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2020年枯水期(1-5月、11-12月)、丰水期(6-10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水样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价.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0年共检测水样7 557件,总合格率为74.29%,合格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x2=141.39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大型集中式供水、有卫生许可证、经常规处理、消毒和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水样合格率较高(P<0.01).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良好,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是否常规处理、是否消毒、是否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调查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状况,评估其健康风险,为乌鲁木齐市改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 - 2020年,连续3年在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的监测点,采集水样687份,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进行水砷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对水砷进行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687份水样,均为集中式供水,枯水期( n = 342)和丰水期( n = 345)、地表水( n = 414)和地下水( n = 273)的水砷合格率均为100.0%。枯水期,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为8.24 × 10 -6/a;丰水期,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为3.30 × 10 -6/a。 结论:乌鲁木齐市改水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饮用水水砷状况良好,砷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较小。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推动改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卫生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地区水域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污染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城市、乡镇的水源水、出厂水及污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污染情况,为医疗卫生、水利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2023年3月以广西地区珠江流域、红河流域、桂南沿海诸河的9条江以及中部3个县的18个镇为采样点,使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2-2023)中的多孔海绵滤膜模块采样及快速淘洗步骤对原水和出厂水进行采集并做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同时对水厂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检测39份出厂水中的水质相关指标,包括色度、浊度、pH、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和氨氮.结果 采集水样193份,隐孢子虫检出率为17.6%,贾第鞭毛虫检出率为14.5%;39份出厂水的其他水质检测指标超标率情况,色度为5.1%,浊度为2.6%,pH为5.1%,菌落总数为10.3%,总大肠菌群与耐热大肠菌群均为15.4%,耗氧量为5.1%,氨氮为10.3%,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未超标.隐孢子虫与原水氯化物(r=-0.35,P<0.05)、原水硫酸盐(r=-0.34,P<0.05)、原水溶解性总固体(r=-0.45,P<0.05)、原水总硬度(r=-0.38,P<0.05)成负相关,与出厂水菌落总数(r=0.38,P<0.05)、原水浊度(r=0.34,P<0.05)成正相关;贾第鞭毛虫与原水溶解性总固体(r=-0.32,P<0.05)、原水总硬度(r=-0.39,P<0.05)、出厂水总硬度(r=-0.35,P<0.05)、出厂水pH(r=-0.35,P<0.05)成负相关,与出厂水菌落总数(r=0.34,P<0.05)成正相关.结论 调查地区的部分原水和出厂水受到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污染,山泉水、水库水、江河水和地下水均有受到污染的风险,完善的水厂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1年山西省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提高农村学校师生饮水质量提供数据支持,于2021年4-9月对山西省96个县286所农村学校开展卫生调查,并采集学校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共监测学校末梢水样572份,合格水样510份,合格率为89.2%,其中枯水期水样合格率(91.3%)略高于丰水期水样合格率(87.1%).在286所学校中,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以地下水(94.8%)为主,水处理方式以未处理和沉淀过滤(90.2%)为主.合格率较低的指标为总大肠菌群(93.0%)、硫酸盐(97.9%)、总硬度(98.8%).提示应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净水工艺,加大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管力度,保障农村学生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1年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暴露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掌握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暴露状况及通过饮用水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为饮用水的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21年西北地区某市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范围设置114个监测点并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14份水样开展水质监测,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浓度进行达标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致癌风险评估.结果 共监测水样228份,达标率为100.00%.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浓度中位数As为0.50x10-5 mg/L、Cd为0.25×10-5 mg/L、Cr6+为2.00×10-5 mg/L,致癌健康风险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Cr6+>As>Cd,Rc为3.77×10-5.As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枯水期>丰水期,Cr6+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丰水期>枯水期;As、Cr6+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均为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Cd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地表水>地下水.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水期之间Cd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水源类型之间As、Cr6+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均达标,致癌总风险值为10-5数量级,处于可接受范围.致癌健康风险最高的为Cr6+,其次是As,提示某市在今后的饮用水污染防治中要重视Cr6+、As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加强饮用水监测和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氮素流动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12
