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血清ChE活力恢复至正常值下限50%所需时间为结局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39.58±14.77)岁,血清ChE活力恢复至正常值下限50%所需时间为(24.45±2.64)d。血液灌流( r=-0.644)、阿托品用量( r=0.498)和氯解磷定用量( r=0.432)与血清ChE活力恢复存在相关性,其中血液灌流与ChE活力恢复呈显著负相关( β=-4.222, P<0.05)。 结论: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的血清ChE活力恢复非常缓慢,血液灌流可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毒死蜱及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从而有效促进血清ChE活力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毒死蜱对SD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毒死蜱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急性毒死蜱中毒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10月,将3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根据观察时间点随机分成7组,即0.5 d、1 d、2 d、3 d、5 d、7 d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各观察组采用81.5 mg/kg毒死蜱一次性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橄榄油灌胃。连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和中毒症状,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SQSTM1、LC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和LC3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 d、2 d、3 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0.5 d、1 d、2 d组P62/SQSTM1蛋白表达降低,2 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LC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 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部分细胞核轮廓消失,7 d组尤其明显,LC3蛋白呈胞质表达,表达量逐渐增高,第2天达高峰。 结论:急性毒死蜱中毒大鼠自噬的早期激活可能参与了毒死蜱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2年苏州市蜚蠊种群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不同生境蜚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变化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情况.方法 用粘捕法调查蜚蠊密度,用药膜法进行德国小蠊抗药性测定.结果 2022 年苏州市蜚蠊粘捕率和密度分别为7.20%和 0.40 只/张,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 94.24%,为优势种.蜚蠊粘捕率和密度 7 月最高,分别为9.73%和 0.56 只/张,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 1.80 只/张,不同月份总体蜚蠊密度和农贸市场蜚蠊密度呈显著相关性(r=0.965,P=0.002).不同生境蜚蠊粘捕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89,P<0.001);德国小蠊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 3.36、6.18、1.08、1.79、0.79.结论 德国小蠊是苏州市蜚蠊优势种,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7 月是蜚蠊密度高峰月,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为中度抗性,对其他 4 种杀虫剂为低度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海南省埃及伊蚊抗药性测定及击倒抗性基因V1016G和F1534C突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埃及伊蚊抗性水平,为制定当地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在海南省儋州和昌江2地采集埃及伊蚊的幼虫和蛹,繁殖至子一代(F1).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埃及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然后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法测定埃及伊蚊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基因V1016G和F1534C突变情况.结果 海南昌江与儋州埃及伊蚊接触溴氰菊酯(0.03%)、氯菊酯(0.40%)、高效氯氰菊酯(0.0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02%)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1h的击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6%、85.56%、81.11%、48.89%与94.44%、68.60%、61.11%、30.00%,除溴氰菊酯(0.03%)外,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昌江埃及伊蚊接触残杀威(0.03%)和噁虫威(0.20%)2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均为100.00%,儋州埃及伊蚊分别为100.00%和98.89%;昌江与儋州埃及伊蚊接触马拉硫磷(1.50%)、毒死蜱(0.80%)2种有机磷类死亡率均为100.00%,接触杀螟硫磷(0.25%)死亡率分别为100.00%和98.89%.海南儋州和昌江埃及伊蚊检测到V1016G和F1534C 2种突变,其突变频率分别为12.50%(20/160)和97.50%(15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54,P<0.001),其中昌江埃及伊蚊同时存在V1016G和F1534C突变,其突变频率分别为20.00%和100.00%,而儋州埃及伊蚊仅F1534C发生突变,突变频率为98.75%.结论 海南省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4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对残杀威、噁虫威、马拉硫磷、毒死蜱和螟硫磷均为敏感,其击倒抗性基因以F1534C突变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3年重庆市大足区致倦库蚊成蚊和家蝇成蝇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了解2023年重庆市大足区致倦库蚊成蚊和家蝇成蝇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和成蝇点滴法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2023年重庆市大足区致倦库蚊成蚊对0.25%氯菊酯、0.025%高效氯氰菊酯、0.025%溴氰菊酯、5%马拉硫磷、0.1%残杀威24 h死亡率分别为37.35%、21.92%、28.33%、96.43%、95.38%.家蝇成蝇对95.8%高效氯氰菊酯、97%毒死蜱、90%溴氰菊酯、95%敌敌畏4种杀虫剂测定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分别为雌性2.572、0.329、0.406、0.492 μg,抗性倍数分别为829.68、7.65、53.42、46.42.[结论]大足区致倦库蚊成蚊及家蝇成蝇对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因此对已产生较高抗药性的杀虫剂应暂停使用,对可能抗性和低抗水平的杀虫剂可采取药物混配、轮换施药等方式使用.同时应继续做好抗药性变化情况的监测,指导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岛市市售蔬菜中农残特征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青岛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水平,为青岛市蔬菜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2022年,在青岛10个区市随机采集7大类680份蔬菜样品,检测并分析蔬菜样品中28种农药残留的特征,对被检出农药进行急性、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680份蔬菜样品中,农药检出率为9.71%(66/680);超标率为2.79%(19/680).