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襞微循环与皮肌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 分析甲襞微循环与皮肌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皮肌炎患者(皮肌炎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甲襞视频毛细血管镜检测皮肌炎组甲襞微循环,肌炎活动视觉模拟评估工具评估疾病活动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襞微循环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皮肌炎组毛细血管袢数量较少,毛细血管袢顶直径较大,微出血比例、ESR、CRP较高(P<0.05).皮肌炎组总疾病活动度为(4.48±1.18)分,肌肉疾病活动度为(4.62±1.24)分,肺脏疾病活动度为(2.37±0.90)分.毛细血管袢数量与肌肉疾病活动度和肺脏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r=-0.907和-0.500,P<0.05),毛细血管袢顶直径与总疾病活动度、肌肉疾病活动度和肺脏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462、0.644和0.523,P<0.05).结论 甲襞微循环与皮肌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分析SSc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明确诊断的SS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脏受累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8名健康对照组来自体检中心。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SSc合并心脏受累的危险因素。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2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基因表达。 结果:①共纳入75例SSc患者,剔除其中6例重叠综合征和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析68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合并心脏受累者(阳性组)16例(23.5%),未合并心脏受累者(阴性组)52例(76.5%),16例心脏受累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12例(75.0%),心脏瓣膜病变9例(56.2%),心脏结构异常8例(50.0%),生物标志物升高10例(83.3%),心包积液8例(50.0%)。②2组相比,阳性组病程更长[120(11.2,132)个月与48(24,90)个月, Z=-2.08, P=0.037)],阳性组肺动脉高压(PAH)(50.0%与11.5%, χ2=11.07, P<0.001)和肾功能不全(50.0%与3.8%, χ2=20.78, P<0.00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长病程[ OR值(95% CI)=1.011(1.001,1.021), P=0.031]、PAH[ OR值(95% CI)=5.431(1.065,27.710), P=0.042]、肾功能不全[ OR值(95% CI)=30.444(4.139,223.938), P<0.001]是SSc合并心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68例SSc患者中共63例完成了甲襞微循环(NVC)检查,发现2组异常NVC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3%与58.3%, χ2=5.87, P=0.013);阳性组毛细血管总数明显少于阴性组[3.5(2,4.8)与6(5,7), Z=-2.97, P=0.003];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得出,毛细血管总数<4.5预测心脏受累的发生(灵敏度为80.0%,特异度83.8%),ROC曲线下面积95% CI为0.805(0.061,1.000), P=0.003。④共11例SSc患者(阳性组6例,阴性组5例)和8名健康对照组行转录组测序,最后筛选得到同步下调基因TNFRSF13B,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8, P=0.003),且在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9, P=0.004)。 结论:SSc伴随PAH和肾功能不全的长病程患者易合并心脏受累,早期行毛细血管镜检查有助于预测SSc患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而TNFRSF13B基因检测在SSc及其心脏受累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研究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襞毛细血管镜标准化评估方法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甲襞毛细血管镜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它不但有助于诊断风湿性疾病,还能帮助预判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鉴于甲襞毛细血管镜的重要性,近期欧洲抗风湿病联盟风湿病微循环研究小组制定了甲襞毛细血管镜标准化的评估方法。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该标准化评估方法及其在风湿性疾病,尤其在SSc谱系病、SLE及炎症性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襞微循环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及其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185例规律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心血管事件76例(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109例(无心血管事件组)。采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检测左手无名指甲襞真皮乳头第一排毛细血管的甲襞微循环,记录甲襞微循环指标及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外周静脉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结果:心血管事件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58(44,69)岁比49(40,63)岁、97.4%(74/76)比83.5%(91/109)、43.4%(33/76)比24.8%(27/109)、9.02(2.73,11.70)mg/L比3.76(1.28,11.70)mg/L、82(75,97)U/L比72(59,82)U/L和2 652(1 020,5 359)ng/L比1 894(780,4 601)ng/L],肌酐、三酰甘油(TG)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961.95 ± 277.11)μmol/L比(1 058.93 ± 284.66)μmol/L和(1.73 ± 1.02)mmol/L比(2.27 ± 2.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性别构成、透析龄、透析时间、透析通路、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钾、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氮、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红细胞聚集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血管袢数量、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管袢长度、袢顶直径、血液流速、清晰度、交叉管袢情况、畸形管袢情况、乳头形态和乳头下静脉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血管事件组形态积分和总积分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1.8(1.1,3.1)分比1.4(0.8,2.5)分和4.2(2.4,6.1)分比3.1(1.