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浪胁迫对松墨天牛繁殖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南方松林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探究热浪(heat wave)事件对松墨天牛繁殖特性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种群动态和松材线虫病流行规律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松墨天牛16日龄成虫进行模拟热浪处理(40 ℃持续72 h),随后将其置于室温(25 ℃)交配产卵,每周为1个观测周期,统计成虫的单雌日均产卵量、卵长、卵历期和孵化率等生殖参数及子代幼虫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热浪处理组单雌日均产卵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热浪处理组卵长在第1个观测周期内比对照组短0.09 mm,第2个观测周期以后反超并一直长于对照组.热浪处理组卵历期在第1个观测周期内比对照组长1.16 d,第2个观测周期内即与对照组相同,并在此后短于对照组.热浪处理组卵孵化率由91.83%下降至63.04%,直至第4个观测周期才恢复至与对照组水平.从子代幼虫体重来看,无论初孵幼虫体重如何变化,饲养28 d后热浪处理组与对照组子代幼虫体重均会达到同一水平.[结论]实验室内模拟单次热浪事件短期会对松墨天牛的生殖参数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热浪胁迫解除松墨天牛成虫的繁殖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通常在7 d后即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甚至得到一定的促进,对热浪胁迫表现出"毒物兴奋"响应.推测在气候变暖条件下,松墨天牛仍能在原分布区保持较高的种群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球孢白僵菌对管氏肿腿蜂致死和寄生的次代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基于自然微栖境中两种寄生性天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之间存在竞争和寄生的复杂关系,探究球孢白僵菌胁迫下寄生蜂的适应性生殖策略,并综合评价寄生蜂亲代携带球孢白僵菌(简称"携菌")后对自身及其子代的致死和寄生效应.[方法]采用浸虫法用不同浓度(1 ×104,1 ×105和1 ×106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简称"菌液")处理亲代(F48代)管氏肿腿蜂雌成蜂后接入装有寄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的试管中,测定亲代(F48代)雌成蜂及其子代(F49代)雌成蜂的死亡率、累计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及单雌产卵量;子代(F49代)和子二代(F50代)的平均发育历期、存活率、单雌体重及性比(雄性占比),结合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测定球孢白僵菌对F48和F49代雌成蜂致死过程中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亲代(F48代)雌成蜂携菌量随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1× 104,1 × 105和1 × 106孢子/mL浓度下平均初始携菌量为0.91 ×104,1.73 ×104和1.95 ×104孢子/雌,且能将病原菌传递给下一代(F49代),1 ×104,1 × 105和1 ×106孢子/mL浓度下平均携菌量为0.78 × 104,1.40 × 104和1.51 × 104孢子/雌;该携菌现象还影响着F48和F49代雌成蜂的寿命与繁殖及其对应子代F49和 F50代的适合度.与对照(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相比,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胁迫时,亲代(F48代)雌成蜂及子代(F49代)雌成蜂的表现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包括:平均产卵前期明显缩短(F48代缩短了 1.03,1.43和2.03 d;F49代缩短了 0.30,0.80和1.00 d),平均产卵期延长(F48代延长了 0.30,1.00和1.30 d;F49代延长了0.43,0.73和1.43 d),总产卵量增加(F48代增加了 4.80,17.16和10.33粒;F49代增加了 11.57,25.04和9.14粒),但单雌产卵量减少(F48代减少了 4.07,7.06和15.98粒;F49代减少了 5.30,9.37和20.47粒);同样,相应后代(F49和 F50代)适合度也呈同样变化趋势;因亲代(F48代)雌成蜂携带的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1 ×104,1 ×105和1 ×106孢子/mL)传代,F49和F50代的幼虫发育进程加快,与F49代相比,F50代的代时分别缩短了 3.00,3.00和4.00 d;同时F50代的存活率及羽化率分别降低了 16.21%和19.40%,但单雌体重分别增加了 0.09和0.94 mg,雄性后代比例分别下降了1.95%和0.22%.TDM模型检测表明,亲代(F48代)雌成蜂在接种高浓度(1 × 106孢子/mL)菌液20 d时死亡率达到50.83%,其相应子代蜂(F49代)在羽化后第18天死亡率达到50.00%,此时球孢白僵菌对F48代雌成蜂的LT50值为22.72 d,对F49代雌成蜂的LT50值为24.52 d;而同期1 × 104和1 ×105孢子/mL浓度处理下,F48和F49代雌成蜂死亡率均低于40.00%.[结论]管氏肿腿蜂亲代雌成蜂携菌后不仅降低了自身繁殖力还会间接影响其子代的存活和发育;亲代雌成蜂的携菌浓度直接影响着自身及其子代雌成蜂的累计死亡率,且随菌液浓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加;球孢白僵菌对管氏肿腿蜂雌成蜂致死过程中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濒危植物居群恢复的遗传学考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针对濒危植物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生殖适合度、基因流、近交和远交衰退等遗传学问题在居群恢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濒危植物居群的回归重建,既面临遗传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近交衰退等遗传风险,还因回归引种地存在较多近缘种而带来远交衰退的风险,最终导致遗传适应性降低,生境适应性变窄,繁殖和竞争能力减弱.为提高濒危物种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在构建回归居群时,应分批次从同一来源居群的不同母株采集材料,确保种源的遗传纯正性和遗传组成的多样性,还应使回归居群尽可能远离近缘广布种.另外,还需要对回归种群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才能保证回归引种的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健康信息需求量表的研制与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患者健康信息需求评价量表,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综合前期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咨询结果,以及现有的信息需求评价工具形成ART助孕患者健康信息需求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22名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门诊接受ART助孕的患者进行测试,测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6~0.97.