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TIRADS指南的阳性超声征象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2020版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简称C-TIRADS指南)的阳性超声征象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5月—2023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66例(272个结节)超声提示有恶性征象并行甲状腺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NAB)的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16例,年龄18~87(55.5±3.5)岁。266例中,经手术切除223例(225个结节),其中男41例、女182例。分析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分析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以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C-TIRADS指南中微钙化、极低回声、垂直位、边缘模糊等阳性超声征象,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结节位置、结节体积等临床资料纳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显示:272个结节中,80个恶性结节、192个良性结节;边缘模糊/甲状腺外侵犯60个结节中11个(18.3%)恶性,微钙化111个结节中27个(24.3%)恶性,垂直位68个结节中24个(33.8%)恶性,极低回声33个结节中19个(57.6%)恶性。(2)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225个结节中,恶性结节共81个(与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相同79个,97.5%),良性结节共144个(与FNAB细胞病理学结果相同143个,99.3%),两者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971( P<0.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微钙化、极低回声、垂直位、边缘模糊在良恶性结节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比值比( OR)=0.965]、微钙化( OR=2.566)、极低回声( OR=5.487)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而垂直位、边缘模糊不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 结论:基于C-TIRADS指南的阳性超声征象对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其中极低回声和微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对甲状腺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S-FNA)对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舟山医院甲状腺病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二维超声及US-FNA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US-FNA与二维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对良、恶性淋巴结的检出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超声征象与淋巴结阳性检出率的关联性。结果:9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73例,良性病变17例;US-FNA诊断甲状腺癌70例,良性病变20例,其中漏诊4例,误诊2例,诊断敏感度为94.52%,特异度为88.24%,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79,与手术病理学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 > 0.75);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癌69例,良性病变21例,其中漏诊7例,误诊4例,诊断敏感度为90.41%,特异度为76.47%,准确率为87.78%,Kappa值为0.63;9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转移12例,未转移78例;US-FNA诊断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7.50%,准确率为95.65%,Kappa值为0.81,与手术病理学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 > 0.75);二维超声诊断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4.87%,准确率为92.22%,Kappa值为0.67;US-FNA检出淋巴结156枚,其中良性103枚,恶性53枚,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17%、96.22%;二维超声检出淋巴结173枚,其中良性111枚,恶性62枚,诊断准确率分别91.89%、91.9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42、0.92,均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回声团、囊性病变、内部钙化与二维超声及US-FNA诊断淋巴结阳性检出率均具有显著关联性( OR=6.64、5.32、4.12、7.07、5.60、5.06,均 P < 0.05)。 结论:US-FNA对甲状腺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中超声征象高回声团、囊性病变、内部钙化与淋巴结阳性检出率有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核医学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临床处置中的应用(第2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良性甲状腺疾病继续教育文章的第2部分涉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和亚急性甲状腺炎。该文与第1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各种形式)一起,旨在为进行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管理的核医学专科医师(该系列文章的主要读者)提供相关信息。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的肿大,是1种常见的内分泌异常。体质因素、基因异常或者饮食和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大多数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机械性症状(咽球症)。这些患者的诊断性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游离甲状腺素(T 4)、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超声成像、甲状腺显像和对具有明确超声和显像特征的结节进行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包括补充膳食碘、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缩减甲状腺大小)和微创消融技术。甲减的范围从罕见的黏液性水肿到更常见的轻度形式(亚临床甲减)。原发性甲减通常有1个自身免疫性病因。新生儿、儿童、成人和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诊断性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测和超声成像。核医学主要用于定位先天性甲减的异位甲状腺组织或通过高氯酸盐排泌试验检测碘有机化缺陷。治疗包括使用 L-T 4进行甲状腺替代治疗,根据患者个体代谢和激素需求来调整每日剂量。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的1种自限性炎性疾病,常伴有无痛性或疼痛性腺体肿胀和躯体体征或症状。炎性反应会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导致储存的T 4和T 3快速释放,形成初期的甲状腺毒性阶段,随后通常会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的甲减。虽然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尚未确定感染源。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是由于遗传易感者被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诊断性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超声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甲状腺显像可有不同表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甲状腺的显像剂摄取量极低或没有,到恢复后期时,甲状腺显像恢复正常。由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限性的,治疗目的主要为缓解疼痛。大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是一线治疗药。如果剧烈疼痛持续存在,可能需要1个疗程的皮质类固醇治疗。高达15%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会出现永久性甲减,甚至在发病1年后才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模态超声联合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对直径≤5mm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分析多模态超声联合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对直径≤5 mm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2021 年 3 月行多模态超声(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联合FNA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径≤5 mm甲状腺微小结节120 例(结节132个)的临床资料,分析多模态超声和FNA及联合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项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132 个直径≤5 mm甲状腺微小结节经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良性结节36 个,TMC 96 个.