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道适形导板引导宫颈癌插植放疗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研制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方法,评价该技术对剂量及疗效的提升与改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5例。患者存在阴道残端复发、肿瘤偏心性生长、子宫锥切术后等特征,CT扫描获取三维影像,完成针道优化后,通过放射治疗3D打印系统软件(PMT 3D)对预计划数据进行解析,抓取驻留点的坐标而建立插植通道,并基于患者生理结构特征生成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尺寸及形状,3D打印后实施插植放疗。评估适形指数等剂量学参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15例患者采用腔道适形插植导板进行治疗,其治疗计划适形指数CI为0.74±0.26,放射治疗总剂量高危临床靶区(HR-CTV)D 90%(EQD 2,α/β=10)为(85.5±6.8)Gy,膀胱、直肠、小肠、结肠的D 2 cm3(EQD 2,α/β=3)分别为(72.2±4.2)、(65.8±6.1)、(65.2±4.4)、(69.8±3.7)Gy,符合临床要求。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明显。适形插植导板与阴道腔体贴合度较好,少体积的空气间隙并未影响剂量。非平行入针可以提高腔体空间及插植针的利用率。 结论:基于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的适形腔道插植导板研制方法兼顾效率和效果,符合现代精准放疗的要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牙列错 畸形矫治方法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期矫治是对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的牙颌畸形的重要防治手段。此阶段儿童具备较大的生长发育潜力,肌肉和关节适应性强,对矫治力反应性好,通过正畸的干预和治疗可预防和引导牙、牙列、 及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总结混合牙列期常用的矫治方法和矫治装置,囊括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治疗,功能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干预治疗,以及牙列间隙和严重拥挤的管理等方面内容,全面阐述不同矫治技术应用的范围及适应证,为混合牙列期错 畸形的矫治设计及矫治器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再生性牙髓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再生性牙髓治疗是基于组织工程学的一种治疗手段,目标是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促使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方法上与其他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一样依赖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这3个要素。该技术提出至今20年来,文献中名称多样,内涵各有异同。本文就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名称演变、生物学基础、临床考量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明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再生性牙髓治疗在临床上合理开展与规范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面部注射非透明质酸类生物合成填充物致皮肤血运障碍并发症的治疗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精准扩血管方法治疗面部美容注射非透明质酸类生物合成填充物后,皮肤血运障碍致皮肤破溃及坏死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整形修复科收治因面部美容注射非透明质酸类生物合成填充物后,局部皮肤软组织血运障碍致皮肤局部破溃、坏死的患者33例,男2例、女31例;年龄16~59(31.8±4.3)岁。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盐酸罂粟碱液与尿激酶联合注射,进行精准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同时应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再生及早期抗瘢痕治疗。结果:33例患者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均得到迅速改善,随访3~12个月,29例患者无瘢痕遗留或仅有轻度色素沉着,4例患者遗留轻微瘢痕,疗效满意。结论:面部美容注射非透明质酸填充物后出现皮肤损伤的处理过程中,及时精准扩张栓塞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应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促进面部创面愈合再生等治疗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成人到小儿:精准肝脏外科的发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给人类健康、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广义的精准医学是将基因测序、数字医学、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基础、公共卫生等医学研究与实践,目的是推动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而精准外科理念最早由董家鸿院士提出,其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对肿瘤及外科其他专业领域起到示范作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精准肝脏外科的发展,数字肝脏三维重建为肝脏血管解剖及肝脏分段提供新依据,辅助实现个体化手术规划,剩余肝脏体积测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成人精准肝脏外科的巨大进步为小儿肝脏外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和引导。小儿肝脏肿瘤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通常瘤体巨大、部位复杂、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但小儿多不合并肝硬化,对化疗敏感,肝脏体积随着年龄和体质量变化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差异决定了小儿肝脏肿瘤的治疗需要采取不同模式,尚有待完善诊断与治疗规范。笔者深入阐述从成人到小儿:精准肝脏外科的发展与展望,以促进肝脏肿瘤的精准手术与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后踝外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骺板内踝螺钉技术和"U"形钉技术两种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后踝外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44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后踝外翻患者,采用经骺板内踝螺钉技术治疗18例,为经骺板内踝螺钉组;"U"形钉技术治疗26例,为"U"形钉组。评价指标选用胫骨远端外侧角。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资料,比较两组畸形矫正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3个月,平均35个月。经骺板内踝螺钉组术前胫骨远端外侧角平均(74.4±6.3)°,去除内固定时胫骨远端外侧角平均(87.6±3.4)°;"U"形钉组术前胫骨远端外侧角(73.9±5.1)°,去除内固定时胫骨远端外侧角(88.4±3.5)°。"U"形钉组矫形效果优于经骺板内踝螺钉组,但差异不显著("U"形钉组矫形速率为每月0.69°,经骺板内踝螺钉组为每月0.63°, P>0.05)。经骺板内踝螺钉组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2例,为螺钉陷入骨质导致取出困难。"U"形钉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或伤口感染发生。 