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大肠癌病机及论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肠蕈""肠瘤"等范畴.其病变过程复杂,涉及诸多脏腑,但总体与气血津液功能失常相关.玄府作为气血津液运行通路,幽玄不可见,遍布全身,玄府开阖有度,气液流通,各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玄府开阖失司,则引发各种疾病.正气亏虚,玄府失养,开阖失常为大肠癌发病基础.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瘀郁闭玄府是大肠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治疗方面,通过扶正以荣养玄府,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以开通玄府,祛邪外出,达到治疗大肠癌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体寒瘤热"探析恶性肿瘤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疑难疾病,西医学认为,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是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关键病机.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属"积聚""癥瘕"等范畴.基于整体与局部的寒热属性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正邪交争特点,本文提出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体寒瘤热"病机观,其病机特点与西医学所认为的肿瘤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的病机内涵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认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紊乱是"全身体寒"的微观表象,肿瘤炎性微环境失调是"局部瘤热"的形成基础.同时,提出寒热平调、顾护阳气、温肾健脾以补"体寒",行气化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以祛"瘤热"的治疗思路,通过补其虚、祛其邪、通其滞,改善"全身体寒、局部瘤热"的寒热错杂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以此改善微环境紊乱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古本草古方剂视角下黄柏隐性功能的文献考察与逻辑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挖掘黄柏的隐性功能,扩大其现实应用范围.方法 通过历代主流本草文献考察分析黄柏的功能主治,同时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黄柏进行跨病种检索,获得含黄柏复方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了解含黄柏复方所治病证的构成、各病证配伍此药频数.在此基础上,再与历代本草和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进行分析比较,依据频次统计分析与逻辑归纳判断,以获取对黄柏的药物传承和隐性功能的整体认识,借以发现黄柏业已失传的隐性功用,并通过论证扩大现实应用范围.结果 由历代本草文献中总结出来的解毒疗疮、泻火除蒸、清热燥湿等功用一直沿用至今,而散结消癥、定惊、安神、止渴、止血、止痛等功用至今鲜有应用.《普济方》数据库中含黄柏复方治疗癥瘕积聚、消渴、出血、疼痛等病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曾收录.结论 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初步确认黄柏的隐性功能是散结消癥、止渴、定惊、安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Apriori算法与网络关联的含桃仁方剂应用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运用Apriori算法挖掘含桃仁方剂的配伍规律及桃仁炮制品、每日用量与主治病证及病证类型的关联性,为桃仁的临床实践及现代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桃仁的方剂,运用Excel 2017、IBMSPSSModeler 18.0、Cytoscape 3.9.1软件、Chiplot网站进行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收集含桃仁方剂1563首,多来源于宋朝,涉及486味中药,以补血药、理气药、温里药为主;主治病证366种,可归为30种病证类型,高频病证为闭经、跌打损伤、癥瘕积聚等,高频病证类型为气血津液病证、产后病证、月经病证等;桃仁炮制品以桃仁为主,其次为麸炒桃仁、燀桃仁,其中桃仁关联病证和病证类型最多,麸炒桃仁与气血津液病证关联性最好;桃仁每日用量主要分布于<3 g、5~10 g、3~4.9 g,其中桃仁<3 g与主治病证跌打损伤、产后腹痛、产后便秘等相关联,与病证类型产后病证关联性最好;3~4.9 g、5~10 g与主治病证跌打损伤关联性最好,与病证类型产后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等相关联.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桃仁治疗闭经的核心配伍为当归、大黄、肉桂、川芎,治疗跌打损伤的核心配伍为当归、红花、大黄、赤芍,治疗气血津液病证的核心配伍为当归、肉桂、木香、大黄,治疗产后病证的核心配伍与同气血津液病证相同,仅有主次之分.结论 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桃仁炮制品、每日用量与主治病证及病证类型间的关系,揭示了桃仁在具体病证中的应用特点,结果可为桃仁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后续新方的研发提供参考与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李宝勤辨治肝癌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肝癌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治疗肿瘤具有个体化、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控、减毒增效的特点.李宝勤辨治肝癌抓住正气不足,脏腑亏虚之本,气机郁结,湿浊阻滞,癌毒痰瘀胶结为患之变,化繁为简,以气血阴阳为纲,结合患者体质及疾病性质,抓住疾病在气在血、在阴在阳的层面,分析疾病虚实的变化和程度,调整扶正与祛邪诸药的比例,以期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介绍其临证经验及常用方药,并附验案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从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一系列疾病,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疾病范畴,病因病机与"虚""湿""疫""毒""瘀"有关.正气本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外感疫毒是疾病发展的始动因素,湿毒邪恋贯穿疾病始终;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表现出气滞血瘀、脾虚痰浊、癥瘕积聚、气阴两虚等病机特点.在治疗上应将扶正祛邪的思想贯穿始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灵活采用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补脾化痰、利湿通络等方法,达到既病防变、截断病势的治疗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胡世平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探讨肝癌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5/25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未确切提到肝癌这一病名,众多中医学者根据肝癌临床所表现的纳差、腹胀、肝区疼痛、消瘦等症,将其归属于"肝积""癥瘕""积聚"等范畴[1,2]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陈素庵妇科补解》经期痛证辨治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陈素庵妇科补解》共记载女性经期痛证5类,分别为经行腹痛、经行经水异常腹痛、经行房事致痛、经行身痛、经闭癥瘕积聚致痛.经期痛证致病因素受外邪、饮食、情志、房事等影响,主要表现为瘀血阻滞.陈素庵作为陈木扇女科的重要代表人物,治疗经期痛证经验丰富,其用药平和,注重辨证调经、通补结合、脾肾兼顾,对于经期痛证虚实夹杂、表里同病者,因势选药,切中主要病机,全程不忘调和气血,为后世治疗经期痛证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宋鲁成基于"微观癥积"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宋鲁成教授认为AS性疾病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与肿瘤发病极为类似,故提出"微观癥积"理论.宋教授认为AS性疾病的产生是气虚、痰、瘀、毒、气滞共同作用的结果,AS斑块可类比为血管上的"癥瘕积聚".并基于此理论提出采用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消癥散结等方法综合治疗AS性疾病,创立经验方参夏合剂,临床治疗AS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并结合验案1则对"微观癥积"理论进行阐释,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S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周围血管病医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周围血管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血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淋巴水肿等.此类疾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嗜烟喜酒等导致气机逆乱,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气血滞则为瘀,津液凝则为痰,痰瘀日久互结为癥,癥积阻络,致脉络瘀滞不通而引发[1].临床表现为肢体乏力、厥冷、疼痛、酸胀、麻木、水肿、肤色改变、溃疡、坏疽、脉微欲绝等.活血化瘀是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总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审证求因,常联合使用温经散寒法、清热利湿解毒法、温肾健脾法、利水渗湿法,以软坚散结、化痰通络、益气补血等.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经、带、胎、产病引起的癥瘕、积聚.该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目前,临床多用于内、外、妇各科疾病的治疗.笔者临证基于周围血管病痰瘀互结、癥积阻络的病机,将桂枝茯苓丸用于治疗此类疾病,临床收效甚佳,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