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46例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老年HFRS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轻型、中型)(n=64)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n=82).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RS重症预警指标,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重症组入院时发热、纳差、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球结膜水肿、肾区叩击痛及多期重叠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和多期重叠是老年HFRS重症预警指标.结论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需重视老年HFRS重症的预警指标,疾病早期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及多期重叠的患者,病情往往向重症进展,需早期干预并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转运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ystem score,PEWS)是对患儿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意识、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给予评分,以协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患儿病情变化的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此外,PEWS有助于急诊和重症患儿转运,其应用能大幅度降低院内及院外转运风险,优化医护人员配置,促进病情严重患儿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但目前缺乏标准的PEWS评分系统和相关指南,加之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这些因素都影响了PEWS的定义、实施和有效测量的一致性。因此,该文对PEWS的发展及其在急诊转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急诊患儿转运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采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 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 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危重症早期预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正常菌群中,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发现重症患者,给予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针对临床上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抗生素选择的原则及临床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进行阐述,以便能及早发现重症患者,及时对因治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红外光谱(NIRS)通过监测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rSO 2),实时、无创地反映测量部位氧代谢情况和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状态下脑、肾脏以及胃肠道血流灌注监测和脏器功能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引起脏器灌注不足,导致缺氧缺血的发生和内环境紊乱,组织氧合状态发生有害变化,但此时机体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甚至混合静脉饱和度(SvO 2)尚未改变,而NIRS可以灵敏监测组织的rSO 2改变,从而预警组织缺氧缺血并及早干预,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发生。现简述NIRS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在CHD围术期应用新进展,旨在为其在CHD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早期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种早期预警评分对二级医院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作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二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成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CU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入ICU时的血常规、心肝肾功能指标、凝血指标、血气分析,APACHEⅡ、SOFA、qSOFA和MEWS评分,应用有创机械通气(IMV)、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等有无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导致死亡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4种评分对ICU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ICU死亡45例,好转转出81例。与危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pH值、HCO 3-、血乳酸(Lac),应用IMV、CBP以及APACHEⅡ、SOFA、qSOFA和MEW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 OR)=1.11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25~1.213, P=0.011〕、SOFA评分( OR=1.204,95% CI为1.037~1.398, P=0.015)、MEWS评分( OR=1.464,95% CI为1.102~1.946, P=0.009)及APTT( OR=1.081,95% CI为1.015~1.152, P=0.016)为影响ICU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qSOFA、MEWS评分均能预测ICU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其中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最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4种评分计算所需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7.333, P<0.001),其中MEWS评分所需的时间最短〔(1.03±0.39)min〕,APACHEⅡ评分所需的时间最长〔(2.81±1.04)min〕。 结论:APACHEⅡ、SOFA、qSOFA和MEWS评分均可用于评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院内病死率。SOFA评分在预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其他评分;MEWS评分评估时间最短,可优先考虑。早期预警评分有助于二级医院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重症患者,为临床快速作出紧急决策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循环血微粒对超高龄老年患者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超高龄老年感染患者循环血微粒(MPs)的变化趋势,探讨MPs对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住院的年龄≥85岁的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85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热2 h、第2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Ps水平,以膜联蛋白Ⅴ标记CD11b阳性MPs(AnnexinⅤ +/CD11b + MPs)代表白细胞微粒(LMPs),以AnnexinⅤ标记CD66b阳性MPs(AnnexinⅤ +/CD66b + MPs)代表中性粒细胞微粒(NMPs)。