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细输尿管软镜(F7.5)与其他类型输尿管软镜模拟术中控制肾盂内压效果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F7.5输尿管软镜与其他型号输尿管软镜(F8.5、F9.0、F9.2、F9.6)在模拟手术中控制肾盂内压的效果。方法:用F7.5超细软镜和其他4种(F8.5、F9.0、F9.2、F9.6)一次性电子软镜搭配3种输尿管导引鞘,形成15个镜鞘组合,实测各软镜真实外径并计算有效镜鞘比。在体外采用3D打印肾-输尿管模型,在模型中模拟软镜碎石术中的灌注,设置灌注压为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cmH 2O(1 cmH 2O=0.098 kPa),测量不同灌注压下的肾盂内压及灌流率。绘制折线图并对肾盂内压与灌注压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不同镜鞘组合间及不同软镜组间的肾盂内压。 结果:所有器械组合的镜鞘比范围为0.62~0.92,其中F7.5软镜与F10/12、F11/13、F12/14导引鞘组合的镜鞘比分别为0.75、0.68和0.62。各个镜鞘组合中的肾盂内压和灌流率与灌注压呈近似线性关系。F7.5软镜在搭配F10/12、F11/13和F12/14此3种镜鞘时均能提供40 cmH 2O以下的肾盂内压。在所有的镜鞘组合中,F12/14鞘-F7.5软镜组合在50 cmH 2O灌注压下产生了最低的肾盂内压(1.47 cmH 2O),并在500 cmH 2O灌注压下提供了最高的灌流率(74.24 ml/min)。当5种软镜搭配F10/12鞘时,仅F7.5软镜能全程保持安全的肾盂内压(其最高仅为25.90 cmH 2O)。以不同镜鞘比组合为分组变量的肾盂内压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不同软镜型号为分组变量的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示,F7.5软镜组较其他4组有明显更低的肾盂内压( P<0.05)。 结论:F7.5超细软镜由于显著降低了器械组合的镜鞘比,在体外模拟手术中控制肾盂内压的效果较F8.5、F9.0、F9.2、F9.6软镜更好,且能够在保证肾盂压力安全的前提下适配更细的导引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保乳术联合靶向术中放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82例行保乳术联合靶向术中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45.1%)患者发生并发症,无3~4级晚期放射性毒性反应。单因素分析发现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适配器≤3 cm、术中放疗时间>20 min、化疗是导致总体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 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 P=0.039)、适配器≤3 cm( P=0.002)是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 P=0.032)、年龄≤50岁( P=0.005)分别是皮肤水肿和色素沉着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认为对于具有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加严密的手术操作、必要的药物预防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适,提高靶向术中放疗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适配体传感器方法检测肿瘤外泌体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泌体是一种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囊泡,可以直接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参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通讯,其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在这些检测方法中,适配体传感器技术以其价廉易用、响应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帮助肿瘤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获得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并为愈后效果的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常见的适配体传感器有荧光、电化学、比色法、光致发光、横向流动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适配体传感器,不同的适配体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征,文章对几种常见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肿瘤外泌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参与慢性偏头痛小鼠痛觉敏化及焦虑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CRFR2)对慢性偏头痛小鼠痛觉敏化及焦虑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每组12只。后3组小鼠于第1、3、5、7、9天腹腔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建立慢性偏头痛模型,NBI35965组及K41498组小鼠于第2、4、6、8天双侧三叉神经脊束尾核分别注射100 nL NBI35965、K41498溶液,对照组小鼠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第1、3、5、7、9天腹腔注射2 h后及第10天上午11时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小鼠眶额部机械痛阈值。于第11天上午11时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型受体(CRFR1)、CRFR2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 CRFR1及 CRFR2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即刻早期基因(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蛋白的表达。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第3、5、7、9、10天的眶额部机械痛阈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第7、9、10天的眶额部机械痛阈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的开臂进入次数较少,开臂停留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的开臂进入次数较多,开臂停留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RF和CRFR2蛋白的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RF蛋白的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 CRFR2 mRNA的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GRP、c-fos、Iba-1、GFAP蛋白的表达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GRP及c-fos蛋白的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RFR2通过调控三叉神经脊束尾核的神经元活化及CGRP释放而影响慢性偏头痛小鼠眶额部痛觉敏化及焦虑样行为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临床上常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异常数值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作为心肌损伤(异常)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并综述了基于MOF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蛋白质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具在小儿烧伤康复中的作用与实施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小儿烧伤的整个救治过程中,体位保持及抗挛缩治疗是综合性烧伤康复的重点。