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调查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现状,分析影响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肺癌化疗症状群困扰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术后化疗的19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文版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MDASI-C)评估化疗症状群困扰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困扰组及重度困扰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存在症状群重度困扰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190例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有180例(94.74%)发生不同程度的疲乏,134例(70.53%)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97例(51.05%)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124例(65.26%)发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化疗周期≥4个、Ⅲ~Ⅳ级不良反应、白细胞计数<2×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是肺癌术后患者对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重度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2、0.867,95%CI 分别为(0.771~0.882)、(0.779~0.929),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接近重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1.896,P=0.204.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发生率较高,基于其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及困扰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早期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需求导向型信息支持联合居家舒缓疗护对肺癌晚期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需求导向型信息支持联合居家舒缓疗护对肺癌晚期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靖江市人民医院47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通过筛选并同意参加实验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且以交替的方式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居家接受常规医院舒缓疗护团队护理。观察组实施需求导向型信息支持联合居家舒缓疗护,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FI)、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LQ-C30)比较两组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癌晚期患者综合疲劳程度评分、综合疲劳影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认知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需求导向型信息支持联合居家舒缓疗护应用于肺癌晚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癌性疲乏,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韧性育儿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疲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韧性育儿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住院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常规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4 w的韧性育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干预后2 w和干预后6 w产后疲乏量表(FS-14)、一般自我效能评分(GSES)得分。结果:对照组产后6 w周及产后10 w的脑力疲乏、FS-14总分较产后2~3 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干预后2 w、干预后6 w躯体疲乏、脑力疲乏及FS-14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干预后2 w和干预后6 w GSE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妇在未加干预的情况下产后疲乏程度随着时间推移在加重,韧性育儿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疲乏程度,对提高产妇自我效能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在卵巢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卵巢癌患者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延续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SCL-90)、Piper疲乏量表(PF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SSRS量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其身心健康状态及睡眠质量,减轻癌因性疲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癌因性疲乏(CRF)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RF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总体平均水平为(5.78±2.59),其中在认知维度中患者的轻度疲乏率最高49(40.83%),在行为维度中患者的中度疲乏率最高68(56.67%),在情感维度中患者的重度疲乏率最高34(28.33%);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情况、社会支持情况、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程度、化疗周期、自我效能水平均为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相关因素(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化疗周期、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化疗周期、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病情与CRF的临床特征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CA循环护理对膀胱癌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膀胱癌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05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53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和观察组(52例,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使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测评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入院当日,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1 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RF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最大程度改善膀胱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其癌因性疲乏,间接性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ONG-HD量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程度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疲劳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肾脏病血液透析标准化结局(standardized outcomes in nephrology-hemodialysis,SONG-HD)量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疲劳程度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规律MHD患者201例,通过使用SONG-HD疲劳测量工具评估疲劳程度。参与者均以面对面访谈问卷进行疲劳评估,分析各种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例MHD患者中,疲劳发生率为73.1%(147/201)。疲劳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分别为0.91(0.30,3.63)mg/L、216.00(141.00,347.00)ng/L,均显著高于非疲劳组的0.40(0.30,2.01)mg/L、153.00(96.73,308.50)ng/L( Z=2.12、2.17,均 P < 0.05),而疲劳组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1.03±2.65)mmol/L、(36.76±3.20)g/L,均低于非疲劳组的(22.68±3.01)mmol/L、(38.61±2.85)g/L( t=3.77、3.73,均 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白蛋白及PTH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疲乏相关( Wald值分别为4.32、12.39、12.23、4.66,均 P < 0.05),同时,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多变量模型中,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较低的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白蛋白( Wald值分别为12.41、11.67,均 P < 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发生率较高。SONG-HD量表评估MHD患者疲劳程度使用方便。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疲劳和较低的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白蛋白之间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呼吸专项训练辅以放松训练在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呼吸专项训练辅以放松训练在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20例,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放松训练组108例,联合训练组112例,给予放松实验组患者放松训练,联合训练组给予患者呼吸专项训练辅以放松训练,分析患者睡眠质量、癌因性疲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呼吸功能。分析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及满意程度。结果:训练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F评分有所下降,且与放松训练组比较[(9.53±1.67)、(4.26±0.74)分],联合训练组PSQI、PSF[(5.12±0.22)、(2.67±0.13)分]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00、22.390, P<0.05);训练后疼痛程度下降、疼痛知识掌握评分上升,且与放松训练组[(2.54±0.34)、(5.01±0.89)分]比较,联合训练组疼痛程度评分较低,疼痛知识掌握评分上升[(1.01±0.13)、(8.52±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380、27.000, P<0.05);训练后功能型维度评分、症状型维度评分有所上升,且与放松训练组[(72.16±8.94)、(73.18±8.61)分]比较,联合训练组功能型维度评分、症状型维度评分较高[(86.97±10.67)、(87.42±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40、10.300, P<0.05);训练后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有所上升,且与放松训练组[(1.59±0.32)、(1.62±0.25)、(1.28±0.24) L]比较,联合训练组FVC、VC、FEV1[(2.98±0.51)、(2.57±0.84)、(2.38±0.63) L]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10、11.280、16.990, P<0.05);放松训练组满意率低于联合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55, P<0.05)。 结论:给予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呼吸专项训练辅以放松训练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功能,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轨迹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CRF)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结果:共纳入91例患者,化疗前、化疗3周后及化疗6周后各期重度CRF的发生率分别为1.1%(1/91)、8.8%(5/57)、2.1%(1/48)。广义估计方程显示,CRF总分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化疗3周后达到顶峰(35.45 ± 13.07)分,轻度CRF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BMI和睡眠日间功能障碍是CRF总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疾病分期、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不同严重程度CRF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CRF问题突出,医护人员应对BMI异常、日间功能障碍的高危个体给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癌因性疲乏等多个心理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43例。结果:宫颈癌患者焦虑发生率44.10%,抑郁发生率39.16%,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83.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情况、不同癌症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癌症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疲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癌症中晚期、未婚或其他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癌症中晚期、无业或退休、未婚或其他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化疗、未婚或其他是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均处于轻中度水平;疲乏程度处于中度水平。影响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疲乏主要的因素:癌症分期、婚姻状况、就业状态及治疗方式。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宫颈癌患者心理变化,在治疗期间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减少焦虑、抑郁、疲乏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