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栌枯萎病拮抗细菌CCBC3-3-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从黄栌枝干内部分离到的细菌CCBC3-3-1 菌株对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从基因组层面深入研究其拮抗机理,为进一步研发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acBio RS测序平台完成CCBC3-3-1 的全基因组测序,根据 16S rDNA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同属近缘种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对其发酵液进行LC-MS非靶标代谢组检测.[结果]CCBC3-3-1 基因组总长度为 5.16 Mb,由 1 条环状双链染色体和 3 个环状质粒组成,GC含量 48.08%,含有 5 013 个编码基因.经过antiSMASH预测,CCBC3-3-1 基因组中有 8 个抗生素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其中 2 个与已知基因簇相似度较低,5 个基因簇功能未知,其发酵液中检测出 6 种已知抗生素类物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CCBC3-3-1 基因组与泛菌属内 4 个近缘种均有显著差异,而且CCBC3-3-1 在 16S rDNA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结论]CCBC3-3-1 是泛菌属的一个新变异种Pantoea sp.,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类物质,在黄栌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连翘茎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筛选防治连翘茎腐病的有效药剂及生防菌株.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pH等因素对连翘茎腐病病原菌菌株FSJF11 和FSJF13 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 8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控制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连翘根际土壤的生防细菌,进行离体枝条的防效测定.结果:菌株FSJF11 菌丝生长最适条件:PDA培养基、25℃、pH为 9、致死温度为 58℃.菌株FSJF13 菌丝生长最适条件:PDA培养基、25℃、pH为 10,致死温度为 52℃.筛选获得两株生防菌株(BS301 和BA109),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BS301 和BA109 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40%嘧菌环胺、25%吡唑醚菌酯和 75%百菌清对两株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到 80%以上;离体枝条防效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 25%吡唑醚菌酯及生防菌BS301 和BA109 对由菌株FSJF13 引起的连翘茎腐病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均达 50%以上.结论:75%百菌清、25%吡唑醚菌酯及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S301)、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菌株BA109)可用于连翘茎腐病的防治,考虑生态安全,生防菌株BS301 和BA109 可推广用于连翘茎腐病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施用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蛴螬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浙贝母鳞茎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三菌合剂"宁盾"(S1、S2、S3)、常规化学药剂(40%辛硫磷乳油,CG)四个组,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菌剂处理的三个组(S1、S2、S3)的浙贝母植株各外观性状指标大多比CK、CG组高,且CG组略高于CK组.S1、S2、S3 三个组的鳞茎受蛴螬的危害较CK、CG组明显降低,且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同时S1、S2、S3 三个组的生物碱含量及土壤中的速效钾、有效磷和电导率明显高于CK组,但与CG组差异不大.S2 组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CK组显著提高,与CG组无显著差异.S1、S2、S3 三组土壤细菌中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CK、CG组有所提高.S1、S2、S3 三组土壤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较CK组有所提高,较CG组有所降低.结论:施用生防菌剂能够防治蛴螬、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和改善其品质,并能提高土壤营养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为在浙贝母生产中合理应用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橡胶炭疽菌HD-1的鉴定及拮抗药剂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橡胶炭疽菌(Rubber tree anthracnose)进行鉴定并对其拮抗药剂进行筛选,为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且比较生防菌剂与化学药剂对该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将该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命名为HD-1.其最适生长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分别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山梨醇和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8.0.通过测试和比较发现,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N-2正丁醇提取物对菌株HD-1抑制效果明显,并且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只有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菌丝发生了膨大现象.实验结果将为对田间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生防菌株DZY6715在不同生长期的代谢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特基拉芽孢杆菌DZY6715 是对油茶炭疽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为明确该菌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的差异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功能.以菌株DZY6715 的生长曲线为基础,先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该菌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然后通过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对这两个时期的发酵液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前期的抑菌活性弱于生长后期,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 32 条通路,前 20 条富集到 183 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潜在重要性高的代谢通路有 5 条,富集的差异代谢物有 84 个,27 种,涉及的代谢物以氨基酸和有机酸为主,并伴有诺氟沙星、N-乙酰-d-氨基葡萄糖、腺苷、苯酚等物质.另外,生长前期氨基酸的总表达量显著高于生长后期,而有机酸及其他差异代谢物在生长后期的总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生长前期.