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葡萄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葡萄膜淋巴瘤的主要类型.原发性葡萄膜MALT淋巴瘤极为罕见,具体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多种病因相关.原发性葡萄膜MALT淋巴瘤表现多样,有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方式综合诊断.超声检查可发现其特征性均质低回声病灶,伴血流信号.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成像及眼底血管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都可协助诊断,但最终需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该病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化学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MALT总体预后良好.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发病率极低,导致易被误诊.一旦治疗延误,将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丧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uapor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AQP-MRMI)技术对海马亚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AQP-MRM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名受试者,包括AD组16名、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2名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1名.分析三组间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表观扩散系数(aquapori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QP-ADC)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AQP-ADC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对比NC组,MCI组仅表现为左侧海马角(cornu ammonis,CA)1的AQP-ADC值升高(P<0.05),AD组则表现为双侧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4、双侧CA1-3、左侧下托、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内嗅皮层的AQP-ADC值升高(P<0.05);对比MCI组,AD组表现为双侧DG-CA4、双侧CA1-3、右侧下托及右侧海马旁回AQP-ADC值升高(P<0.05).除右侧下托外,各海马亚区的AQP-ADC值均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其中左侧DG-CA4(r=?0.607,P<0.001)、左侧CA1-3(r=?0.633,P<0.001)与MMSE评分表现出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的分析发现,多个海马亚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AQP-ADC值可用于鉴别NC与AD、MCI,其中以左侧DG-CA4及左侧CA1-3的AQP-ADC值在NC与AD组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905、0.940),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本研究中多个海马亚区的AQP-ADC值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特别是左侧DG-CA4及左侧CA1-3亚区有助于评估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在鉴别AD与认知正常老年人上具有较优越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左侧海马CA1亚区AQP-ADC值或许有望成为AD早期的潜在生物标记物.AQP-MRMI作为新兴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D的病理生理变化,在分子水平上为A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脉窦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6岁。因头痛、双眼视力下降10 d,加重4 d,于2021年9月10日在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眼视力下降,左眼为著,无眼痛及色觉异常,无恶心呕吐等,未予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4 d前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左眼视力丧失,于当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初压为51 cm H 2O(1 cm H 2O=0.098 kPa),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未见异常。诊断为"颅内压增高"。予以甘露醇及甲强龙等治疗,患者头痛及左眼视力无缓解,右眼视力仍进行性下降。遂就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入院查体:体重指数32.5 kg/m 2。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08,左眼无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25、19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双眼外眼及眼前节均无明显异常,其余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重度视盘水肿,边界不清(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外层结构欠佳,视盘水肿,边界欠情。眼眶+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双侧视神经鞘扩张、双侧眼球后壁扁平、部分空泡蝶鞍、小脑扁桃体稍下移(图2A~2C),提示颅内高压;TIWI增强示双侧视盘增强信号(图2D)。头颅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右侧横窦管径较左侧细,左侧横窦为优势侧,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图2E)。2021年9月10日,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初压为50 cm H 2O,末压为36 cm H 2O。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物化学、感染系列、凝血系列、结核抗体、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谱、风湿系列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及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诊断:(1)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FIIH);(2)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0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以加强APE诊断意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APE老年(年龄≥60岁)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Wells评分)、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Wells评分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40例老年APE患者,男性占52.5%,年龄(69.6±8.2)岁;主要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5%),其次为高血压(37.5%)、心力衰竭(35.0%);主要临床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87.5%)、胸闷(80.0%),仅有10.0%的患者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心悸(65.0%)和下肢肿痛(42.5%)也是常见症状;主要临床体征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80.0%)、肺部湿啰音(52.5%)、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50.0%)。Wells评分评估患病可能性显示,95%的患者评分≥2分,其中中度可能性患病(2~6分)占62.5%,高度可能性患病(≥7分)占32.5%。实验室检查显示,80.0%的患者D -二聚体>0.5 mg/L,72.5%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 mmHg(1 mmHg=0.133 kPa),7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35 mmHg,67.5%脑钠肽(BNP)>500 ng/L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00 ng/L,47.5%心肌肌钙蛋白I(cTnI)>0.3 μg/L。经CTPA确诊率为88.6%(31/35);6例行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5例;4例行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确诊。