国内烧伤学科专家制订了烧伤康复治疗指南,但小儿烧伤抗瘢痕挛缩的体位保持和支具设计、制作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团队从关注小儿烧伤的康复问题入手,特别考虑发育中患儿的解剖、心理、社会行为学等特点,有效地应用支具,最大限度预防患儿挛缩,保持及改善其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小儿烧伤挛缩的支具设计要适合小儿较小的肢体结构,并满足预期的康复目标。在制作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评估和考虑患儿的瘢痕特征、生长发育状况、活动水平及依从性,支具的适配、固定方法等,选择合适的支具类型并制订佩戴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丁苯酞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7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配(每组9只):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和NBP组。Sham组和TBI组给予植物油,NBP组给予等体积100 mg/kg NBP,连续7 d。TBI 3 d后,干湿法评估小鼠脑水肿情况。应用改良版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转棒疲劳试验检测小鼠损伤后第1、3、7天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皮层周围区抗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通过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与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Iba1双重染色检测损伤周围区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iNOS及M2型标志物Arg1表达量;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检测髓鞘丢失情况。结果:在mNSS实验中,与TBI组相比,NBP组分别在损伤后的第1、3、7天,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 P第1天=0.012, P第3天=0.020, P第7天=0.046)。与TBI组相比,匀速转棒实验中,NBP组小鼠停留时间在第3天明显增加( P第3天=0.031);随NBP治疗时间延长,小鼠在第3、7天的匀加速转棒中停留时间逐渐增加( P第3天=0.024, P第7天=0.039)。进一步病理学检测发现,与TBI组相比,NBP组损伤区MBP髓鞘完整性部分恢复( P=0.026);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GFAP表达降低( PIba1=0.007, PGFAP=0.006)。与TBI组相比,NBP组M2型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增加( PArg1/Iba1=0.004),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NOS减少( PiNOS/Iba1=0.012)。 结论:NBP可以部分改善TBI小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的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的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子(apt),探讨apt与BMSCs的结合方式及能力。方法:利用SELEX技术,以大鼠BMSCs为靶点,从构建的核酸文库中反复筛选、克隆、测序及分析,获得候选apt。流式细胞术测定和软件分析获得不同浓度(0、4、8、16、32、64、128、256 nmol/L)候选apt与BMSCs的结合曲线及平衡解离常数。胰酶消化实验探究apt与BMSCs结合的靶点,并观察apt体外捕获BMSCs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与荧光共聚焦实验表明SELEX筛选第9轮文库与BMSCs结合能力最高。经序列分析适配子apt7与BMSCs的亲和力最高,平衡解离常数为(11.79±0.72) nmol/L。胰酶消化实验表明当胰酶消化细胞时间超过10 min后,apt7与BMSCs的亲和力下降甚至消失。体外捕获实验表明固定于培养皿上面的apt7能体外捕获骨髓细胞液中的大鼠BMSCs。结论:本研究通过SELEX技术成功分离出能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大鼠BMSCs的特异性适配子apt7,为进一步将适配子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表面招募循环干细胞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的测量模型研究——基于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建立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的测量模型。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已有的应激量表并通过个人访谈、专家评定,提出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共包括4个维度92个条目的研究假设。在对562名潜艇艇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假设。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共包括“理化应激、生活作息应激、管理应激、家庭烦恼应激、社会隔离应激、自我管理应激”6个维度32个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各适配度指标在经过修正之后达到了良好的标准( χ2/df=1.435,拟合优度指数=0.849,比较拟合指数=0.959,近似误差平方根=0.045,增量拟合指数=0.960,Tucker-Lewis指数=0.954,赋范拟合指数=0.878),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外在质量,而且各个潜在变量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收敛效度(组成信度为0.854~0.929,平均变异数萃取量为0.500~0.688),说明测量模型内在质量与潜在变量的潜在特质均较佳。 结论:潜艇艇员生活应激量表结构共包括6个维度,且测量模型中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这6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量表结构较为合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整合假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整合假肢通过结合临床手术替代了传统接受腔型假肢,在肱骨、桡骨、指骨、股骨、胫骨等截肢部位的假肢适配中实现了临床应用,患者运动-感知能力得到了增强,提升了患者对假肢的"具身"认知感。本文从假肢适配存在问题、骨整合假肢技术发展、手术方案、并发症及预后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骨整合假肢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