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单剂量设计.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空腹给药组和餐后给药组,每周期单次口服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游离依折麦布和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同时记录所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次空腹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8.79±35.30)和(180.79±51.78)nmol·mL-1;Tmax分别为 1.40 和 1.04 h;t1/2 分别为(15.33±5.57)和(17.38±7.24)h;AUC0-1 分别为(1 523.90±371.21)和(1 690.99±553.40)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08.70±441.28)和(1 807.15±630.00)nmol·mL-1·h.单次餐后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69.18±82.94)和(273.93±87.78)nmol·mL-1;Tmax分别为 1.15 和 1.08 h;t1/2 分别为(22.53±16.33)和(16.02±5.84)h;AUC0-t分别为(1 463.37±366.03)和(1 263.96±271.01)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39.01±466.53)和(1 349.97±281.39)nmol·mL-1·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空腹状态下除游离依折麦布和总依折麦布的Cmax低于生物等效下限范围外,其余参数经对数转换后的几何均值比的90%CI均在生物等效的范围内.餐后状态下游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总依折麦布的Cmax在等效范围内,其余参数的90%CI均未在生物等效性的等效范围内.结论 本次试验暂不能判断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定量药理学在新生儿群体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生儿超说明书用药的比例高达80%~97%,但关于影响新生儿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研究十分有限。随着近年模型技术的发展,多种定量药理学模型已经应用于新生儿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弥补了以往缺乏直观数据的缺陷,也加深了医生对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病理生理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更加科学地制定新生儿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就定量药理学在新生儿群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合依托咪酯时阿芬太尼抑制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ED 50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的通气工具,对机体刺激性小,已广泛应用于短小手术麻醉 [1]。该手术多采用短效麻醉药物诱导,可快速达到麻醉效果,且麻醉时间短,患者苏醒快。阿片类药物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可以提供良好的喉罩置入条件,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3]。阿芬太尼是合成的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芬太尼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短效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4]。本研究旨在确定复合依托咪酯时阿芬太尼抑制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结核新药普托马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普托马尼(pretomanid,PA-824)是一种于2019年8月14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抗结核新药,具有高效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本文综述了该药结构特点、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在不同CYP 2C19基因分型患者中比较维卡格雷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维卡格雷和氯吡格雷在不同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型患者中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本研究为维卡格雷Ⅱ期临床研究的事后分析。维卡格雷的Ⅱ期临床研究于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国内18家中心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携带CYP 2C19 *2或*3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将患者分为LOF携带组(111例)和非LOF携带组(90例);以上两组中,按治疗方案又分别分为维卡格雷5 mg组、维卡格雷6 mg组、维卡格雷7.5 mg组及氯吡格雷组。在基线、负荷量服药后6~8 h、随机后7~10 d及随机后第28天分别采用VerifyNow测定P2Y 12反应单位(PRU),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比(%IPA)。主要研究终点为第28天的%IPA。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入选的患者中,每组选取8~12例作为预设的亚组进行药代动力学检测,测量参数包括最大血浆浓度时间点(T max)、最大血浆浓度(C max)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最终入选201例患者,年龄(58.8±8.5)岁,其中男性139例(69.2%)。非LOF携带患者中,维卡格雷5、6、7.5 mg组与氯吡格雷组在各检测点的PRU和%IP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LOF携带患者中,负荷量服药后6~8 h维卡格雷5、6、7.5 mg组与氯吡格雷组的%I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14.2,31.5)%比19.8(11.0,28.6)%比29.5(20.9,38.0)%比12.9(3.9,21.9)%, P=0.038],随机后7~10 d 4组的%IPA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22.4(14.2,30.5)%比34.4(26.1,42.6)%比39.8(31.8,47.9)%比24.7(16.3,33.2)%, P=0.001],随机后第28天维卡格雷各治疗组的%IPA有高于氯吡格雷组的趋势[30.4(21.3,39.6)%比36.5(27.2,45.7)%比40.8(31.8,49.8)%比30.7(21.2,40.2)%, P=0.056]。