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高血压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血压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血压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9例,根据是否患有脑小血管病将患者分为脑小血管病组87例和非脑小血管病组102例.收集2组患者的血压相关检查参数及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压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动态血压参数:脑小血管病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脉压(24hPP)、日间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最高收缩压、清晨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负荷值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的平均值均高于非脑小血管病组(P<0.01).(2)血压变异性:脑小血管病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平均值高于非脑小血管病组(P<0.01).(3)血压昼夜节律:2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脑小血管病组以非杓型(50例,49.02%)和杓型(31例,30.39%)为主,而脑小血管病组以非杓型(38例,43.68%)和超杓型(31例,35.63%)为主.(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SBP(OR=1.296,95%CI:1.112~1.511)、最高收缩压(OR=1.074,95%CI:1.006~1.146)、清晨收缩压(OR=1.064,95%CI:1.013~1.118)、异常血压昼夜节律(OR=3.736,95%CI:1.663~8.390)是脑小血管病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或P<0.01).(5)中医证型分布:非脑小血管病组以痰湿壅盛证(58.82%)、阴虚阳亢证(21.57%)为主,脑小血管病组以阴虚阳亢证(51.72%)、痰湿壅盛证(21.84%)为主.(6)不同证型的血压特点:痰湿壅盛证脑小血管病组的DPP显著高于非脑小血管病组(P<0.01),阴虚阳亢证脑小血管病组的24hDBP、NDBP显著高于非脑小血管病组(P<0.01).[结论]24hSBP、最高收缩压、清晨收缩压水平升高以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性脑小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日间平均脉压水平,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注重舒张压水平的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动态观察血压各项相关指标,早期有效调控血压有助于脑小血管病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提供依据与思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搜集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筛选数据并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Rstudio软件进行药物功效分类,及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药用药规律.共得到中药处方 191 首,主要证型有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型、阴虚阳亢证等,使用中药 169 种,频次 1875 次,其中单次使用频次大于 20 次的药物为高频药物,共 26 种,依次为天麻、茯苓、制半夏、牛膝、甘草等,高频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 14 组常用药物组合,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高的 20 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6 个药物组方.对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病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 组药对,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高的7 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 3 个药物组方.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病病理因素以"痰""瘀""虚"为主,病位在肝,涉及脾、肺等,常用中药有天麻、茯苓、制半夏、牛膝等,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与补阳还五汤.该研究展示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提供一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大鼠模型.方法:采用不同高脂饮食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建立 3种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将 SHR随机分为 4组:SHR对照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和模型Ⅲ组,以 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造模组分别饲喂高脂饲料 1、高脂饲料 2和高脂饲料 3,造模 8 周.造模过程中监测动物行为学变化,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血清血脂变化,尾袖法测量血压变化,超声法进行动物心脏结构分析.结果:采用高脂饮食 1(蛋黄粉 10%、蔗糖 10%、猪油15%、胆固醇 1.2%、胆酸钠 0.2%,适量的酪蛋白、磷酸氢钙、石粉等)饲喂 SHR而建立的模型Ⅰ组大鼠血压稳定,收缩压维持在 167.8 mmHg以上,体质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造模成功率为100%.心脏超声表明,相比 Wistar大鼠,SHR对照组和模型Ⅰ组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前壁厚度(LVAW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平均质量(LV Mass AW)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降低(P<0.05);模型Ⅰ组肝脏指数较SHR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多种脂肪来源的高脂饲料饮食诱导SHR可建立快速稳定且符合临床要求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大鼠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莱菔子对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索莱菔子对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为研究对象,以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L-NNA)溶液(7.625 mg·kg-1)诱导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符合纳入标准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莱菔子组与水飞蓟宾组.其中莱菔子组以莱菔子溶液(2.5 g·kg-1)灌胃,水飞蓟宾组以水飞蓟宾溶液(20 mg·kg-1)灌胃,空白组给予等质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 1 次.6 周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大鼠血清AST、ALT、TG、TC、LDL-C含量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和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chemerin、IL-6、CMKLR1、TNF-α、GAPDH、β-actin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 抗体、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LDL-C、TNF-α、IL-6 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莱菔子组血清AST、ALT、TG、TC、LDL-C、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大量体积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与细胞坏死.