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及其科研服务系统的构建与研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构建临床科研一体化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Hadoop和MPP混搭架构,利用流式计算、分布式计算、离线计算、列式存储等技术把各类医疗数据进行统一汇集并批量处理,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加工处理,将整个数据进行分类分层建模,形成统一的数据集市和数据指标,为后续的海量检索、科研分析、监控预警等提供数据支撑.结果 建成湖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包括可智能化、便捷化检索药品说明书、临床病例和指南的检索系统;集智能检索、统计分析、项目管理、病例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服务系统以及可进行伦理审查、项目申请、项目管理、项目成果、经费管理、汇总统计等科研项目管理全流程的项目管理平台.结论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可以标准化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路径,对临床用药安全进行监测,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上海地区胆道闭锁筛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婴儿大便色卡的筛查方案在上海地区进行胆道闭锁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向在上海四家产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家长发放新生儿大便色卡并宣教使用方法。新生儿回家后,家长若发现存在黄疸且大便颜色异常,可直接联系胆道闭锁筛查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若未联系,产科医院会于新生儿42 d回访时回收色卡,并按照筛查方案向本筛查中心传报疑似病例,由筛查中心追踪至诊断或排除胆道闭锁。所有确诊胆道闭锁患儿均需经胆道造影和/或胆道探查明确诊断。以家长在42 d回访前联系胆道闭锁筛查中心并被识别或在42 d回访时被产科医院识别并传报为胆道闭锁患儿被成功筛查的标准。统计上海地区胆道闭锁发病情况,并通过计算本次筛查敏感度、特异性、手术日龄及早期手术率,分析其对胆道闭锁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影响。结果:上海市四家胆道闭锁诊治中心数据汇总显示,本次研究期间上海地区总共出生41例胆道闭锁患儿,发病率为10.86/10万活婴(41/377 420,95% CI:7.80~17.74)。共有95例疑似患儿被筛查中心识别,11例患儿被确诊为胆道闭锁,其中9例在42 d回访前自行联系本中心;5例被漏筛。筛查项目的敏感度为11/16(68.6%)、特异性为99.93%(128 498/128 582)、阳性预测值为11.6%(11/95)、阴性预测值为99.99%(128 498/128 503)。成功筛查患儿(11例)与未进入筛查系统或漏筛患儿(29例)比较,手术日龄平均提前42.4 d(47.6±14.6 vs. 90.0±16.3, P<0.001),早期手术率(手术日龄<60 d)显著提升(90% vs. 0)。 结论:在上海地区利用大便色卡开展胆道闭锁筛查项目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胆道闭锁患儿早期手术率,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发性颅内低压并发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附四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SIH)并发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SIH并发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数据库为PubMed及中国知网、万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纳入35例同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例患者的首发表现均为直立性头痛,其中例1头痛缓解后再发直立性头痛,余3例加重为持续性头痛并癫痫发作;例1为上矢状窦及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例3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例2和例4为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26例文献病例描述了头痛特征改变,其中加重为持续性头痛和仍保持直立性头痛者均为12例(46.15%),头痛消失2例(7.69%);最常见的新发症状为癫痫(17例,48.57%)和肢体无力(10例,28.57%)。31例患者(4例收治病例+27例文献病例)记录了治疗后出血变化情况,其中17例行单纯抗凝治疗患者中出血变化发生比例较14例行其他治疗患者明显增高(7/17 vs. 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行硬膜外血贴联合抗凝治疗的5例患者均没有出血变化。 结论:SIH并发CVT的头痛特征多样,头痛性质的改变并非可靠的症状标志。SIH病程中若出现痫性发作、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需警惕CVT的发生。对于SIH并发CVT,应重视SIH的病因治疗和关注抗凝治疗后的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使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于2021年5月期间通过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定向推送给山西省在培全科住院医师(简称学员)。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接诊能力、所在基地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满意度、对全科前景的认识及就业意向。汇总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多选题采用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的方法分析频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434名学员的年龄为(27.4±4.6)岁,其中2018级155人(35.71%)、2019级131人(30.18%)、2020级148人(34.10%)。286人(65.9%)能独立完成腹穿、腰穿、胸穿、骨穿等具体操作,且随着培训时间延长,能完成相关操作的人员占比增加[2020级、2019级、2018级分别为73人(49.3%)、92人(70.2%)、121人(78.1%), χ2=29.39, P<0.001];372人(85.7%)能独立接诊常见病患者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2020级、2019级、2018级能完成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5, P=0.188)。425人(97.9%)表示基地按照培训大纲安排轮转;390人(89.9%)表示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且比例恰当;关于所在基地收治病例病种数是否满足培训细则要求,70人(16.1%)认为完全满足,144人(33.2%)认为大部分满足,197人(45.4%)认为基本满足,22人(5.1%)认为大部分不满足,1人(0.2%)认为完全不满足;368人(84.8%)表示带教老师经常对其病历书写进行指导。学员对全科带教老师和基地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者分别有174人(40.1%)和172人(39.6%);对住宿(或补助)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7人(47.7%),非常不满意者有38人(8.3%);对基本待遇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3人(46.8%),非常不满意者有35人(8.1%)。关于对全科专业的喜欢程度,24人(5.5%)非常不喜欢,67人(15.4%)不太喜欢,255人(58.8%)比较喜欢,88人(20.3%)非常喜欢;关于全科的发展前景,15人(3.5%)认为非常不乐观,92人(21.2%)认为不太乐观,219人(50.5%)认为比较乐观,108人(24.9%)认为非常乐观;关于就业意向为多选题,其中选择市级医院的人最多,为174人(40.1%),其次为选择县级医院者,为170人(39.2%),选择村卫生所的学员较少,仅9人(2.1%)。 结论:该调查中学员对全科住培基本满意,不满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上,履约完成后最希望去县级和市级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诊疗临床指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ple 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创伤,常累及多个系统,关节结构破坏严重,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MLKI病情复杂、个体差异大、病例多散发,导致现有文献报道中其诊疗方法、技术及疗效存在差异,因此MLKI的诊疗观念尚不统一。为汇总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了解MLKI诊疗原则和技术现状,提高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膝关节重建领域的临床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32个临床问题。