共35例患者接受了药代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在非LOF携带者中,不同剂量维卡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的代谢产物M15-2的C max值和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在LOF携带者中,维卡格雷5、6、7.5 mg组与氯吡格雷组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6)h·μg -1·L -1比(6.8±2.7)h·μg -1·L -1比(9.2±3.3)h·μg -1·L -1比(4.2±1.9)h·μg -1·L -1, P=0.020]。 结论:在CYP 2C19基因非LOF携带者中,维卡格雷和氯吡格雷具有相同的抗血小板作用,但在LOF携带者中,维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监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应用中存在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生物效应多样和治疗响应丢失等问题。影响单抗药物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靶部位受体数量、抗药物抗体水平、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早期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单抗药物给药剂量,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开展药物临床监测,提高单抗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和不良反应预警能力,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跌倒高风险处方筛查工具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跌倒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是导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致命和非致命伤害的主要原因。由于老年人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敏感性的改变,药物的使用成为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欧洲老年医学会(EuGMS)于2021年发布了老年人跌倒高风险处方筛查工具(STOPP Fall工具),主要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增加跌倒风险药物(FRIDs)的处方精简。该筛查工具整理出14类跌倒高风险药物和10类药物的跌倒风险差异要点,同时给出了处方精简的指引及决策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金雀异黄酮对人CYP1A2、CYP2A6、NAT2及XO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对咖啡因主要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阐明金雀异黄酮对人CYP1A2、CTP2A6、NAT2及XO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于试验第1天口服咖啡因100 mg后收集0~24 h的外周静脉血以及0~12h总尿液,第2~15天服用金雀异黄酮1000 mg/d,第16天早上服用探药咖啡因100mg,第16天服用咖啡因后收集0~24h的外周静脉血以及0~12 h总尿液标本。血、尿标本中咖啡因及代谢产物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计算血中咖啡因及主要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各代谢物的尿液排泄量。结果:与服用金雀异黄酮后相比,受试者血浆中1,7-二甲基黄嘌呤(17X)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显著降低了11.77%( P=0.007)。尿液中17X和1-甲基黄嘌呤(1X)的排泄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4.31%( P=0.027)和27.18%( P=0.002),而1,7-二甲基尿酸(17U)显著性增加了57.33%( P=0.028),1-甲基尿酸(1U)显著降低了14.61%( P=0.028),未发现尿液中咖啡因和5-乙酰氨基-6-甲酰氨基-3-甲基尿酸(AFMU)排泄量的变化。 结论:金雀异黄酮在体内影响了中国健康受试者咖啡因的主要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通过对药物代谢活性酶的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广泛地促进胚胎发育、创面愈合、血管再生、神经损伤修复,以及调控免疫代谢的作用。创面愈合包含了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修复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胶原等ECM的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aFGF在传导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临床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角度,对aFGF的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临床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阿萨希毛孢子菌标准株源自荷兰真菌多态性保藏中心,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氟康唑敏感)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1例毛孢子菌病的临床分离株,进化株TEVO(氟康唑耐药)在该患者2014年复诊时分离。体外构建上述菌株的生物膜,使用四甲基氮盐(XTT)还原法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评估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并测定生物膜厚度;体外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不同生长阶段生物膜的最低抑菌浓度(SMIC),评估生物膜的耐药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artley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若方差齐,选用LSD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选用Tamhane′ T2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 结果: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0 h)及形成阶段(4 ~ 24 h),进化株TEVO代谢活性最弱( F黏附 = 35.705, P < 0.001; F形成 = 15.042, P < 0.001)。而黏附后第48小时生物膜成熟,此时生物膜代谢活性最弱的菌株为TO株( F = 10.985, P < 0.001)。生物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成熟阶段TEVO株生物膜厚度[(26.1 ± 1.18)μm]大于TO株[(22.8 ± 1.73)μm, P = 0.001],但小于标准株[(29.5 ± 1.28)μm, P = 0.001]。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黏附及形成阶段,唑类抗真菌药物对TEVO株的SMIC值大于TO株;生物膜成熟阶段,3株菌生物膜的SMIC值均大于1 024 mg/L。 结论:在宿主内环境和抗真菌药物的双重压力下,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相关表型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并增强了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