因此,本文认为氨基酸主要参与细胞结构的构建,同时附有抑菌功能,而有机酸、诺氟沙星、腺苷等更多的是作为抵抗胁迫过程的重要调节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黏质沙雷氏菌AHPC29对松树萎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增菌条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从松材线虫的媒介天牛蛹室及其气管中获得的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AHPC29对松材线虫具有致病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究黏质沙雷氏菌AHPC29 对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萎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菌株在实验室的增菌条件.[方法]通过对温室内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灌溉菌剂,分析黏质沙雷氏菌AHPC29 对松树萎蔫病的作用效果;通过单组分筛选和正交实验确定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探究黏质沙雷氏菌AHPC29 的最佳增菌条件.[结果]对于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灌溉黏质沙雷氏菌AHPC29 菌液的处理组生长状态优于对照组,并且树内松材线虫含量显著降低;黏质沙雷氏菌AHPC29 增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 0.1%乳糖、0.5%复合氨基酸、0.5%KNO3、1.5%MgSO4,其中影响最大的组分为氮源;培养时其菌液最佳接种量为 7%,最佳装液量为40%,最佳转速为180 r·min-1,最佳温度为30℃,最适培养时长为36 h.[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黏质沙雷氏菌AHPC29 的最佳增菌条件,并证实该菌具有良好的松树萎蔫病防治应用潜力,为其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梨树胶孢炭疽病生防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集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园果树实习基地梨园不同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共83份,将分离纯化后得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采用琼脂拮抗法,测定各微生物对梨胶孢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选用几种常用药剂分别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化学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T-30对梨胶孢炭疽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65.5%,明显高于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将RT-30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学序列分析,初步将RT-30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生细菌BZJN1的鉴定及对白术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从白术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BZJN1,经生理生化检测及分子鉴定证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ZJN1可以显著抑制白术角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70%.显微观察对峙区域发现角担菌菌丝生长畸形、菌丝顶端或中部膨大呈球形,原生质泄露.其发酵滤液在3%,6%的浓度下对角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22.7%,38.7%.田间防效试验证明,药后10 d,BZJN1生防菌剂在1×109 cfu·mL-1处理防效最高,达到了75.27%.药后20 d,1 ×109 cfu·mL-1的处理防效为72.37%,和化学药剂相当.所有BZJN1的处理对白术有一定促生效果,1×109 cfu·mL-1处理,增产达到14.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防菌对白术根腐病菌的拮抗作用及盆栽防治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生防菌对白术根腐病菌的拮抗作用及盆栽防治效果,为新型、高效的生物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浙江磐安根腐病发病的白术中分离出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四株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同时测定菌株发酵滤液中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及吲哚乙酸含量,之后扫描电镜观察拮抗性代表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形态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将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配置成1.0×108 CFU· mL-1的菌液加入到白术根部,对白术干重、鲜重、株高及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经平板对峙实验,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及吲哚乙酸含量检测,4种菌均可对白术根腐病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平板对峙抑菌率达50%以上,发酵滤液中蛋白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活性及吲哚乙酸含量较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使致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形态产生了影响,菌丝体发生相互缠绕、扭曲变形、褶皱、折叠、断裂、干瘪,甚至菌丝表面炸开溶解等现象;盆栽实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可有效促进白术生长,降低发病率,提高生物量.[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在室内拮抗及盆栽防治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防治效果,这为白术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及菌种资源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病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了分离鉴定对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病原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芽孢杆菌.[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花生的根际土壤分离芽孢杆菌, 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N.vasinfecta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芽孢杆菌,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多相分类方法对生防根际芽孢杆菌进行分类鉴定, 检测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类型, 并进行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8株芽孢杆菌, 其中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有8株.多相分类法结果显示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6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myloliquefaciens) .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显示, 8株生防芽孢杆菌含有至少1种脂肽类抗生素, 其中所有生防菌均含有丰原素B合成基因, 推测这些芽孢杆菌对N.vasinfecta的抑制机制可能与脂肽类抗生素的合成相关.田间防病实验结果显示, B.amyloliquefaciens GF-3和GF-22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均能有效降低NPRP的发病指数, 其防治效率分别为32.35%和79.41%, 增产率分别为19.12%和25.85%.[结论]分离鉴定了2株对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根际芽孢杆菌, 这不仅为花生侵脉新赤壳菌果腐病的生防制剂研制提供了菌株, 还为研究防治机理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