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屑病与高脂血症共病中医病机梳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高脂血症是银屑病的重要共病,银屑病与高脂血症共病以"血瘀"为基本病机,"痰瘀互结"为病机关键;就脏腑理论而言,以肝、脾、肾虚损为本,痰、湿、瘀互结为标,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疗方面祛瘀和化痰兼顾,注重痰瘀共治以治其标;健脾益肾,疏肝理气以治其本,根据病情变化和病机演变规律辨证论治,灵活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心肾相交论月经病调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研习明清医家傅青主及国医大师夏桂成的中医妇科思想理论、组方用药特色,提出女性月经病与心肾相交、气机升降密切相关,治疗应以交通心肾为调经之本,心肾同调、分期而治,育龄期益肾养心,围绝经期清火益阴;以健运脾胃为调经之要,注意补虚泻实;以疏肝行气为调经之佐,疏肝柔肝、体用并调。谨守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名老中医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名老中医王秀霞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有效方剂,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有效处方145首,涉及中药115味,分析处方中的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首.结论:王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谨守"正虚邪实"的本质,在益肾疏肝的基础上,辅以化瘀、消癥之品,充分体现了"益肾疏肝为主兼顾化瘀消癥"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的患病率居肝病之首,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MASLD合并致病临床常见.这2种肝病虽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理机制与诊疗均有显著区别,相兼出现后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尚缺乏研究与诊治共识.本文首先分析AIH合并MASLD现有的诊疗难题,归纳二者的主要鉴别要点,初步提出AIH合并MASLD的临床诊疗流程图;继而指出AIH合并MASLD属于中医学合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肾亏、湿热痰浊瘀血阻滞,基本治则为疏肝健脾益肾、清热化痰活血,"党参、茯苓、白术、女贞子、枸杞子、川芎、赤芍、黄芩、薏苡仁、陈皮、半夏、浙贝母"为基础方剂,针对个体体质及病程特点辨证加减,灵活配伍以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预后.提出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AIH合并MASLD这一合并症,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竹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HPV感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主要因虚、因湿、因毒,乃本虚标实之证,虚主要责之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正气虚弱、脾肾二脏亏虚,实则主要责之肝气郁滞不疏、湿热邪毒壅盛.本虚为发病之基础,标实之湿热邪毒为致病之关键因素.秦竹教授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临证重视肝脾肾之脏腑论治,主张以健脾渗湿为要,兼以补肾温阳、疏肝理气,辅以解毒化瘀.临证秉承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湿则化之,滞则行之,毒则解之的治则,总以补虚泻实为宜,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之偏盛,总以扶正祛邪为要.基于脾虚湿盛之常见证创立芪黄四君完带汤,治以健脾疏肝益肾、化湿解毒止带,以达肝脾肾三脏并治,调畅人体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湿祛而带自收、毒自消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褚玉霞从调和气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基于"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理论,褚玉霞教授认为,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为发病之标.气的失常贯穿该病始终,为发病之本.两者失衡,日久结于胞宫发为本病.褚玉霞教授谨守病机,治疗时提倡诸法通治、攻补兼施,以益气养血、化瘀消癥为主要治法,辅以疏肝、柔肝、益肾;并根据胞宫藏泄的特点,分期论治,非经期自拟丹莪消癥方重养正攻积,经期自拟潮舒煎重通荡瘀滞.用药层次分明,以期气血两和,症状缓解,癥瘕得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脾主肌肉"论健脾法在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肌肉萎缩是肿瘤恶病质晚期患者中最易出现的症状,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危险征兆,临床常用食欲刺激药、营养神经肌肉药物等手段并不能逆转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临床特征与中医"虚劳"相似,其发生的病因病机多为脾摄乏源、运动减少、忧思伤脾、毒邪结聚、气血暗耗、脏腑虚衰等,最终导致脉络阻塞、气血亏空,从而肌肉失于濡养出现肌肉萎缩.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发生究其根本是中焦脾土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气血乏源难以充养肌肉出现肌肉萎缩.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方面也越来越凸显出巨大优势,综合近数十年关于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研究发现,中医治则大多从健脾和胃、健脾益肾、健脾解毒、健脾疏肝入手,健脾法始终贯穿着其治疗的根本核心.脾主运化与气血的生成、肌肉的充实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导致肌肉萎缩的提法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因此基于"脾主肌肉"理论,结合中医整体观来探讨健脾法治疗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的中医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崔云教授运用调气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介绍崔云教授运用调气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崔教授运用调气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医案和临证叙述,全面总结其临证经验,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崔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在于脾肾气虚,标实主要在于痰瘀、湿浊阻滞,且与肺肝异常密切相关.治疗上尤其重视调节气机,形成了"健脾益肾,补虚以复气化""化痰除瘀,畅通下焦气机""宣肺启窍,促气机之流通""疏肝理气,促气血之畅达"的治疗特色.所举医案中,患者年近七旬,罹患本病,结合舌脉和症状辨为痰瘀互结伤阴证,用"紫麦五"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滋阴润燥、化痰消瘀、宣肺通闭,前后治疗2月余,症状即得到平稳控制.[结论]崔教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丰富,对调气法认识独到,组方精当,用药平和而不峻烈,启发了本病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后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肝郁肾虚型月经后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针刺组(29例)和联合组(30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补肾针刺法,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给予疏肝益肾通瘀方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stradial,E2)、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睾酮(testosterone,T)和催乳素(prolactin,PRL)]、卵巢功能(卵巢体积、卵泡最大直径、卵泡数量)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2.4%(P<0.05);联合组与针刺组、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经色暗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性欲淡漠及烦躁易怒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经色暗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性欲淡漠及烦躁易怒积分低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针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E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FSH、T、LH、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E2水平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FSH、T、LH、PRL水平低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针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卵泡最大直径和卵泡数量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卵泡最大直径和卵泡数量大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针刺组大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前后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浓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浓度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西药可有效改善月经后期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与卵巢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这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