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见方向和强度等步骤,最终形成32条推荐意见,涉及MLKI的病情评估(条目1~4)、治疗原则及方法(条目5~23)、手术并发症(条目24~27)以及术后康复(条目28~32)等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四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高尿酸血症临床特征进行汇总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认识。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有明确家族史的青少年高尿酸血症4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测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例患者中,尿调节素(UMOD)基因突变2例(c.453C>T,p.C151C纯合突变1例;c.453C>Y,p.C151C杂合突变1例);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c.421C>A p.Q141K;c.34G>A p.V12M);ABCG2基因纯合突变1例(c.421C>A,p.Q141K)。4例患者规律药物治疗及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后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高尿酸血症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病因除原发性因素外,一些急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也不容忽视。存在家族史的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药物安全性问题在青少年人群的治疗中也应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是否有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汇总更新。方法:基于2015年发表的1项系统分析,就其后有数据更新的GLOBOCAN、《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和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3个数据源,新增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2017)、《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鉴)3个数据源,摘录6个数据源中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部位构成变化等数据,主要采用世标率,分析最新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 Trend Analysis Software 4.7.0.0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作为广义疾病负担的一部分,采用文献法汇总整理我国结直肠癌经济负担相关数据。结果:①现状: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1/10万和7.9/10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和城乡比分别为1.5和1.4,死亡率分别为1.6和1.4。与年报数据接近,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为6.9/10万。GBD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达425.4万人年(为1990年的2倍),占全球22.4 %。②趋势:年报数据显示,2009-2015年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0.2 %和9.5 %,城市亦均下降,但农村均上升(增幅分别为20.0 %和15.2 %);对应Joinpoint分析提示全国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6 %( 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1.5 %和-1.4 %)(均 P<0.05),农村发病率上升(AAPC为3.3 %)( P<0.05)。年鉴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7年城市和农村死亡率分别增加9.8 %和20.6 %,但Joinpoint分析AAPC无明显变化( P<0.05)。③分部位: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分别占49.6 %、49.2 %和1.2 %,对应2009年占比依次为51.3 %、47.6 %和1.1 %,结肠癌占比始终为城市(>52 %)高于农村(<44 %)。CI5第Ⅺ卷细化部位信息显示,结肠癌以升结肠和乙状结肠居多。④经济负担:我国结直肠癌例均诊治费用年均增长率在6.9 %~9.2 %不等,患者确诊1年内的个人卫生支出约占其家庭收入的60 %。 结论: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整体平稳中可能略有下降,在农村的上升应关注;与前期研究一致,城市和男性仍为防控重点;结肠部位的癌症占比在城市更高,提示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对疾病发生发现有影响。此外,结直肠癌所致经济负担在持续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碳离子放疗远隔效应临床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放射治疗是癌症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关研究发现,放疗射线能够诱导产生特殊的免疫刺激效应,即远隔效应(abscopal effect,AE),具体是指针对肿瘤局部病灶照射时,照射靶区之外的病灶亦缩小。碳离子放射治疗(carbon ion radiotherapy,CIRT)是目前临床放射治疗的优选方法,相比于常规放疗,具有更多的优势,被认为具有激活肿瘤细胞更强免疫原性的潜力 [1]。首先,从物理学方面来看,碳离子在深度上表现出一种特征能量分布,称为"布拉格"峰,在靠近靶点的组织中,有高水平的能量沉积;近端组织接收到的能量很少。其次,从生物学方面来看,碳离子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ET),具有比光子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生物学效应较光子放疗在峰区至少放大2~4倍 [2,3,4]。因碳离子的物理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优势,被认为CIRT比常规放疗更能诱导强免疫反应 [5]。相关研究也表明,远隔效应的机制被认为是局部放疗引发了人体免疫系统一系列变化 [6]。对于碳离子放射治疗诱导产生远隔效应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较少,大部分实验结果表明,碳离子放射治疗能够引发强烈的促免疫反应,诱发更明显的远隔效应 [5]。本研究通过对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自正式投入临床治疗以来,发生的3例远隔效应典型病例情况进行汇总报告,为碳离子放射治疗产生远隔效应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 “fever” “rash” “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与临床疑似病例的差别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4年1月,Frontiers of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杂志发表文章介绍我国乙脑报告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之间差别的文章。四川省2012—2022年间共上报1 558例乙脑病例,其中81%(1 262/1 558)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为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或者乙脑病毒基因检测阳性(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在296例乙脑病毒IgM抗体阴性患者脑脊液标本检测到62例患者标本中为肠道病毒和EB病毒等6种病毒基因阳性,占全部非乙脑病毒感染病例的21%(62/296)。62例病毒基因检测阳性病例中17例为肠道病毒感染,17例为EB病毒感染阳性,14例为HSV感染(HSV1和2)阳性,6例为VZV感染阳性,2例为MuV感染阳性,1例为HHV-6感染阳性,还有5例为混合感染阳性(2例EV/EBV,1例HSV-1/HSV-2,1例EBV/HSV-1,1例EV/HHV-6)。其余234例病例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病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还是62例其他病毒感染的病例,其主要发病人群均为15岁以下年龄组。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从每年5月开始维持至当年9月,8月为高峰时段。乙脑是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每一例乙脑病例的信息均需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最终汇总到最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乙脑报告病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非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因此提高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标本的病原体特异性检测是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