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流态积分和袢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590(95% CI 0.506~0.673),最佳截断值为2.85分,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45.9%。 结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血液透析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更严重,甲襞微循环检测可能有助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MMP-3、MMP-9、MMP-13及DAS28、NFCS评分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水平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甲襞微循环积分(nailfold capillaroscopic score,NFCS)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收治的老年RA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OP将其分为OP组(67例)和非OP组(53例)。比较OP组与非OP组血清MMP-3、MMP-9、MMP-13水平及DAS28、NFCS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MMP-3、MMP-9、MMP-13水平及DAS28、NFCS评分与老年RA患者发生OP风险的关系。结果:OP组病程长于非OP组[年:(11.38±1.89)比(6.97±1.15), t=14.93, P<0.05],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羟维生素D[25(OH)D]低于非OP组[ kg/m 2:(22.35±2.30)比(25.71±2.79) ; ng/mL:(12.34±2.05)比(16.40±2.72 ), t值分别为7.23、9.32, P值均<0.05],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占比和DAS28、NFC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MMP-3、MMP-9、MMP-13高于非OP组[例:25比10;分:(6.81±1.13)比(5.13±0.85);(7.60±1.25)比(3.74±0.62);IU/mL:(93.20±15.53)比(60.54±10.09);ng/mL:(289.60±13.30)比(157.43±10.24) ; ng/mL:(710.60±118.54)比(413.30±68.00);(44.26±1.25)比(27.10±1.44) , χ2/ t值分别为4.87、8.99、20.56、13.38、59.68、16.26、69.82, P值均<0.05)]。非条件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程≥9年、使用糖皮质激素史、DAS28评分≥6.10分、NFCS积分≥6.00分、RF≥79.60 IU/mL、MMP-3≥225.05 ng/mL、MMP-9≥587.22 ng/mL、MMP-13≥35.58 ng/mL是老年RA患者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BMI≥24.00 kg/m 2、25(OH)D≥14.70 ng/mL是老年RA患者发生OP的独立保护因素( P<0.05)。 结论:老年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不仅与病程、BMI、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和血清25(OH)D、RF水平有关,还与血清MMP-3、MMP-9、MMP-13水平及DAS28、NFCS评分有关,早期识别这类危险因素并予应对措施,有助于改善老年RA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襞微循环特点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总结SLE患者甲襞微循环(NC)特点,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2例SLE患者进行NC检查,登记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田牛NC综合评分标准进行NC评分。采用 t检验、 χ2检验或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 结果:142例(87.7%)SLE患者存在NC异常,其中轻、中、重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9.0%(47例)、45.1%(73例)及13.6%(22例)。SLE患者最常见的NC异常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86.4%)。NC中重度异常的患者伴雷诺现象(37.9%与23.9%, χ2= 2.955, P=0.043)、肺间质病变(8.0%与0, χ2=5.213, P=0.023)的比例及D-二聚体的水平(1 992±2 279)μg/L与(1 248±1 721)μg/L, t=-1.624, P=0.013)高于微循环正常/轻度异常组。相关分析显示雷诺现象( r=0.226, P<0.01; r=0.249, P<0.01)、肺间质病变( r=0.214, P<0.01; r=0.169, P=0.041)与NC异常程度及总积分均呈正相关;肺动脉高压( r=171, P=0.044)及D-二聚体水平( r=0.295, P=0.006)与NC总积分呈正相关,而抗u1RNP抗体阳性与NC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r=214, P=0.016)。 结论:SLE患者普遍存在NC的异常,以血流速度减慢最常见;NC中重度异常的SLE患者应积极筛查肺动脉高压和肺间质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硬化病甲襞微循环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通过比较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差异,探讨SSc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阐明甲襞微循环在SSc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①收集60例SSc患者和55例其他CTD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胸部CT、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修订的Rodnan皮肤评分(mRSS)。所有患者均行甲襞微循环检查。②采用Cutolo定性评估方法、半定量评分系统和"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估SSc组和其他CTD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探讨SSc甲襞微循环的特点。③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SSc患者关节受累、内脏受累以及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④采用 t检验、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 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Cutolo定性评估结果比较,SSc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例数(52例)比其他CTD组明显增多(21例),活动期和晚期所占的比例升高(占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853, P<0.01)。