共检出10种农药,检出率最高的为联苯菊酯4.50%(27/600);共超标6种农药,超标率最高的为毒死蜱1.18%(8/680).各类农药检出率与超标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类蔬菜间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茄果类农残检出率最高(27.68%,31/112),检出农残种类的数量最多(8种).7类蔬菜中均有禁限用农药的分布.10个区市均有农残检出,除黄岛区、胶州市、平度市外均有超标现象.城阳区检出率为19.44%(7/36),李沧区超标率为7.02%(4/57),市北区检出农残种类的数量最多为7种.检出的各类农药的急性、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aHQ、cHQ均小于1.结论 青岛市市售蔬菜样品中仍有部分禁限用农药存在,但农药残留水平较低,居民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蔬菜中农残的健康风险较小.要继续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食用蔬菜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1-2023年黄石市蝇类密度及家蝇抗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了解黄石市2021-2023年蝇类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1-2023年采用笼诱法对蝇类密度监测;2021年和2023年采用点滴法对家蝇抗药性调查,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及抗性倍数.结果 2021-2023年全市共捕获蝇类739只,平均密度为4.40只/笼,其中麻蝇、厩腐蝇、家蝇分别占总数的46.55%、13.94%和13.26%.不同生境中,居民区蝇类密度最高,餐饮外环境密度最低.蝇类总体密度高峰出现在每年5-6月.家蝇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表现为敏感;对毒死蜱、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则产生了抗药性.结论 初步掌握了黄石市蝇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趋势,黄石城区家蝇种群对5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建议在今后蝇类防控工作中继续加强日常监测,科学合理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青皮中36种禁限用农药残留量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青皮中 36 种禁限用农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青皮样品采用乙腈均质处理,浓缩后经装有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的净化管净化,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青皮样品中36 种禁限用农药的残留量.结果 36 种禁限用农药均在各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1,n=6);检测限为 0.020 9~8.659 4μg/kg;平均回收率为 73.25%~102.83%,RSD为 1.59%~9.74%(n=6).32 批青皮样品中,毒死蜱、多菌灵、吡虫啉、哒螨灵、螺螨酯的检出率分别为 96.88%,65.63%,46.88%,25.00%,6.25%,残留量分别为 0.002~0.674 mg/kg、0.001~1.535 mg/kg、0.006~0.133 mg/kg、0.002~0.074 mg/kg、0.09 mg/kg,均未超过最大残留量限度,其余溴氰菊酯等 31 种农药化合物均未检出.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青皮中 36 种禁限用农药的残留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经历寄主转换的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寄主转换经历是否会改变亚致死浓度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稻纵卷叶螟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稻纵卷叶螟水稻种群和小麦种群中收集卵,并将其分别转换寄主植物饲养至2龄,作为具有不同寄主转换经历处理的幼虫[以水稻为食的水稻种群(R-R)、以小麦为食的水稻种群(R-W)、以小麦为食的小麦种群(W-W)和以水稻为食的小麦种群(W-R)].利用离体叶片浸渍法对这些幼虫在亚致死浓度(LC25)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浸渍下的水稻或小麦叶片处理后48 h,测定3-5龄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繁殖能力和寿命.[结果]未经杀虫剂处理时,寄主转换显著影响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总历期、化蛹率和蛹重,但对水稻种群和小麦种群的影响相反.LC25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处理2龄幼虫,显著延长3-5龄幼虫总历期,但延长程度因寄主转换经历而异.LC25浓度阿维菌素显著降低各寄主转换经历幼虫的化蛹率(R-R组除外).LC25浓度毒死蜱仅显著降低W-W组的化蛹率.在2龄幼虫暴露于LC25浓度阿维菌素后W-W和W-R组的蛹重显著降低.水稻种群化蛹率和蛹重受寄主转换的影响在LC25浓度阿维菌素处理后消失,而小麦种群化蛹率和蛹重受寄主转换的影响在LC25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处理后均消失.无论是何种寄主转换经历还是LC25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处理均未影响成虫羽化率、交配率和单雌产卵量.寄主转换处理只显著影响未经杀虫剂处理时水稻种群的卵孵化率,但卵孵化率均未受LC25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处理影响.与未经杀虫剂处理相比,LC25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处理均未影响雌成虫寿命,但LC25浓度毒死蜱处理显著增加了 W-W组雄成虫寿命.[结论]寄主转换经历会影响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稻纵卷叶螟的亚致死效应.LC25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处理经历寄主转换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后,其幼虫和蛹生长发育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成虫繁殖和寿命所受影响较小.使用针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时和进行毒理实验时应考虑到寄主植物的潜在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黔江区桑叶中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现状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对重庆市黔江区桑叶中5种重金属污染和42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为辖区内蚕桑业的发展、桑叶类药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黔江区内4个片区共采集196批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测定,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等方法综合评价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风险.结果 196批次桑叶样品中,共检出重金属196批次,检出率100%,污染类型为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其中铬(Cr)检出率最高,为96.94%,铅(Pb)次之,Cd(镉)未检出.选取其中154批桑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出农药残留样品55批次,检出率为35.71%;42种农残项目中检出12种,其中毒死蜱、敌敌畏检出频次较高;不同乡镇片区之间及不同月份检出情况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金溪片区检出数及检出率最高.结论 部分乡镇农药使用情况较为普遍,重金属含量偏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需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