探索性因子分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9.77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1,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0.881,重测信度为0.943,各因子重测信度为0.860~0.954.结论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健康信息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可用于评估我国ART助孕患者的信息需求现状,也可为针对该人群进行系统化信息支持提供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樟叶峰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方式下雌虫生殖适合度及子代生活史特征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是危害樟树Cinnamonum campora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该虫的繁殖策略包括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种模式.本研究旨在明确孤雌生殖在樟叶蜂生活史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樟叶蜂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在亲代生殖适合度(雌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和子代生活史(各虫态发育历期、死亡率、子代性比和产卵量等)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孤雌生殖的樟叶蜂雌虫寿命显著长于两性生殖的雌虫寿命,而雌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生殖方式间均无差异.子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以及子代单雌产卵量在两种生殖方式间均无差异,但子代成虫性比在两种生殖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孤雌生殖大多产雄性子代,而两性生殖大多产雌性子代.[结论]樟叶蜂的孤雌生殖延长了亲代雌虫的寿命,且为产雄孤雌生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的孤雌生殖不但具有自身建群的能力,同时在种群繁衍中可以提供大量的雄虫以弥补两性生殖后代雄性个体的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榕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杂交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和新物种的重要来源,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发生率差异很大.高度专性传粉体系中,宿主植物和传粉者经历长期协同进化,形成远高于其他物种的互利共生机制和合子前生殖壁垒,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种间杂交.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动植物间专性传粉关系的典范,甚至发展出一对一高度专性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定程度的宿主转移现象,引发学者对榕树种间杂交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人工杂交、外来种和本地种杂交、岛屿种自然杂交、同域分布近缘种自然杂交,以及利用系统发育不一致推测杂交等5个方面,综述了榕树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同一亚属内人工榕树种间杂交F1代一般可育,不同亚属榕树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强度在不同性系统上表现有所不同.种间存在单向或不对称的双向基因流,依赖专性传粉榕小蜂传粉可能使得渐渗杂交成为榕树种间杂交的主要方式.一系列的合子前隔离机制,包括化学隔离、形态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等有效维持了榕树物种在遗传和形态上的完整性;而合子后隔离作用较弱,传粉榕小蜂在非专性宿主上的繁殖适合度一般表现为显著降低.未来有待在评估杂交对榕树生物多样性和榕-传粉榕小蜂共生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榕树天然杂交带的杂交模式,以及探讨影响宿主转移和榕树杂交的因素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环素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及适合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共生菌Wolbachia能够诱导许多节肢动物发生产雌孤雌生殖现象.由于该菌无法在宿主细胞外离体培养,人们常采用抗生素处理获得Wolbachia去除或滴度降低的宿主种群,用以研究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作用,但抗生素可能会对宿主产生附加效应.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生素处理是否可以恢复感染寄生蜂的两性生殖,较少关注抗生素对宿主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四环素(0、5 mg/mL、15 mg/mL和25 mg/mL)连续饲喂5代来明确四环素对产雌孤雌生殖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适合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随各浓度四环素处理世代的增加,雌蜂的繁殖力先降低后升高.在F1代、F2代和F5代中,雌蜂繁殖力随四环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在F3代和F4代中,抗生素浓度对雌蜂繁殖力无显著差异;(2)在四环素不同浓度处理下,F1代和F3代的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F2代、F4代和F5代中,四环素对羽化率存在负面影响;(3)经四环素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子代雄性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在5 mg/mL的四环素处理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子代雄性比随处理世代的增加而升高,但在25 mg/mL的四环素处理条件下随世代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结果表明:四环素能够使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恢复两性生殖,但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合度存在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四环素处理世代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对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品种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评价新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品种玉米的为害潜能,本文采用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对3种甜质型玉米(穗甜1号、正甜68和华金甜1号)以及3种糯质型玉米(京科糯2000、广黑甜糯和广糯1号)的生存适合度,分析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学指标与玉米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及粗纤维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取食甜质型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存活率、蛹重、雌成虫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取食糯质型玉米;取食甜质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内禀增长率介于0.1566~0.1843,净生殖力介于187.97 ~353.35,也均高于取食糯质型玉米(内禀增长率介于0.0998~0.1465,净生殖力介于25.89~95.34),表明取食甜质型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具有更高的种群增长能力.