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案类聚》明清医家治疗臌胀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医案类聚》探讨明清时期医家治疗臌胀的用药、组方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检索《医案类聚》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臌胀的医案,提取其中处方信息,基于R 4.2.1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14首,涉及中药239味,总频次2 080次,高频中药(频次≥30)有茯苓、陈皮、泽泻、白术、附子等,用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肝、肾经为主,功效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对为茯苓-陈皮。聚类分析发现,频次≥20的中药可分为4个聚类。结论:明清医家治疗臌胀以健脾利水、疏肝理气、温肾化饮为基本治法,用药兼顾升降气机、攻补兼施、寒热并调、燮和气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松龄运用化浊醒神法治疗发作性睡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王松龄教授认为,发作性睡病以痰浊瘀窍、脾肾阳虚为核心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痰、瘀阻滞脑络为标,其中浊邪贯穿病程始终,使本病具有阴邪内盛的特点。故以化浊醒神、补脾温肾为基本治法,二者兼顾,并以调和阴阳为本,以平为期,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体寒瘤热"探析恶性肿瘤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疑难疾病,西医学认为,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是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关键病机.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属"积聚""癥瘕"等范畴.基于整体与局部的寒热属性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正邪交争特点,本文提出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体寒瘤热"病机观,其病机特点与西医学所认为的肿瘤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的病机内涵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认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紊乱是"全身体寒"的微观表象,肿瘤炎性微环境失调是"局部瘤热"的形成基础.同时,提出寒热平调、顾护阳气、温肾健脾以补"体寒",行气化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以祛"瘤热"的治疗思路,通过补其虚、祛其邪、通其滞,改善"全身体寒、局部瘤热"的寒热错杂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以此改善微环境紊乱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金匮要略》温阳化气理论论治慢性肾衰竭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金匮要略》温阳化气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本虚标实,以阳虚为本,瘀浊为标,临床以温阳化气法为治则.《金匮要略》临证治疗慢性肾衰竭,采用温肾补气、温肺纳气等法以温煦脾肺、交通心肾、运化气机;温散寒湿、温利水饮等法以运化水湿、通利瘀浊、祛逐阴邪,使阳虚得复,正气充盈,脾肾相安,水湿瘀浊无所稽留,则病渐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分期辨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反复发作并呈渐进性加重为特点.基于《金匮要略》"气血水"理论,本病病机可责之气虚、血瘀、痰饮水湿交互为患,治疗当气血水并调,可采取分期辨治.缓解期患者辨证多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补虚、活血化瘀.急性加重期属痰瘀交阻证者,当治以化痰平喘、祛瘀通络;属阳虚水泛证者,当治以温肾逐寒、扶脾利水;属气血水失调并重导致的心力衰竭者,则治宜益气温阳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一气周流"理论论治脑鸣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脑鸣发病的核心为中气斡旋失司,脾虚湿盛;木郁金滞,风痰瘀化生是脑鸣进展的关键;肾虚水寒,寒水侮土,浊毒阻窍是脑鸣最终的发展形态.脑鸣的治疗强调健脾祛湿,复中土斡旋之枢,方用术甘苓泽汤合黄芽汤加减一以贯之;进展期宜健脾为先,以上方为基础,同时疏肝肃肺,运金木升降之轴,针对风痰瘀予疏肝清风、化痰降浊、理气行滞之法;脑鸣的终期予天魂汤加减温肾补脾,同时化痰逐瘀解毒.如此方可把握脏腑气机变化,使一气周流循环有序,脑鸣即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李仁廷从"五脏失和,癌毒内聚"辨治肺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以五脏虚损为本,痰湿瘀热内生癌毒为标.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结局与心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密不可分,故提出"五脏失和,癌毒内聚"理论,且在诊治肺癌时从"五脏、毒邪"入手,寻虚损之脏为本,辨毒邪性质为要.临证遵循以五脏为先,解毒为要,扶正为本的治疗原则,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分为肺癌前病变、肺癌术后、带瘤生存3 种不同阶段:肺癌前病变期,治宜清肺散结、疏肝理脾;肺癌术后治疗期,治宜清肺补肺、健脾温肾、宁心疏肝、化瘀解毒;肺癌带瘤生存期,治宜温肾、健脾、调肝、宁心、补肺、减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脾肾同调理论探讨平胃散合用五苓散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合成过多或尿酸分解及排泄障碍引起尿酸在血液中积聚,使血液或组织液中的尿酸超过其饱和度形成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其他组织内,引起关节疼痛、畸形、痛风石、功能障碍等病理性改变的疾病,是生理与病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从脾、肾的生理功能出发,探究脾、肾与痛风发生发展的关联,认为水精不布、湿浊蓄积是痛风发生发展的关键,脾肾亏虚、骨髓失充是痛风迁延难愈的根本.针对脾肾的生理特点及该病的发病特点,采用平胃散合用五苓散,通过健脾燥湿化浊以调补脾胃(土)的功能,温肾化气利水以恢复肾脏(水)的功能,达到 脾(胃)肾同治的目的.文章将根据脾肾同调理论对平胃散合并五苓散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柳红芳基于象思维视域论治肾性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柳红芳认为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肾精亏耗、肾阳不温、肾气亏虚、脾虚失运、精微难以化血密切相关.通过运用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柳红芳提出"薪火暖釜"造血模型,并结合对肾性贫血的现代认识,临证中灵活运用此模型.以填精益肾法为枢,柳红芳注重运用补肾通络、补中健脾、温肾助阳法辨证施治肾性贫血,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