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研究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是常见人类致病菌之一,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金葡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金葡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较高、且需经专业人员进行复杂操作.为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使用快速、灵敏且特异的便携式设备检测金葡菌是未来发展趋势.近些年,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因其具有快速和可现场检测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金葡菌检测中.本文对基于不同信号传导方式(电化学、光学和质量)检测金葡菌的生物传感器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临床上常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异常数值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作为心肌损伤(异常)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并综述了基于MOF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蛋白质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适配体传感器方法检测肿瘤外泌体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泌体是一种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囊泡,可以直接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参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通讯,其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在这些检测方法中,适配体传感器技术以其价廉易用、响应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帮助肿瘤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获得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并为愈后效果的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常见的适配体传感器有荧光、电化学、比色法、光致发光、横向流动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适配体传感器,不同的适配体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征,文章对几种常见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肿瘤外泌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传统的肺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测、痰细胞检测、支气管镜、针活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侵入性强、操作过程复杂、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指标单一等缺点。肿瘤标志物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情况,并能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在临床检验和生物医学等方面,与生物传感器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简略介绍了针对肺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几年来基于免疫学、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光学或电化学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及检测方法,并对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核酸适配体在炎症关键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促炎细胞因子选择性诱导受体细胞的特定信号以调控宿主应答,其异常释放导致的免疫稳态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特异检测对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核酸适配体是一种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与目标分子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在炎症性疾病特异标志物检测新方法开发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和光学适配传感器在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8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核酸适配体在炎症关键细胞因子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潜力及面临的挑战,也可为基于适配体的多细胞因子即时检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炎症相关疾病诊断新策略的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核酸适配体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模型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肿瘤细胞通过循环系统转移尤为常见。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对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结合核酸适配体可提高CTCs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核酸适配体在医学上的应用包括检测CTCs、细胞外囊泡、生物标志物分析及治疗等方面,但稳定性差是其主要缺点。通过改进适配体检测方法,未来电化学传感器联合适配体技术有望解决CTC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问题,进一步推动临床研究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液体中微生物实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前液体中微生物的实时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质量、光学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他方法(如光谱检测和比色分析法等),还没有能完全满足液体环境实时检测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关于液体微生物实时检测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现有方法以各种PCR设备和生物传感器为主,但PCR实时检测设备仍然需要人为样品前处理;生物传感器的种类虽然较多,但多为一次性检测且缺少现场试验数据,今后还需要加强对该类方法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随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号召深入人心,自主健康监测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代谢物分析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质谱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传统分析技术相比,电化学传感器因其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和检测范围宽,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均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发出多种面向生物代谢物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确定离体体液中疾病标志物的水平或进行在体实时动态监测.以生物分子检测为切入点,综述了便携式、植入式和可穿戴式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在疾病相关代谢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这些传感装置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生物传感器的创新及临床应用拓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微纳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免疫检测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免疫检测新方法,以尽早地检出结直肠癌,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首先制备含有线性微柱结构的微芯片,通过在其表面孵育氧化石墨烯-链霉亲和素(graphite oxide-streptavidin,GO-SA)及偶联广谱一抗(antibody1,Ab1),即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单克隆抗体以捕获 CTCs.运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COOH)与结直肠癌相关抗体,即特异性二抗(antibody 2,Ab2)偶联制备抗体复合物.在捕获CTCs的微芯片上孵育该抗体复合物,构建以Ab1-CTCs-Ab2为主体的超级三明治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并验证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结果发现,在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中结合应用微纳技术,极大地提高了 CTCs 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验证了该免疫传感器应用于临床血样检测的可行性,并通过该免疫传感器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 CTCs 进行检测和计数.结果表明,基于微纳技术的超级三明治式免疫传感器为 CTCs 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临床工作中的疾病诊断及病情实时监控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癫痫患者拉莫三嗪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拉莫三嗪(LTG)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 年 11 月的LTG治疗药物监测相关文献,从治疗窗、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特殊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药动学特征及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总结LTG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结果 LTG是治疗癫痫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需参考最新治疗窗;临床监测样本以血浆为主,头发和唾液也可作为非入侵样本;血药浓度检测的主要方法为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正逐渐被应用.LTG生物利用度约为 98%,蛋白质结合率约为 55%,达峰时间不受给药剂量限制;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要注意调整剂量.有潜在生育能力的癫痫女性用药首选LTG,用于老年癫痫时更适用于新发患者,对于癫痫患儿应重点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尿苷 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糖基转移酶是参与LTG代谢的主要酶,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也是血药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采用合适的样本和方法检测LTG血药浓度,并关注不同人群及不同基因型,以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