和代谢功能无明显变化(P=0.726).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不同的患者硬脑膜淋巴管功能无差异(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不同的患者硬脑膜淋巴管功能变化不同,且影像总负荷高的患者硬脑膜淋巴管的流入功能增强,提示硬脑膜淋巴管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