用sPESI评估病情程度显示,36例患者为中危〔sPESI≥1分26例,sPESI 0分但伴有右室功能不全(RVD)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10例〕,其中17例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8例,死亡1例;18例行抗凝治疗,结果治愈9例,好转7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1例右房黏液瘤致PE者行手术治疗,但最终死亡。另外4例低危患者均行抗凝治疗,治愈2例,好转2例。Wells评分联合CTPA确诊A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为0.73~0.98, P<0.01),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0.0%。 结论:DVT和慢性疾病是老年APE患者易患因素,并常伴有呼吸困难、胸闷和下肢肿痛,早期抗凝治疗预后良好;Wells评分对APE诊断有重要预测价值;血D -二聚体有重要的排除价值;CTPA检查为主要确诊手段,综合其他无创检查可进一步确诊;sPESI评分可提示危险分层,进一步指导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miR-126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外周血微RNA-126(microRNA-126, miR-126)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数量和分布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3.0 T MRI检查,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CMB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浓度,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miR-126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miR-126与CBMs数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对CMBs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93例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非CMBs组110例(57.0%),单纯脑叶CMBs组20例(10.4%),非单纯脑叶CMBs组63例(32.6%)。3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可能是单纯脑叶CMBs的危险因素,VEGF较高、胱抑素C水平较高、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较低、高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可能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危险因素。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浓度较高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86,95%置信区间1.035~1.358; P=0.014),而miR-126相对表达量较高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54,95%置信区间0~0.269; P=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浓度较高( r=0.848, P<0.001)和miR-126相对表达量较低( r=-0.043, P=0.035)可显著增加CMBs数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EGF预测非单纯CMB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置信区间0.741~0.865),最佳截断值为120.55 ng/L,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75.5%。 结论:在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VEGF和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与CMBs数量及其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血清VEGF可作为预测非单纯脑叶CMBs存在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用太空资源助力解决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难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屏障药物,但是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象愈演愈烈,若无有效的应对措施,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将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尽管目前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但解决其耐药难题的成效仍不容乐观。因而有必要将研究拓展至一些非常规环境,如太空环境。太空环境具有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高真空和弱磁场等特点,可使微生物的变异速率加大,变异类型也会更加多样化。一些在地面难以发生的现象,在空间特殊环境因素的诱导下可以出现放大效应。多项研究表明太空环境可影响细菌的耐药性,甚至可引起细菌耐药性逆转。当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方兴未艾,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验平台,也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常见而复杂的一种创伤。如患者头部遭受钝性加速/减速暴力,可导致广泛的白质轴索损伤,即所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DAI影响神经环路的功能,是TBI患者出现认知、行为和情感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DAI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仍是一个临床难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影像学如MRI可检出不同严重程度DAI患者细微或明显的白质病变。另一方面,轴索损伤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在DAI的临床评估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此外,DAI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亦值得关注。笔者就近期DAI无创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体部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已经成为神经系统影像学中重要的研究序列之一,然而,最初的序列由于呼吸运动伪影和胃肠道蠕动伪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序列的不断改进以及2D多次屏气SWI的出现,SWI在体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简要介绍SWI的基本原理和图像技术,通过探讨SWI在头颈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像的生物学基础以及未来发展将要面对的挑战,以期为体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罹患肺曲霉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井下环境阴暗潮湿,容易滋生致病微生物。1例煤矿井下运输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右肺肿块,CT见肿块位于右肺上叶后段,伴点条形钙化及液化坏死,近端支气管狭窄、闭塞;MRI检查示FS-T 2WI、DWI显示"靶征",中央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外周呈条片状高低混杂信号,T 1WI显示等信号病灶中一线状高信号的环,经过病理学确诊为肺曲霉菌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血管心源性卒中和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在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易感性血管标志物长度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往研究发现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占全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9%~25%,故如何通过外周血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来确定卒中亚型,降低ESUS比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SVS)是指在梯度回波T 2加权成像上所示的黑色晕状影,其与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c,CE)之间可能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作为IS急性期血-脑屏障破坏和出血转化风险的生物标志物,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易损斑块形成相关。该研究旨在评估SVS和患者入院时MMP-9水平是否有助于预测卒中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