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老龄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38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发热2 h时LMPs、NMPs即达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LMPs(个/μL):55.0(28.8,197.2)比19.0(13.5,28.3),NMPs(个/μL):226.5(123.3,516.5)比26.5(22.0,48.8),均 P<0.01〕;随着对病情的控制,LMPs、NMPs逐渐下降,第2天时NMPs显著低于发热2 h时〔个/μL:106.0(40.0,309.0)比226.5(123.3,516.5), P<0.05〕,第7天时LMPs、NMPs均显著低于第2天时〔LMPs(个/μL):17.0(12.5,43.8)比42.0(13.0,117.0),NMPs(个/μL):30.0(15.8,62.0)比106.0(40.0,309.0),均 P<0.05〕,且第7天LMPs、NMP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项炎症指标中,观察组发热2 h时NEUT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09比0.59±0.04, P<0.01),而WBC、CRP及PC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升至高峰,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10 9/L):9.33±2.44比6.37±1.28,NEUT:0.78±0.08比0.57±0.04,CRP(mg/L):5.67±2.99比0.33±0.18,PCT(μg/L):0.80±0.67比0.07±0.03,均 P<0.01〕;而第7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热当天的LMPs和NMPs预警超高龄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可信区间(95% CI)均高于WBC、NEUT、CRP、PCT〔0.888(0.763~1.000)、0.973(0.931~1.000)比0.679(0.346~0.811)、0.829(0.700~0.958)、0.607(0.404~0.811)、0.554(0.358~0.749)〕。 结论:LMPs和NMPs在发热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以预测超高龄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评估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 OR:3.875,95% CI:2.212~6.79)、糖尿病( OR:2.64,95% CI:1.184~5.883)、晕厥( OR:10.57,95% CI:3.675~30.403)、心率( OR:3.262,95% 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 OR:3.904,95% 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 OR:3.665,95% CI:1.625~8.269)、乳酸( OR:3.498,95% CI:1.926~6.354)、血红蛋白( OR:4.984,95% 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 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P<0.05)。 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中毒的急诊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中毒是一类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急重症,早期准确地评估病情并给予恰当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目前急性中毒病情评估尚缺乏统一的方法,常用的各类评分如中毒严重度评分(PS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等,能为急性中毒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但各评分的不同特点限制这些评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面对急性中毒复杂的临床需求,我们需实施分阶段、动态的评估策略,方能更加准确地评估急性中毒患者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常规实验室指标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病情重症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74例)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例)收治的394例HFRS患者,分为轻症组(轻型+中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个人史、既往病史、治疗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记录住院第1、2、3、4、5、7、10、15、20、25天晨起及出院前末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常规实验室指标动态变化,评估各指标对病情重症化的动态预测价值。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和 χ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重症化的预测价值。 结果:212例轻症组患者年龄为38(27,61)岁,182例重症组患者年龄为49(32,6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4, P=0.025)。重症组患者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血液净化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分别为6.0%(11/182)、12.6%(23/182)、19.8%(36/182)、89.6%(163/182)和22.5%(41/182),轻症组分别为0(0/212)、0(0/212)、0(0/212)、15.6%(33/212)和0.5%(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18、28.45、46.15、214.48、50.02,均 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于第4至6病日达到峰值,分别为14.2(9.7,20.7)×10 9/L、4.2(2.3,6.2)×10 9/L、1.5(0.8,3.3)×10 9/L和8.3(4.3,11.4)×10 9/L。天冬氨酸转氨酶于发病3病日内达高峰[102(66,178) U/L]后迅速下降,于第12病日恢复至正常水平。血尿素氮和肌酐均于发病后平稳升高,第9至10病日达峰值,分别为13.2(7.7,19.1) mmol/L和255.4(122.9,400.9)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于第3病日分别为12.7(12.0,13.2) s、38.7(33.5,51.9) s、12.6(6.9,32.0) mg/L和4.9(2.2,13.7) mg/L。第4病日血小板计数、第5病日中性粒细胞计数、第11病日肌酐和第14病日血尿素氮水平对重症HFR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95%可信区间(95% CI) 0.727~0.875]、0.824(95% CI 0.770~0.878)、0.862(95% CI 0.805~0.919)、0.810(95% CI 0.722~0.897)。 结论: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等相关指标是HFRS早期重症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病程进展,肾功能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区分效能。其中第4病日血小板计数、第5病日中性粒细胞计数、第11病日肌酐和第14病日血尿素氮水平对重症HFR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