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痰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黏痰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来自32家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16例为对象。COPD患者给予吸氧、消炎、舒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伴有黏痰症状和咳痰困难的COPD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溶液,每次3 ml(2 ml︰15 mg),一日2次,持续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道黏痰性状、咳痰难易程度、痰量和咳嗽、生活质量的变化,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按临床是否属于COPD急性加重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COPD患者316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患者痰液性状、咳痰难易程度、痰液量、咳嗽症状和痰液黏稠度均有明显改善,评分分别下降1.64分(95%CI:-1.73,-1.56)、1.41分(95%CI:-1.50,-1.33)、1.10分(95%CI:-1.19,-1.01)、1.22分(95%CI:-1.30,-1.13)和1.73分(95%CI:-1.83,-1.64),生活质量评分则增加0.06分(95%CI:0.05,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越长临床综合总疗效高(P<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治疗结束时临床总疗效的例数分别为125例(39.56%)、215例(68.04%)、265例(83.86%)和285例(90.19%)。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溶液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黏痰症,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医学科内部跨领域团队对慢重症患者整体救治的新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组建重症医学科内部跨领域合作团队(ICDT)对慢重症(CCI)患者整体救治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60岁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整体监护治疗方案,分析医师、护师、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临床营养师及患者家属组成的ICDT在患者撤离呼吸机(撤机)和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结果:该患者入院诊断为AECOPD、吸入性肺炎、Ⅱ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由重症医学科组成的ICDT团队在传统控制感染和支持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积极开展危重症早期康复治疗。在ICDT团队监护治疗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右侧膈肌移动度、痰液黏稠度、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均有所改善,随后逐渐更改呼吸机模式并下调呼吸机参数,于ICU治疗10 d后成功撤机,撤机后患者简易肺功能指标好转,住院15 d后转出ICU在普通病房治疗,住院第20 d出院。CCI门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大幅改善。 结论:ICDT合作对CCI患者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有利于危重症患者的超早期康复及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清除率(LC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老年COPD继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0)和观察组( n=60),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统计两组痰液黏稠度,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FVC]、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氧代谢及血清学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整体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后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力学、氧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含量(CaO 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而两组氧摄取率(ERO 2)和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 2Max)、气道峰值、呼吸阻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后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LC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而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下降后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联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老年COPD继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氧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挑选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196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8例。对照组运用普通湿化瓶吸氧,试验组运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吸氧。对两个小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状况、痰液黏稠度状况、CPIS(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即心率、SpO 2、PaCO 2、PaO 2、呼吸频率、CPIS评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4 h、72 h,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COPD患者,不但能够使其呼吸功能有所改善,还能提升气道湿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贯式排痰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对降低肺部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序贯式排痰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对降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序贯式排痰法,比较两组排痰量、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痰量高于对照组( P<0.05);痰液黏稠度轻于对照组( P<0.05);PaO 2高于对照组,PaCO 2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序贯式排痰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排痰量,减轻痰液黏稠度,并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兰溪市中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15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09, P <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0水平为(8.19±0.91)μg/L、(19.26±2.17)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1.34)μg/L、(32.57±3.85)μg/L( t=28.88、36.88,均 P < 0.001);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为(95.75±3.51)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14±3.64)mmHg( t=13.58, P < 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0.65±4.0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1±4.12)mmHg( t=8.84, P < 0.001);治疗组治疗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Z=14.00, P < 0.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t=25.82、18.23、15.28,均 P < 0.001)。 结论:给予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稀释痰液,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呼吸机管道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管道湿化模式对(VAP)的影响及含加热导丝的呼吸机管道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将199例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8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型无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实验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分别于上机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VAP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每日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的湿化效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可降低VAP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机械通气的湿化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品管圈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2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n=412)和对照组( n=41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QCC活动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痰液性质(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牙菌斑指数评分、血氧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SpO 2)、氧和指数(OI)]、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232例、Ⅱ度132例、Ⅲ度48例,少于对照组的181例、156例、76例( Z=14.62, P < 0.05)。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20.63%(85/412),低于对照组的31.48%(130/143)(χ 2=12.60, P < 0.05)。观察组牙菌斑指数评分为(1.18±0.36)%,低于对照组的(1.42±0.43)%( t=8.69, P < 0.001);观察组SpO 2、OI分别为(99.08±2.22)%、(362.25±60.80)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98.47±2.45)%、(341.79±63.63)mmHg( t=-3.75、-4.72,均 P < 0.001);观察组ICU停留时间[(10.71±2.49)d]、住院时间[(16.25±4.08)d]均短于对照组的(11.43±2.94)d、(18.12±4.66)d( t=3.80、6.13,均 P < 0.001)。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7%(11/412),低于对照组的10.65%(44/413)(χ 2=21.12, P < 0.001)。 结论:QCC活动气道护理可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血氧指标,降低VAP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在EICU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方法(HFNC)在EICU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EICU脓毒症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湿化装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氧合指数(PaO 2/FiO 2)及痰液分泌状况,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 结果:治疗后1 w,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HR、RR和PaCO 2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的PaO 2、PaO 2/FiO 2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痰液分泌量和黏稠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方法能明显减轻脓毒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流量湿化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普通气泡氧气湿化装置供氧,观察组患者脱机后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设备供氧。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及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21, P=0.026)。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52, P=0.015)。 结论:高流量湿化吸氧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痰液黏稠度,提高脱机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