与病理结果比较,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85.60%(113/132),Kappa值 0.646;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0.15%(119/132),Kappa值0.758;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0.15%(119/132),Kappa值0.754;多模态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1%(120/132),Kappa值0.771;FNA诊断符合率为92.42%(122/132),Kappa值 0.806;多模态超声联合FNA诊断符合率为94.70%(125/132),Kappa值0.86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模态超声与FNA单项诊断曲线下面积比较无差异(P>0.05);多模态超声与FNA联合诊断TM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和FNA对直径≤5 mm TMC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更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甲状腺结节超声分类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美国甲状腺协会(ATA) 2015年关于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指南中甲状腺结节超声分类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组织检查(US-FNAB)的480例患者,共483个甲状腺结节,按2015年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分类方法,将结节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及极低风险4类.112个结节有手术病理结果,其余结节的诊断结合US-FNAB的病理及随访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的年龄、大小等特征,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组成、回声、边界、钙化、纵横比等特征的结节恶性风险.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ATA各分类的结节恶性风险有无显著性差异.并将ATA分类的高风险定为阳性,中等风险、低风险及极低风险定为阴性,计算ATA分类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483个甲状腺结节中,经手术及随访证实,381个(78.9%)为良性,102个(21.1%)为恶性.在结节的超声特征方面,实性、低回声、边缘不规则、有微钙化、纵横比>l的结节恶性风险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55、-6.893、-13.000、-11.080、-6.718、P均<0.001).在结节的ATA指南超声分类方面,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与极低风险的结节恶性实际发生率分别为53.3%(90/169)、5.5% (6/109)、3.9% (6/154)及0(0/51),4个分类之间恶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462,P<0.001).将ATA指南超声分类的高风险定为阳性,中等风险、低风险及极低风险定为阴性时,其阴性预测值较高(96.2%).结论 2015版ATA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分类系统为甲状腺结节提供了有效的恶性风险分层方法,高风险结节是行US-FNAB的较好的适应证,可获得较高阴性预测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NAC联合FNA-Tg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可疑恶性颈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因术后门诊随访中发现颈部可疑转移性淋巴结接受再次手术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对130枚可疑恶性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细针穿刺抽吸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值,并将两者联合作为术前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可疑恶性淋巴结进行术前超声引导下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精确定位,根据手术后病理学结果采用Fomage's统计方法计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全组82例患者经过确切标记且有病理学诊断的淋巴结共130枚,病理学检查阳性119枚,阴性11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细胞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检查的敏感性为88.2%、94.1%、95.8%,特异性为54.5%、72.7%、81.8%,准确性为85.4%、92.3%及94.6%.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细胞穿刺细胞学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敏感性与准确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腺癌术后随访中可疑恶性淋巴结细胞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单独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或细针穿刺细胞学,可作为定性诊断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以及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术(FNA)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并探讨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因甲状腺结节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按照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的细胞病理学结果.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判断甲状腺FNA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作用,并分析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743例患者755个结节,结节直径为(10.4±7.1)mm.755个甲状腺结节FNA细胞病理学参考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标本不满意81个(10.7%),良性结节342个(45.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AUS)病变80个(10.6%),滤泡性肿瘤3个(0.4%),可疑恶性结节91个(12.1%),恶性结节158个(20.9%),标本满意率为89.3%(674/755).≤10 mm与>10 mm甲状腺结节标本不满意率、AUS病变率、恶性结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与>5 mm甲状腺结节标本不满意率、AUS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甲状腺结节恶性结节率低于>5 mm甲状腺结节(P<0.001).在202个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结节中,FNA能确定诊断的结节为173个,FNA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150/159)、85.7%(12/14)、93.6%(162/173)、98.7%(150/152)和57.1%(12/21).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具有非常高的阳性预测值;结节大小对Bethesda细胞病理学分类无明显影响,标本满意率受熟练程度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下粗针及细针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在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情况.方法 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来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1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的穿刺方法将其分为粗针穿刺组和细针穿刺组,粗针穿刺组患者600例,细针穿刺组患者70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粗针穿刺组大量出血、中量出血患者明显多于细针穿刺组,而粗针穿刺组少量出血患者明显少于细针穿刺组(P<0.05).结论 在临床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的穿刺方法更加安全,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出血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造影联合细针抽吸活检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US-FNA)、超声造影(CEUS)及二者联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61个结节术前US-FNA及CEUS资料, US-FNA以Bethesda System 分类≥ Ⅳ作为恶性诊断标准, CEUS以均匀低增强、不均匀低增强、早期低增强为恶性诊断标准.将结节依据最大径分为大结节组(最大径>1 .0 cm )和小结节组(0 .5 cm<最大径≤1 .0 cm) ,评价CEUS 、 US-FNA及两种方法联合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在诊断大结节方面, CEUS 、 US-FNA 及二者联合的敏感性分别为 88 .0%、 81 .3%、94 .7%,特异性分别为88 .5%、 100%、 88 .5%. CEUS与US-FNA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301) ,两种方法联合的敏感性高于US-FN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4).在诊断小结节方面, CEUS 、 US-FNA及二者联合的敏感性分别为52 .4%、 78 .6%、 92 .9%,特异性分别为 94 .4%、 100%、94 .4%. US-FNA的敏感性高于 CEUS ,两种方法联合的敏感性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对于最大径>1 .0 cm的甲状腺结节,应用CEUS与US-FNA的敏感性无差异,两种方法联合的敏感性较 US-FNA高;对于 0 .5 cm<最大径≤1 .0 cm的结节, US-FNA的敏感性高于CEUS ,两种方法联合的敏感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评估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行超声造影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104个结节.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及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FNA)细胞学结果 +超声随访为参考标准,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评估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104个结节中恶性50个,良性54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水平、增强形态、增强均匀性、增强后边界、增强模式、退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8、26.610、21.007、16.840、13.078、33.259,P均<0.001);甲状腺恶性结节典型超声造影征象为低增强、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结节边界不清晰、廓清时间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廓清时间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恶性结节相关(P<0.01),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74.0%,准确率为82.7%.结论 甲状腺恶性结节有较为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