人类生活消费是陆地生态系统氮素流动的主要驱动力.定量核算和评估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氮产生(NRUR)及其活性氮(Nr)排放特征,对农村氮的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中国为例(2000-2020年),建立了NRUR的产生及其活性氮排放核算框架.结果表明:20年来NRUR上升了 36.7%,年均5.62 Tg/a,食物消费氮是最大的贡献源(43.2%),工业日用品和家庭生活燃料消费氮分别占31.5%和25.3%;Nr排放量占NRUR的25.4%(年均1.43 Tg/a),其以年均1.3%速率下降;NH3挥发是最大的Nr排放源(50.1%),其次为排入地表水的Nr(31.0%)、NOx(15.8%)和N2O(2.0%),排入地下水的Nr仅占1.1%.加大人类粪尿排泄物的处置能力,减少秸秆燃料的使用比例、优化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Nr减排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2018-2020年河西走廊铁路沿线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为了解2018-2020 年河西走廊铁路沿线各站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 对某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2020 年三年间采集的270 份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18-2020 年共检测水样270份,其中列车上水站检测水样90 份,合格89 份,合格率为98.89%,非列车上水站检测水样180 份,合格119 份,合格率为66.11%.列车上水站水质检测项目合格率显著高于非列车上水站(x2 =36.44,P<0.05);各年份水质检测项目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分别为2.4、3.01、0.04,P>0.05).结论 河西走廊铁路沿线各站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均由深层地下水作为该站区的供水水源,在没有投加消毒剂情况下,各站区的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指标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说明在由深层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时,投加消毒剂是否必要值得商榷.为铁路旅客列车提供生活饮用水的列车上水站,因需要作为列车二次供水的水源,加氯后水中的游离余氯具有可持续杀灭水中微生物的作用,故对旅客列车上水站的水源水进行消毒剂投放是非常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生活用地下水氡转移系数及居民剂量估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生活用地下水氡转移系数及所致居民内照射剂量.方法 利用RAD7测氡仪测量生活用地下水中氡含量及室内氡浓度.结果 生活用地下水典型用水方式淋浴、洗衣和做饭水氡局部转移系数分别为5.60×10-3、1.76×10-3和7.21×10-4.三种典型用水方式水氡释放率范围为61%~98%,均值为88%;用水后房间氡浓度为实验前的1.3 ~5.5倍,均值为3.2倍.三种典型用水方式所致居民内照射剂量总计为0.0584 mSv/a.利用水氡转移系数模型计算生活用地下水全部用水行为水氡转移系数为1.91×10-4,所致居民内照射剂量为0.0686 mSv/a.结论 生活用地下水释放的氡对该户居民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长期使用高氡地下水的居民仍需尽可能多通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兰州市不同水源地区水碘含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兰州市不同水源地区水碘含量的范围与分布,为制订适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样的各县(市、区)按照供水的水源类型、规模大小并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按分层随机原则选择抽样点.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的水碘检测方法(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方法)进行水碘含量测定.结果 共采集876份水样,其中出厂水水样280份(140个集中式供水工程),末梢水水样596份.140个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厂水水碘范围为0.2-74.5μg/L,中位数1.92 μg/L,水碘含量<10 μg/L、10-30μg/L、30-50 μ g/L、50-70 μg/L和≥70 μg/L的比例为88.6%、6.4%、2.1%、1.4%和1.4%;地面水和地下水比例为22.1%和77.9%,中位数为1.31 μg/L和2.14 μg/L,地面水水碘<地下水水碘(Z=-2.759,P<0.01);地下水浅井水、深井水和泉水比例为22.9%、45.9%和31.2%,水碘中位数为1.88 μg/L、3.18 μg/L和1.63 μg/L,3组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P<0.01).596份末梢水水样水碘范围为0.2-65.2 μg/L,中位数2.20 μg/L,水碘含量<10 μg/L、10-30 μg/L、30-50 μg/L和≥50 μg/L的比例为92.1%、7.0%、0.3%和0.5%,各县(市、区)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6,P<0.01);末梢水中集中供水73份,分散供水523份,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20 μg/L和2.05 μg/L,水碘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36,P>0.05).结论 兰州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多,水碘含量普遍较低,地面水水碘含量低于地下水,地下水中深井水水碘含量高于浅井水和泉水,各水源类型和各县(市、区)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中位数均<10 μg/L,兰州市仍处于外环境缺碘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西藏日喀则市生活饮用水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西藏日喀则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全市实现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日喀则市18个县(区)497个监测点的生活饮用水分别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采集以及现场调查,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2006)对水样进行分析.结果 497个监测点饮用水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监测点有332个,占全部监测点的66.9%.其中监测点水样未采取任何处理方式的有363个,占全部监测点的73.0%.共检测样本933份,合格率为31.7%,其中城市水样合格率为64.2%,高于农村水样合格率22.6%(x2=12.326,P <0.001),采取处理后的水样合格率为51.2%,高于未处理的水样合格率24.5%(x2=60.391,P<0.001).一般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3.0%、95.9%、34.0%.结论 日喀则监测点生活饮用水处理方式过于简单,水质指标合格率低,尤其以微生物学指标不合格为突出问题,应加强水质监测,提高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