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病例序号将14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中风病中医证候(气虚血瘀)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平均血流速度(Vm)]、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WB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HSR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LSR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中风病中医证候(气虚血瘀)量表主症和次症评分,PI、RI,WBV、HSRV、LSRV均降低,Vm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联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可改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脑组织局部缺血状态,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病人中医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王松龄运用化浊醒神法治疗发作性睡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王松龄教授认为,发作性睡病以痰浊瘀窍、脾肾阳虚为核心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痰、瘀阻滞脑络为标,其中浊邪贯穿病程始终,使本病具有阴邪内盛的特点。故以化浊醒神、补脾温肾为基本治法,二者兼顾,并以调和阴阳为本,以平为期,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治疗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复方治疗血瘀型血管性痴呆(VD)的核心药组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2021年11月有关中药治疗血瘀型VD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R x64 4.1.2、Origin 202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分析、中药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结果:共纳入文献196篇,得到处方196首,涉及中药200味。高频用药为石菖蒲、川芎、丹参、远志、红花,用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味药物关联规则19个,具代表性的规则有石菖蒲-远志、川芎-红花、石菖蒲-郁金等,聚类分析共提取得到4类,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血瘀型VD的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脑络,兼有气虚、阴虚、痰浊等病理因素,中药复方治疗本病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临证依患者兼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活血方法和活血药物,分别施以健脾化痰、滋阴养血、开窍醒神、补肾健脾、行气搜络等佐治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BDNF通路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通络汤,2 组疗程均为 4 周.治疗前后比较 2 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BD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水平变化,治疗后评估 2 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 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 组患者血清BDNF、NF-κB、Bcl-2 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Bax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够改善痰瘀阻络型PSCI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行宽教授运用健脑通络汤辨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王行宽教授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缺血性中风""中风"等范畴,可从"缺血性中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证之本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病证之标为风阳扰络,痰瘀阻滞脑络,病理因素涉及虚、风、痰、瘀、热、毒,病变常累及肝、肾、脑等脏腑.故从肝肾立论,以补肾健脑法与化瘀通络法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同时兼顾风、痰、热、毒等关键致病因素,临床常选用健脑通络汤加减,疗效明显,体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扶正祛邪、综合治理、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心脑络脉理论探讨郁证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络病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心、脑之血络为精神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与郁证关系密切.郁证是以典型的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势缠绵难愈,多因五志过极、气机不畅起病;进而从气入血、久病入络产生病理实邪;最终瘀血阻络、络损神伤,百病由生.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虚"的病理特点.治疗上遵循"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初期调气通络,中期化瘀通络,后期通补兼施,同时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病机及防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大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须长期服药,且不良反应较多.基于《素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理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防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虚失运,痰湿瘀阻脉络,痰瘀互化、胶着日久而发病,治疗上宜益气健脾、温阳运脾、祛痰化瘀,并根据临床特点,随证配伍,以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刺法联合中药膏摩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量患侧手部的肿胀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评估患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联合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联合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更好地减轻患肢疼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原因可能与改善肢体的静脉血流速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通脑益智方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脾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患者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通脑益智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脾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92例VCIND脾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口服多奈哌齐片,每次5 mg,每晚1次;治疗组联合通脑益智方,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管性痴呆评估量表(VaDAS-Cog)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主症包括思维呆滞、善忘无记、性情改变、语言错乱,次症包括腰膝酸软、头晕头痛、耳鸣时作、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失眠烦躁、纳呆脘胀、面部发麻).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丰度结构的变化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并纳入同期20例健康受试者粪便相关数据作为参照.研究过程中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升高,VaDAS-cog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思维呆滞、善忘无记、性情改变、语言错乱、肢体困重、失眠烦躁、纳呆脘胀、面部发麻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腰膝酸软、耳鸣时作、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失眠烦躁、纳呆脘胀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治疗组Shannon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各样本在主坐标分析图上经Anosim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间物种发生改变.治疗后,治疗组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相对丰度上升,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蓝藻菌门等相对丰度下降(P<0.05),普拉梭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比较,治疗组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向健康受试者靠近,而对照组无此趋势.治疗组治疗后乙酸、丙酸、丁酸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通脑益智方可改善VCIND脾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