② 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SSc组患者与其他CTD组比较,毛细血管数量评分[(1.67±0.60)和(0.72±0.46), t=8.347, P<0.01]、不规则扩大的毛细血管评分[(1.22±0.88)与(0.74±0.50), t=3.178, P<0.01]、微出血评分[(0.30±0.39)与(0.10±0.21), t=3.090, P<0.01]、毛细血管排列失规则评分[(0.38±0.38)与(0.18±0.32), t=2.729,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 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估结果显示,SSc患者管袢数明显减少( Z=-4.194, P<0.01),输入支管径( t=3.704, P<0.01)、输出支管径( t=3.913, P<0.01)、袢顶直径均明显增宽( t=4.586, P<0.01),畸形管袢数比例( Z=-2.677, P<0.01)、巨型管袢增多( χ2=8.040, P=0.013),袢周渗出( Z=-2.278, P=0.023)较其他CTD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有呼吸系统受累的SSc患者,甲襞微循环活动期和晚期所占的比例(66%,33/50)高,而无呼吸系统受累的患者早期和活动期(60%,6/10)所占的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10.114, P=0.045)。有关节受累的SSc患者,甲襞微循环75%(12/16)表现为活动期和晚期,而无关节受累的患者,66%(229/44)表现为早期和活动期( Z=5.550, P=0.057)。 结论:与其他CTD相比,SSc患者甲襞微循环具有特征性,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与呼吸系统受累相关,可作为评价病情的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循环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近年来,微循环检测技术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并已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仍有待继续推进.本文聚焦甲襞毛细血管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两种常用的微循环检测技术,归纳甲襞、眼底微循环异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器官及系统受累可能具有的提示作用,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解毒祛瘀滋阴法联合针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6 编辑人员丨2024/7/6目的 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法联合针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5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n=37)和联合治疗组(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法联合针刺治疗,n=38).检测两组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18(IL-18)、补体C3、25-羟基维生素D[25(OH)D]、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评估两组甲襞微循环情况(微循环流态、形态及袢周积分)、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情况、中医证候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针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25(OH)D、补体C3表达量较高,IL-18、IL-1β表达量及中医证候评分、SLEDAI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针刺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祛瘀滋阴法联合针刺治疗SLE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改善甲襞微循环,提升其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恩格列净治疗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编辑人员丨2024/4/27目的 探究恩格列净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HFmrEF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免疫炎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长正五聚蛋白3(PTX-3)]、氧化应激[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心肌微循环(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评价)和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变化;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7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PTX-3水平分别为(6.17±1.20)ng/L、(232.15±18.24)ng/L、(3.00±0.41)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1.47)ng/L、(296.32±22.36)ng/L、(3.67±0.5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AC、SOD水平分别为(16.12±1.85)IU/L、(95.64±9.32)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5±1.67)IU/L、(82.24±11.18)IU/L,血清LPO、MDA水平分别为(3.24±0.64)μmol/L、(3.15±0.5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0.79)μmol/L、(4.85±0.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中管襻形态、管襻状态、血液流态评分分别为(0.62±0.18)分、(0.32±0.10)分、(1.24±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组(1.03±0.20)分、(0.56±0.14)分、(1.65±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单核细胞中NLRP3、Caspase-1、ASC、IL-1β表达量分别为0.49±0.11、0.52±0.12、0.41±0.10、48.62±5.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8±0.21、0.86±0.23、0.72±0.15、55.54±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终点事件风险降低40%(HR=0.596,95%CI:0.368~0.986),其中心衰再住院风险(HR=0.548,95%CI:0.305~0.97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格列净辅助治疗HFmrEF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降低主要不良终点事件风险,对炎症免疫、氧化应激及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产生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