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LMR动态变化及其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动态变化及其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0例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近期疗效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6)和无效组(n=54).记录并整理患者基线资料、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LMR值,分析肿瘤标志物、LMR与放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肿瘤直径>40 mm、睾丸血管浸润是影响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放疗近期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有效组放疗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低于放疗前,LMR值高于放疗前(P<0.05);无效组放疗前、后血清LDH水平高于有效组,LMR值低于有效组(P<0.05).两组放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血清LDH水平与肿瘤直径、睾丸血管浸润均呈正相关(r>0,P<0.05);放疗前、后LMR值与肿瘤直径、睾丸血管浸润均呈负相关(r<0,P<0.05).放疗前血清LDH水平、LMR值及联合预测放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均>0.7,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术后血清LDH水平、LMR值与放疗近期疗效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螺旋断层治疗的全身皮肤照射体位固定新技术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 mean。 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 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 mean为(2586.56±63.28) cGy。 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的质量保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HT)是一种集调强放射治疗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之一。考虑其与常规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的差异,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提出,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包括国内医疗机构HT用于临床工作的验收项目、操作制度、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了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检测频率。指南结合国内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给出了推荐性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机械精度、剂量输出与分布、激光定位系统、治疗床运动精度、MVCT影像系统质控检测、临床治疗计划验证等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使得指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指南能给临床工作人员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指导,使HT质量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可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国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规范HT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中颈部轮廓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中患者颈部轮廓横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1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每周记录患者颈部轮廓横径及体重。分析放疗期间患者颈部横径的变化规律,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体重变化与颈部轮廓横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放疗期间颈部轮廓横径均与放疗前明显不同,在放疗第4周出现了明显的缩小。颈部轮廓横径缩小的程度与体重下降的程度高度相关( r=0.803, P<0.05),与性别呈中度相关( r=0.523, P<0.05),此外,颈部轮廓横径缩小的程度与患者年龄、TNM分期、GTV nd-L平均剂量、GTV nd-R平均剂量、PTV nd-L平均剂量、PTV nd-R平均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 P值均>0.05)。 结论: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期间,患者颈部轮廓横径会发生一定规律的缩小,且在放疗第4周缩小最为明显,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转移瘤大分割精准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 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 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 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图像引导对宫颈癌治疗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性图像引导放疗(IGRT)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探讨其合理应用模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螺旋断层放疗(HT)的2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兆伏级CT(MVCT)图像在HT自适应模块上进行重建及模拟,分别得到有/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参数;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剂量参数。结果:无图像引导的模拟计划(Plan 2)的CTV、GTV和子宫体各方向位移均大于图像引导下的计划(Plan 1),以腹背方向和宫体位置变化最大;CTV、宫体V 45Gy、V 50Gy、D 98%、D mean和GTV的V 50Gy均低于Plan 1( P<0.05);Plan 1左右位移与CTV和宫体D 2%、D 98%呈负相关( P<0.05),头脚位移与GTV的V 45Gy、V 50Gy呈负相关( P<0.05),腹背位移与宫体D 98%呈负相关( P<0.05);Plan 2左右位移与CTV的D 2%和宫体V 50Gy呈负相关( P<0.05),头脚位移与CTV的D 98%和宫体D 98%、D mean、V 45Gy、V 50Gy呈负相关( P<0.05),腹背位移与CTV的D 98%和宫体D 98%、D mean、V 45Gy、V 50Gy及GTV的D mean、V 45Gy呈负相关( P<0.05)。 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宫体位移较大且CTV低量区主要位于宫体,IGRT可明显降低位置偏差带来的剂量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验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断层治疗旋转照射和固定野照射计划验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32例不同部位食管癌分别制作Helical旋转照射和Direct固定野照射验证计划,并通过ArcCHECK测量、分析,对比验证结果通过率。分析靶体积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将靶体积较小的治疗验证计划分别放在ArcCHECK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分析验证通过率差异。结果: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高于Direct计划( P<0.01),其靶体积与验证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和-0.042, P值分别为0.041和0.819。Helical计划采用3%/2mm标准时,高剂量区放在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测得的通过率不同( P=0.005),后者通过率更高;采用3%/3mm标准时与Direct计划的3%/3m、3%/2mm标准的相近( P均>0.05)。 结论: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普遍高于Direct计划,原因可能与ArcCHECK探测器的角度响应以及因更多参考点受到低剂量辐射而未参与计算有关,另外还可能跟Direct计划对断层治疗剂量控制系统要求更高有关。在Helical验证计划中,当采用3%/3mm标准时,靶体积越大,验证时出现较低通过率的可能性增加,但相关系数较低。