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 8 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 1 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 特异性抑制剂MCC950 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 的表达.结果 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 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 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 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 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CRRT介入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术后行CRRT的Stanford A型AD合并AKI患者39例,其中生存组18例,死亡组21例.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早期(术后48h内)与晚期(术后48 h后)行CRRT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相关病史、血常规、血肌酐、心脏超声检查、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术后2次开胸止血、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HR=1.115,P=0.01,95%CI:1.046~1.189)及血肌酐(HR=1.013,P=0.035,95%CI:1.006~1.067)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术后AKI行CRR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CRRT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率低于晚期CRRT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结论:年龄及血肌酐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术后AKI行CRR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早期行CRRT对患者3个月内预后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免疫评估及动态监测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其进展缓急、病情预后呈异质性。多项研究发现机体及肺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IPF发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了IPF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在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布情况,探讨这些作为免疫评估及监测的细胞及分子标志物对于IPF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F-1α/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HIF-1α/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HT22细胞(小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实验,采用氧糖剥夺复氧(OGD/R)的方法构建TBI的体外模型,通过HIF-1α、BNIP3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或质粒载体转染细胞调节HIF-1α、BNIP3表达。实验1:研究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TBI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这部分实验中HT22细胞分为4组( n=3):siRNA对照组,转染阴性siRNA后正常培养;siRNA+TBI组,转染阴性siRNA后进行OGD/R处理;BNIP3-siRNA组,转染BNIP3-siRNA后正常培养;BNIP3-siRNA+TBI组,转染BNIP3-siRNA后进行OGD/R处理。实验终点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BNIP3及LC3-Ⅱ、P62等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小体,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LDH活性。实验2:研究HIF-1α对TBI后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这部分实验中HT22细胞分为8组( n=3):siRNA对照组及siRNA+TBI组,处理同上;HIF-1α-siRNA组,转染HIF-1α-siRNA后正常培养;HIF-1α-siRNA+TBI组,转染HIF-1α-siRNA后进行OGD/R处理;空载质粒组,转染空载质粒pcDNA3.1(+)后正常培养;过表达HIF-1α组,转染过表达HIF-1α质粒后正常培养;空载质粒+TBI组,转染空载质粒后进行OGD/R处理;过表达HIF-1α+TBI组,转染过表达HIF-1α质粒后进行OGD/R处理。实验终点测定各组细胞HIF-1α、BNIP3、LC3-Ⅱ、P62、TOMM20、COX Ⅳ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 结果:(1)实验1:与siRNA对照组比较,siRNA+TBI组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显著升高,P62、TOMM20、COX Ⅳ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siRNA+TBI组比较,BNIP3-siRNA+TBI组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显著下降,P62、TOMM20、COX 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透射电镜下siRNA+TBI组自噬小体较siRNA对照组增多,BNIP3-siRNA+TBI组自噬小体较siRNA+TBI组减少。(2)实验2:与siRNA+TBI组比较,HIF-1α-siRNA+TBI组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显著下降,P62、TOMM20、COX 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空载质粒+TBI组比较,HIF-1α过表达+TBI组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显著升高,P62、TOMM20、COX Ⅳ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IF-1α通过促进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TBI后神经元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循环外泌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囊泡(MV)、血浆和玻璃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并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进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计73名纳入研究。其中,采集血浆32名,收集玻璃体液41名,并据此分为血浆样本研究队列和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将受试者分为未发生眼底改变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生型DR组(NP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中对照组为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和MV。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和M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S100A8质量浓度。18只健康雄性Brown Norway大鼠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只9只。糖尿病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5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S100A8的表达情况。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血浆中成功分离得到具有各自特征的外泌体和MV。PDR组患者血浆外泌体和玻璃体S100A8浓度均高于NPDR组、DM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0、0.002、0.002, P<0.000、<0.000 )。血浆样本队列研究4个组受试者血浆、血浆MV的S100A8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83、0.015 , P=0.836、0.99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S100A8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100A8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8, P=0.001 )。 结论:循环外泌体中S100A8蛋白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DR严重程度明显增高。S100A8可能是DR炎症环境的影响因素,是潜在的抗炎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阴乳头状汗腺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4岁,因右侧外阴增生物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外阴内侧有一豌豆大小结节,逐渐增大呈蚕豆大小,偶有不适,但无痒、疼。结节大小随月经周期略有变化,月经中期轻度增大,饱满,偶有胀痛,有少许清澈分泌物溢出,但结节表面皮肤从未有破溃。月经结束时结节略有缩小,行走或运动时偶感局部不适。体检: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小阴唇内侧一蚕豆大小肤色结节,顶端稍发白,边界清楚,无明显触痛、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糜烂、破溃、渗液等(图1A)。临床初步诊断:表皮囊肿?外阴皮下肿物性质待查?与患者沟通后给予手术切除结节行病理检查。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下部可见界限清楚的瘤细胞团,有大量管腔样或乳头样结构形成,管腔由双层细胞构成,可见断头分泌,细胞无异形,偶见核分裂象,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图1B、1C)。诊断:外阴乳头状汗腺腺瘤(hidradenoma papilliferum,HP)。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藤梨根提取物通过VEGF/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稀释的终浓度为1、10、100 μg/ml的藤梨根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等剂量DMEM培养液,培养48 h,比较各组增殖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I3K、VEGF、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0.05),低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0.05),中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0.05),高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 结论:藤梨根提取物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藤梨根提取物抑制VEGF/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3D打印个体化金属假体置换重建34例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患者资料,男23例、女11例,年龄(19.1±15.2)岁(范围7~80岁),其中22例患者年龄<18岁。病变位于股骨近端3例、股骨中远端15例、胫骨近端10例、胫骨远端6例;骨肉瘤24例、Ewing肉瘤6例、未分化肉瘤2例、骨纤维肉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随访并记录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假体周围断裂及无菌性松动、假体-骨界面愈合情况、双下肢是否不等长、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评价肿瘤转归,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功能评分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4例患者病变长度(125.5±35.4) mm(范围70~240 mm)、截骨长度(160.2±33.9) mm(范围80~275 mm)。肿瘤均未累及术前设计的截骨面。定制假体均安装牢固,与保留关节面一侧匹配紧密。术后2例出现局部切口脂肪液化、4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后愈合。1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患者假体-骨界面愈合较差,术后2个月出现严重假体周围感染致假体植入失败,经去除假体、控制感染及使用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治疗后感染控制,局部成骨可;其余33例患者假体-骨界面愈合良好。术后7个月,1例患者假体接触面局部骨质有局限吸收,但金属假体及螺钉未松动;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且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5.6)个月(范围7~27个月),无一例发生截骨端肿瘤复发,但5例发生肺转移。16例患者出现双下肢不等长,其中10例长度差<2 cm、3例为2~5 cm 、3例超过5 cm 。除1例因感染而取出假体外,其余33例患者术后MSTS 93评分为(24.9±2.2)分(范围19~28分),评价为优26例、良7例。根据RECIST标准,34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5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稳定。结论: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是治疗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方法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构成星形胶质细胞内中间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维持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稳定,参与血脑屏障形成,调节突触功能等 [1]。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以亚急性或隐匿性起病,容易被误诊为感染、变性、脱髓鞘、肿瘤或血管疾病。GFAP IgG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性淋巴细胞产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生物标志物,其在血清或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阳性能将自身免疫GFAP星形细胞病与其他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区分开 [2]。笔者现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及其个体化治疗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