结论:经骺板内踝螺钉和"U"形钉通过半骨骺阻滞均能有效纠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后踝外翻畸形,但是"U"形钉具有相对更好的矫形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指功能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生长于卵巢,伴随生理性月经周期出血、积血而形成囊肿样改变。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方法,能以最小损伤和代价达到痛经缓解、囊肿消除、生育成功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目前还存在着临床应用不普及、证据不充分、各地采用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效果评价方法不一等问题。部分医师对该病综合治疗的理念还不熟悉,尤其对穿刺联合药物治疗了解有限。为此,编写组在查阅文献、总结专家经验、结合临床应用现状和诊疗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推广该项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丰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方法,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也将综合各方面意见定期更新,以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肉瘤样癌上腔静脉完全闭塞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5岁,2017年1月因咳嗽等不适就诊于本院,诊断为右肺癌(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倾向于肉瘤样癌);行4周期紫杉醇脂质体+卡铂化疗,复查CT示局部进展,后行体部伽马刀治疗(35 Gy/14次);2017年6月再次就诊,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行2周期表柔比星+达卡巴嗪治疗,未规律复查。后患者因"半年前出现咳嗽、咳血痰,胸部CT示肿瘤进展"于2019年5月行氩氦刀治疗,并行局部放射治疗(共28 Gy/7次),症状逐渐平稳。2019年9月患者因"1周前出现颜面部及上肢肿胀,并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喘憋,症状逐渐加重"就诊。体格检查:颜面部、颈部红肿明显,颈静脉怒张,双上肢肿胀,前胸壁及上腹部浅表静脉曲张;双肺叩诊过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肺呼吸音稍低。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占位,大小约49 mm×59 mm×81 mm,侵犯上腔静脉(图1);肺气肿;纵隔内多发扩张血管;双侧肾上腺转移不除外。基因检测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融合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正常。血气分析:氧分压77.1 mmHg (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8.9 mmHg。诊断:(1)右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PSC)放化疗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双侧肾上腺转移不除外;(2)双肺肺气肿。患者行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 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过程严格按照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技术流程进行 [1]。术前将胸部强化CT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勾画肿瘤靶区,设计针道及载入粒子,设计3D模板。术中固定患者体位,麻醉,3D模板复位后,插入植入针,待所有植入针到达预定位置后按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共植入22.2 MBq粒子103颗,术后即刻90%大体肿瘤体积接受剂量(dose delivered to 90% gross tumor volume, D90)=102.89 Gy(图2)。术后患者出现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拔管。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个月肿瘤体积缩小(图3),术后6个月因肿瘤全身进展、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配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配合髓内引导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分别分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骨延长区矿化时间、骨愈合时间、疼痛模拟评分以及带架时间等指标。并分析骨折部位VEGF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对照组患者骨延长区矿化时间、骨愈合时间和带架时间[(242.85±17.10)、(15.80±1.95)、(12.63±1.63) d]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202.94±16.21)、(12.09±1.70)、(9.26±2.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20、8.479、7.557, P<0.05)。对照组患者疼痛模拟评分[(4.40±1.12)分]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评分[(2.83±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17, 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14, 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外周血VEGF水平[(151.67±21.60) ng/L]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371.65±29.4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340, P<0.05)。对照组患者骨缺损部分组织VEGF mRNA表达水平(1.06±0.14)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4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120, 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外周血TNF-α和IL-6水平[(66.87±10.59)、(84.47±7.62) pg/ml]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38.13±4.90)、(38.87±9.2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39、14.730, P<0.05)。对照组患者骨缺损部分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1.04±0.15、0.93±0.16)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02±0.22、2.2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00、12.910, P<0.05)。 结论:Ilizarov骨搬移配合髓内引导针技术可显著改善胫骨创伤性骨缺损部位微环境,对胫骨创伤性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在深在性囊性胃炎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是在炎性物质刺激下胃黏膜内的腺体向黏膜肌层以下生长并扩张成囊状的一种病变,该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多无症状,可因非特异消化道表现就诊,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本文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一例GCP患者的经验,显示内镜超声结合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