验证计划的高剂量区位于模体中心或者探测点处都可以实现计划验证,综合考量建议放在模体等中心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螺旋断层全身皮肤照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相对罕见的主要表现在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其常见的亚型是蕈样肉芽肿(俗称蕈样霉菌病)。电子线全身照射作为重要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却存在着剂量分布不均、体位重复差、治疗时间过长等诸多缺点,从而影响疗效及患者预后。近年随着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出现与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凭借其能治疗超长靶区和实现剂量雕刻式分布的特点,正逐步扩展其在全身皮肤照射治疗中的应用,以便进一步探讨其优劣并确认是否能取代传统电子线全身照射。本文对螺旋断层全身皮肤照射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介绍其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顾虑和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放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Ray Station 7(V6.99)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Hi-Art@V5.1.3)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至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TOMO治疗计划的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4.0±17.7)岁,按照与TOMO治疗计划系统相同的计划设置参数和临床剂量学的要求,在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TOMO计划。比较2种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计划质量,分析100%、95%处方剂量覆盖靶区的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V 100、V 95),覆盖靶区1%、98%、99%体积的剂量(D 1%、D 98%、D 99%),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计划优化时间和计划执行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的双侧检验。 结果:Ray Station 7和TOMO计划的鼻咽癌原发病灶的计划靶区(PTV nx)的V 100[(97.5±2.1)%对(94.9±3.9)%],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1)的V 100[(98.5±1.4)%对(99.1±0.9)%]、V 95[(99.3±0.7)%对100.0%],以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临床靶区(CTV1)和双侧淋巴结病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 nd)外扩+GTV nd所在淋巴引流区+需要预防性放疗的阴性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TV2)的V 100[(98.6±1.1)%对(98.9±0.9)%]、V 95[(99.1±0.9)%对(99.8±0.2)%]、CI[(74.8±5.7)%对(79.2±8.3)%],基于脊髓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SC)中包绕1 ml体积的等剂量线对应的剂量(D 1 ml)[(3 750.0±250.0) cGy对(3 443.6±309.3) cGy]、40和3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 40 Gy [(0.7±0.7)%对(0.1±0.1)%]、V 30 Gy[(52.3±29.1)%对(44.6±22.9)%]}、平均剂量(D mean)[(2 705.5±535.5) cGy对(2 619.4±413.9) cGy],右侧颞叶的D mean[(1 639.5±594.5) cGy对(2 150.3±735.6) cGy]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6~6.71,均 P<0.05)。PTV nx的V 95[(99.7±0.3)%对(99.8±0.2)%]、D 1%(7 008.5±746.5) cGy对(6 996.0±767.0) cGy]、D 98%[(6 628.0±577.0) cGy对(6 548.8±577.3) cGy]、HI[(6.2±2.7)%对(6.3±2.6)%]、CI[(59.8±26.1)%对(64.0±24.3)%],双侧淋巴结病灶的计划靶区(PTV nd)的V 100[(98.5±1.5)%对(98.1±1.9)%、(98.7±1.2)%对(96.6±3.4)%]、V 95[(99.7±0.3)%对100.0%、100%对100%]、D 99%[(6 511.0±500.9) cGy对(6 487.1±483.5) cGy、(6 496.0±484.0) cGy对(6 493.3±466.9) cGy]、D 1%[(6 824.0±571.0) cGy对(6 815.7±562.6) cGy、(6 851.0±583.0) cGy对(6 807.0±587.5) cG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0.90,均 P>0.05)。危及器官PRV-SC中5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 50 Gy)[(0.03±0.03)%对0],基于脑干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BS)的D mean[(2 511.0±792.0) cGy对(2 397.0±310.6) cGy]、D 1%[(4 880.0±1 600.0) cGy对(5 254.6±755.1) cGy]、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BS体积的百分比(V 60 Gy)[(1.6±1.6)%对(3.6±3.6)%],双侧腮腺D mean [(3 986.5±836.5) cGy对(3 953.1±425.6) cGy、(4 223.0±708.0) cGy对(4 205.1±800.2) cGy],左侧颞叶D mean[(1 891.5±845.5) cGy对(2 077.1±573.0) cGy],双侧颞叶中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颞叶体积的百分比(V 60 Gy)[(6.7±6.7)%对(6.5±6.5)%、(4.0±4.0)%对(5.8±5.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9~1.96,均 P>0.05)。Ray Station 7和TOMO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均在临床要求范围内。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的计划优化时间短于TOMO治疗计划系统[(3.00±0.58) min对(120.00±17.0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31, P<0.01),二者的计划执行时间相当[(611.0±94.2) s对(612.2±94.3) s],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3, P>0.05)。 结论: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在剂量学上存在微小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可以明显节约优化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对临床关于计划衔接、靶区预处理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部收治的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大孔径定位CT在获得层厚为1 mm的头颈部图像中勾画计划靶区和剂量跌落结构。在计划设计时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和1.0 cm,螺距分布选择0.430、0.287和0.215,调制因子使用默认值1.8,剂量计算网格选择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按照不同参数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并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同一射野宽度下不同螺距变化曲线重合,因而螺距对剂量跌落没有影响,不同射野宽度变化曲线相互独立说明射野宽度对纵轴双向剂量跌落有影响,靶区外沿纵向的剂量跌落速度与射野宽度成反相关系:即射野宽度越大剂量跌落速度越慢,半影区越大;反之射野宽度越小剂量跌落速度越快,半影区越小。当剂量跌落至处方剂量50%时距靶区纵向边界的距离近似约等于射野宽度一半,而对于距靶区边界不同距离处的剂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射野宽度和螺距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射野宽度为2.5 cm时靶区最佳。总治疗出束时间随射野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结论:当靶区分段治疗需要考虑计划衔接、执行效率及沿纵向剂量跌落控制时,可选择最佳的射野宽度、螺距等计划参数或根据纵向剂量跌落公式对衔接处靶区进行内收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