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新型的床旁肺通气监测技术,它可以实时显示肺部气体甚至血流灌注的分布,具有连续监测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状态及其对治疗反应的优点。由于EIT技术目前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在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较少。本文根据新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EIT在慢性气道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提出新理念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作为一项相对较新且快速发展的技术,实现了床旁可视化肺通气和肺灌注监测,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在重症呼吸管理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我国尚缺少EIT相关临床应用共识标准。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标准委员会、北京肿瘤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重症肺电阻抗工作组经过系统性文献复习EIT相关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广泛征求国内多学科专家意见,通过改良德尔菲法组织专家讨论,形成关于EIT方法与图像分析、重症呼吸治疗应用、存在问题与技术进展三方面,共计23条推荐意见,以促进EIT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阻抗断层成像在重症呼吸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呼吸系统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多种多样,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尤其对于重症呼吸疾病的患者影响更为突出。而目前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监测及诊疗指导中研究广泛。对于ICU的危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情变化快,需要有效的监测手段对疾病进行实时监测。故本文旨在对近年来EIT技术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气功能进行评价及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呼吸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康复是为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各类疾病患者开展的综合性、个体化干预措施,目前已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开展。但在实施呼吸康复治疗过程中,缺少可实时观察肺通气功能的设备和手段,同时可直接指导物理治疗师精准治疗的方法也有待改进。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肺部通气状况,正从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应用中,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重症患者呼吸康复管理方面应用广泛,但呼吸康复指导和效果评价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此领域作一综述,以期为呼吸康复领域的临床研究和进一步完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肺功能成像是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肺通气及血流灌注。本文对肺EIT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其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未来EIT技术在儿科临床急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的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具有床旁、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势。该技术一直多限于动物实验研究,相关临床研究方兴未艾。本技术规范经本中心前期临床研究实践论证,并综合相关文献完成,其目的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地使用高渗盐水造影电阻抗断层肺灌注成像技术,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结果统一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在重症医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在重症医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全体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入科的54名进修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入科的66名进修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两组进修医师的床旁影像技术考核成绩和获得独立值班资格人数评价教学效果。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试验组进修医师的肺部超声、心脏超声、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旁流暗视野技术的考核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进修医师,分别为100.0%(54/54)比77.3%(51/66),100.0%(54/54)比71.2%(47/66),98.1%(53/54)比51.5%(34/66),18.5%(10/54)比3.0%(2/6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进修医师获得独立值班资格人数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进修医师[25.9%(14/54)比6.1%(4/6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 结论: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有助于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对床旁影像技术的掌握和临床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可视化动态评估心肺功能新技术:电阻抗断层成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辐射、可视化的床旁无创、连续、动态监测的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实时显示肺区域性通气状态,还可进行肺灌注的评估。因此,EIT能帮助医师在直视状态下从生理学角度识别动态心肺功能,进而制定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本文探讨ICU不同场景下EIT的研究成果为危重症患者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及临床救治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联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老年人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观察老年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行床旁支气管镜治疗后肺通气情况,并观察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SA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及抗感染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变常规吸痰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及第1、3、5天时通过EIT收集的兴趣区域(ROI)4区(ROI4)值,同时记录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共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7例、试验组41例。试验组患者于第1、3、5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ROI4区域气体分布值分别为(2.24±0.77)%、(7.05±0.77)%、(12.34±1.47)%,与对照组(0.49±0.65)%、(2.49±0.87)%、(5.57±0.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10.85、24.56、26.54,均 P<0.001);试验组患者于第1、3、5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均 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2.22±0.88)d、(18.41±1.12)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14.65±0.92)d、(21.14±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1、11.01,均 P<0.001)。 结论:对于老年SAP患者,间断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能有效改善背区肺通气情况及改善患者肺呼吸力学变化,促进早期脱机及减少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IT指导个体化PEEP设定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设定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内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最小随机化分组方法将纳入受试者分为两组:EIT-PEEP组(EP组, n=30)和固定PEEP组(FP组, n=30)。在完成气管插管、气腹-屈式体位建立后,EP组用EIT指导个体化PEEP设定,FP组PEEP设置为5 cmH 2O(1 cmH 2O=0.098 kPa)至术毕。术中机械通气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在PEEP设置后5 min(T 1)、30 min(T 2)、60 min(T 3)和气管导管拔除后(T 4)时的驱动压、肺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O 2/FiO 2)和血流动力学等参数。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拔管后在PACU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结果:EP组患者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FP组的26.7%(8/30)( P=0.030);两组患者驱动压在T 2[(13.1±2.4)比(14.9±2.9)cmH 2O, P=0.012]、T 3[(12.7±2.4)比(15.6±2.8)cmH 2O, P<0.00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FP组相比,EP组的Cdyn在T 2[(38.4±7.2)比(31.9±5.2)ml/cmH 2O, P=0.006]、T 3[(37.5±9.0)比(30.4±5.9)ml/cmH 2O, P=0.001]时改善;EP组的PaO 2/FiO 2在T 1[(465.7±84.5)比(383.5±58.0)mmHg,1 mmHg=0.133 kPa, P<0.001]、T 2[(504.7±105.8)比(418.9±73.7)mmHg, P=0.001]、T 3[(520.7±92.2)比(423.2±90.7)mmHg, P<0.001]、T 4[(368.7±42.0)比(339.5±54.9)mmHg, P=0.024]时升高。 结论:EIT指导的个体化PEEP设定可降低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在PACU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