甜质型玉米叶片中主要营养物质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氨基酸及粗纤维的含量普遍高于糯质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净生殖力与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及粗纤维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草地贪夜蛾在甜质型玉米上具有更高的生存适合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选育及生物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毒死蜱抗性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抗药性捕食螨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毒死蜱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力,以半致死浓度(lethal medium concentration,LC50)为选择压力,对巴氏新小绥螨敏感种群进行逐代汰选.应用生命表法分析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Rf)的影响.采用Holling Ⅱ模型拟合分析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敏感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卵和雌成螨捕食功能反应差异.[结果]经过21代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倍数为34.77倍的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品系.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各发育历期、子代雌性比例和捕食功能反应等特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有所缩短.在15℃时,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均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周期.在25℃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单雌产卵量均最高,分别为41.64±1.04和38.80±0.93粒/雌,两者差异显著;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产卵期均最长,分别为24.82±1.50和21.34±1.26 d,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30℃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世代周期均最短,分别为6.62±0.23和6.53±0.13 d.同时,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能力均最强,其中对卵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56.25和140.85粒,对雌成螨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3.10和22.32头.就相对适合度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在25和30℃时略低于敏感品系,但在20和35℃时略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总体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筛选及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霉素钠对萼花臂尾轮虫适合度的促进作用及其与藻密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在1.0× 106(较低)、2.0×106(中等)和4.0×106个细胞/mL(较高)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和1000 μg/L)的青霉素钠对轮虫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各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藻密度为2.0× 106个细胞/mL时,200-1000 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分别延长了40.67%-70.67%和34.04%-50.23% (P<0.05),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提高了204.35%-358.70%和36.26%-62.09% (P<0.05);藻密度的降低或升高均显著降低青霉素钠对轮虫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的促进幅度.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密度下,400 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延长了21% (P<0.05),200-400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延长了23.15%-33.13%(P<0.05),200-600和1000 μg/L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分别升高了40%-81.05%和41.05% (P<0.05);但4.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密度下,各青霉素钠处理组中轮虫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藻密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1),青霉素钠浓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藻密度和青霉素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也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设置的青霉素钠浓度范围内,1.0× 106个细胞/mL藻密度下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净生殖率与青霉素钠浓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2.0× 106个细胞/mL藻密度下,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内禀增长率与青霉素钠浓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环境相关浓度的青霉素钠不会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产生显著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