莱菔子组大鼠肝脏细胞排列整齐,脂肪空泡已经几乎消失,炎性细胞浸润略微减少,坏死细胞减少.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的chemerin、CMKLR1、TNF-α、IL-6 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莱菔子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的chemerin、CMKLR1、TNF-α、IL-6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莱菔子对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chemerin与CMKLR1 表达,抑制肝脏库普弗细胞(KCs)的激活,减少TNF-α与IL-6 的释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建立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及其评价方法.方法:20只WK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各10只.空白组予蒸馏水灌胃,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予1 mU100g的6%盐水灌胃和高脂饲料饲养,建立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模型,并测量21个一般状况评价指标(大鼠应激度、毛发润泽度、大便次数等)、16个体表特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4个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15个行为学指标数据(大鼠旷场实验总路程、高架十字迷宫总路程等),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评价模型.结果:第8周,大鼠血压和宏观体表特征指标达标.第20周,行为学指标出现显著性差异.通过模型变量重要性投影判别筛选出一般状况评价总分、10个体表特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大便含水量、面温、爪色r值)和7个行为学指标(痛阈值、旷场实验:总路程和外周路程、十字迷宫实验:总路程、进入中心次数、封闭臂路程和进入封闭臂次数)的数值大于1.结论:通过高脂高盐饲料喂养20周的WKY大鼠可作为符合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的动物模型,OPLS-DA适用于该模型的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食偏嗜、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年龄、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及饮食偏嗜具有相关性(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阴阳两虚型为对照组,年龄≤65岁(P<0.05,OR=29.328)和高血压病家族史(P<0.05,OR=9.499)与肝火亢盛型相关;年龄≤65岁(P<0.05,OR=9.241)和饮食偏咸(P<0.05,OR=4.840)与痰湿壅盛型相关;年龄≤65岁(P<0.05,OR=10.304)和高血压病家族史(P<0.05,OR=8.312)与阴虚阳亢型相关.结论 痰湿壅盛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证型,饮食偏咸是痰湿壅盛型的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高血压病人不同中医证型的舒张压及红细胞比容水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人不同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及舒张压、红细胞比容水平.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人331例,其中肝火亢盛证73例,痰湿壅盛证97例,阴虚阳亢证70例,阴阳两虚证91例.比较各证型病人的舒张压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差异.结果 与其他证型比较,肝火亢盛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最高,肝火亢盛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阴虚阳亢和肝火亢盛红细胞比容水平较痰湿内盛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肝火亢盛证病人红细胞比容及舒张压水平较高,且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检测二者水平对于了解高血压证候的发病机制、病情、辨证论治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入院的H型高血压病人144例,采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同型半胱氨酸(Hcy)值、中医证侯等.结果 144例H型高血压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59.72%)>肝火亢盛证(17.36%)>阴虚阳亢证(13.19%)>阴阳两虚证(9.72%).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病人Hcy值最高,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病人年龄最大,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病人以痰湿壅湿证最为常见,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病人Hcy值最高,年龄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1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痰湿壅盛型病人血浆Hcy水平与其余3种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其他3种证型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病人血浆Hcy水平与1级高血压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病人血浆Hcy水平与2级高血压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高血压组与合并心脑血管病组病人的血浆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人血浆Hcy水平较高,男性高血压病人较女性血浆Hcy水平高,血压分级较高的高血压病人血浆Hcy水平较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邢台市中医院及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患者175例,男女比例为1.13:1.00,平均年龄54.32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以痰湿壅盛证为最多,占32.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证为主,>40岁的患者以痰湿壅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不同BMI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的以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证居多,肥胖者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饮酒及高血压家族史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饮酒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为主要证型,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在分布上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年龄>49岁,超重和肥胖可能是痰湿壅盛证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家族史可能分别是肝火亢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