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肿性肾盂肾炎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分析1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该患者行CT等检查确诊后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制基础病。结果:患者积极治疗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累及肾实质及肾周的急性坏死性产气性感染,病情危重,CT为其主要诊断方法,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加强透析、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江苏省常熟地区脓毒性休克指南依从性及预后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常熟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对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筛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住常熟地区3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入选患者符合2016年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中途放弃治疗、入院后6 h内死亡以及已进入其他有关脓毒性休克干预治疗研究的患者。记录其基本情况,既往史,入院时情况,1 h、3 h及6 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完成情况以及预后。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Bundle指标完成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3家医院共207例患者纳入研究,1 h Bundle完成率为27.1%,其中乳酸测定完成率81.2%,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留取完成率72.5%,使用广谱抗生素完成率48.4%,液体复苏完成率74.4%,使用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完成率86.0%;3 h Bundle完成率为67.6%,其中乳酸测定完成率97.1%,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留取完成率84.5%,使用广谱抗生素完成率97.1%,液体复苏完成率76.8%;6 h Bundle完成率为30.4%,其中平均动脉压达标完成率98.1%,重新评估容量状态(至少两项指标)完成率48.3%,中心静脉压达标完成率42.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达标完成率10.6%,床边超声完成率48.8%,抬腿及补液治疗完成率42.5%,乳酸升高重新评估完成率55.1%。3 h及6 h Bundle总完成率为27.1%。三家医院的完成情况无明显差别。脓毒性休克患者总病死率为58.9%,住ICU时间为10 d(5,23) d,住院时间为14 d(6,26) d。单因素分析示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心静脉压达标、床旁超声、抬腿补液试验,乳酸升高后重新评估以及6 h Bundle完成、3 h及6 h均Bundle完成、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0.005,0.001,0.001,0.002,均 P<0.01),对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压达标( OR=23.236, P=0.001)、抬腿补液试验( OR=0.102, P=0.012),乳酸升高后重新评估( OR=0.197, P=0.001)及APACHEⅡ评分( OR=1.103, P<0.01)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28 d生存曲线显示6 h Bundle完成可降低病死率(Log Rank χ2=8.944, P=0.003)。 结论:常熟地区对于脓毒症性休克治疗指南的依从性并不高,而依从性与预后密切相关,需要加强改进措施,提高指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早期识别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产科急症,其早期识别、进入重症医学科前的紧急干预和产科处理是产科医生需要重视及关注的临床问题。妊娠和产褥期生理性变化使得脓毒症临床特征不易被识别。对于可能的脓毒症,可使用简单的床边筛查工具进行早期识别。如果脓毒症筛查呈阳性,怀疑或存在感染证据时,无论是否发热,需进一步评估器官损伤的证据进行脓毒症诊断。识别脓毒症后的1 h内启动集束化治疗:疑似或确诊脓毒症的孕产妇,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血液、尿液、呼吸道及其他部位体液)和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最好在1 h内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建议在脓毒症并发低血压或器官灌注不足时尽早给予1~2 L晶体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尽管进行了液体复苏,但仍伴有持续低血压和/或灌注不足,建议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当怀疑或确诊脓毒症时,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有效控制感染源。不建议仅以脓毒症为唯一指征而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依据产科指征,根据孕周、母体及胎儿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考虑。若明确存在宫内感染,应立即终止妊娠。剖宫产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施行椎管内麻醉是相对禁忌。妊娠和产褥期脓毒症的诊疗应在遵循指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pulmonary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P-EMC)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EMC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P-EMC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41~71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位于中央气管支气管,3例为腔内息肉型,1例为管壁全层浸润型,最大径13~48 mm。肿瘤由导管上皮及肌上皮2类细胞构成,组织学特征为外层胞质透亮或梭形的肌上皮细胞围绕内层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管状结构,2类细胞均可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导管上皮成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19等;肌上皮成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p63等。二代测序检测发现3例有HRAS和PIK3CA基因突变。随访5~19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P-EMC大体多为腔内息肉型,双层管状结构是其特征性组织学特点,联合应用SMA、Calponin、p63肌上皮标志物有助于显示双层结构,HRAS基因突变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哺乳期妇女乳腺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乳腺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常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本病例哺乳期妇女乳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虽给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及乳腺清创术,患者仍死于乳腺坏死性筋膜炎所致的并发症。积极地评估病情可能有助于乳腺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激进的外科清创,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疗策略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反复住院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移植相关糖尿病的存在、遗体捐献的增加等因素导致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的发生风险日益增加,且近年来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也在不断改变。了解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现状、熟悉IFD的新型诊断技术、掌握新型抗真菌药物特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受者预后。本文针对SOT受者IFD的发病率、致病菌构成、新型诊断技术及近年上市的全新抗真菌药物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原发滑膜肉瘤1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肺原发滑膜肉瘤(primary synovial sarcoma of the lung,PS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21年4月诊断的12例PSSL,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参数,在原有基础上加做SS18-SSX融合抗体、H3K27Me3、SOX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评估其对PSS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2例患者诊断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50岁);男性7例,女性5例;左肺2例,右肺10例;6例手术患者获得病理分期数据,其中5例局限于肺组织内(T1),1例累及纵隔(T3),2例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N1),均无远处转移。镜下观察11例呈单相梭形细胞型,1例为双相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表现为内衬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的腺样结构及筛孔样结构,活检标本在诊断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8例(8/12)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11例(11/12)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8例(8/12)表达TLE1,2例(2/12)表达S-100蛋白,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bcl-2及波形蛋白,所有病例均不表达SOX10及CD34,Ki-67阳性指数均位于15%~30%之间,SS18-SSX融合抗体在12例PSSL中均弥漫强阳性表达。8例(8/12)部分或弥漫表达SOX2,且在上皮样成分中强表达,3例(3/12)H3K27Me3表达缺失。12例标本均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确认存在SS18基因断裂。在治疗方面,6例行手术加术后化疗,6例行单纯性化疗。其中10例获得随访数据,随访时间9~1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5例存活,5例在2年内死于该疾病。结论:PSSL罕见,形态学谱系较宽,明确诊断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手段,与目前常用的免疫标记相比,SS18-SSX融合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对PSSL具有更好的灵敏度,有望取代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或二代测序成为诊断PSSL的替代性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生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争议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坏死感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见的后期死亡原因。多数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建议避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不能降低SAP或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率或死亡率。而确定性感染是SAP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唯一适应证,治疗用广谱抗生素应覆盖肠道细菌,选择抗生素应该考虑SAP的细菌学及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诱导HIV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研究策略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过去40多年间一直困扰着人类,防治AIDS仍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尽管HIV疫苗依然是人类彻底战胜AIDS的最理想方法,但迄今尚无可供预防使用的有效疫苗问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HIV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传统的疫苗策略在预防极端多样的HIV感染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成功诱导针对多种HIV变异的广谱中和抗体的新型疫苗成为科学界的关注焦点。本综述介绍了目前新型的HIV免疫原设计策略和新型候选疫苗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关于HIV疫苗的最新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在HIV疫苗开发领域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