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大面积眼睑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64岁。2022年3月因左侧额顶部头皮、上睑出现水疱样皮疹,未过正中线,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且撕裂样,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眼痛、结膜充血及视力下降,眼睑皮肤逐渐发生坏死脱落,眼睑无法闭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结角膜炎,给予静脉注射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品名不详),治疗后头面部皮损逐渐好转,疼痛有所缓解。2个月后,因眼部病情呈渐进性加重趋势,并伴有瞳孔变白,给予睑缘缝合后缝线脱落,遂于2022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主诉左眼痛、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脑血栓病史10余年,口齿不清。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左侧额面部有不规则皮肤瘢痕形成,色素脱失,病损区痛觉和触觉消失。见图1。左眼视力为光感,左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上睑组织全层缺损,残余皮肤瘢痕挛缩,结膜角膜暴露,上睑睑结膜黏连外翻,结膜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中央偏下方角膜菲薄,可见微穿孔,前房消失,虹膜前粘连,余眼内结构窥不见。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02×109个/L(参考值4.3×109~5.8×109个/L),血红蛋白117 g/L(参考值130~175 g/L),红细胞比容0.369 L/L(参考值0.4~0.5 L/L),红细胞分布宽度14.3%(参考值11%~14%),纤维蛋白原5.08 g/L(参考值1.8~4.0 g/L),尿红细胞计数32.2个/μL(参考值0~23个/μL),血白蛋白37 g/L(参考值40~55 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9 mmol/L(参考值2.06~3.1 mmol/L)。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射血分数53%,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处于边缘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左眼睑缺损,左眼瘢痕性睑外翻,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角膜溃疡穿孔,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心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塞。鉴于患者病情较重,眼睑缺损导致结膜及角膜组织暴露,角膜溃疡穿孔面临失明风险,因此恢复眼睑完整并保障眼球完整和视力为主要治疗原则,故笔者相继采用三次手术治疗。于2022年5月择期行第一次手术,术中充分分离瘢痕黏连,解除瘢痕牵拉,见睑板全部缺失,眼睑皮肤缺损至眉下,眼睑后层应用下睑带蒂睑板结膜瓣重建术,眼睑前层应用鼻部Z型皮瓣和面部舌形带蒂肌皮瓣重建术,鼻部皮瓣大小1.5 cm×1 cm,颞侧面部皮瓣大小4.5 cm×2 cm。见图2。术后眼睑呈闭合状态。见图3。9个月余后行第二次手术,即睑板结膜瓣断蒂术。见图4。楔形切除部分睑板瘢痕,重新褥式缝合,充分松解瘢痕组织,可见上睑皮肤缺损约4 cm×2 cm,取右眼上睑游离皮瓣移植到左眼上睑。术后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 mg,1次/月,行瘢痕内注射,共3次。局部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3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眼,4次/d。于2023年5月行第三次手术,即角膜移植术。见图5和图6。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穿透性异体角膜移植术,术中见虹膜与角膜后粘连,晶状体灰白色混浊脱位,黏连于角膜白斑后方,因此联合晶状体囊内摘除术,复位虹膜。术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术后2个月复诊。见图7和图8。患者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05,左眼眼压18 mmHg,眼睑闭合良好,睑缘充血肥厚,结膜略充血,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正常,瞳孔圆,直径4 mm,对光反射弱,玻璃体及眼底正常。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继续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对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渗透树脂技术是近几年兴起来的一种修复牙釉质白斑样病损的微创技术,尚缺乏关于树脂渗透技术与其他方法修复牙面白斑样病损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渗透树脂及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正畸后白斑样病损患者22例(88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渗透树脂修复(渗透树脂组,n=11)与微研磨修复(微研磨组,n=11).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周及修复后1,3,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临床效果评价、白斑样病损面积比与治疗有效率.试验已获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JBDYY-2015-26-R1.结果与结论:①渗透树脂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者满意度分值高于微研磨组(P<0.05);②修复后1年内,渗透树脂组有2例牙齿牙面白斑样病损无变化,微研磨组有9例牙齿牙面白斑样病损无变化,渗透树脂较微研磨在正畸后白斑样病损美学修复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③与修复前比较,两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牙面白斑样病损面积比均减少(P<0.05),渗透树脂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牙面白斑样病损面积比均小于微研磨组(P<0.05);④渗透树脂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微研磨组(渗透树脂组:71.31%,83.95%,85.08%,89.65%,89.11%,88.90%;微研磨组:45.34%,61.69%,64.80%,68.59%,64.12%,55.95%,P<0.05);⑤结果表明,渗透树脂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明显优于微研磨法,且12个月内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阴白色病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绝经期后妇女外阴有白色病损者,常有会阴部剧烈瘙痒或烧灼感,或有性交困难,应用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本文所讨论白色病损称为“萎缩性”或“肥大性”外阴营养不良。资料中有各样不同名称:萎缩性硬化性苔癣、老年性外阴炎、干枯症和粘膜白斑。虽然争论不一,而一般认为这些皮损最终是代表不同程度的粘膜白斑,但萎缩性硬化苔癣则可能为另一种原因不明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相关的肛门生殖器以外的鲍温样丘疹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鲍温样丘疹病(BP)是一种特殊的多发性肛门生殖器疣.大多数病例的损害为色素性丘疹和斑块,但也有红斑或粘膜白斑.组织学上有原位癌变或上皮内肿瘤形成,棘层松解性表皮失去分层,异性细胞及核分裂相.病毒感染的征象――空泡细胞是一种不常见表现.虽然组织学呈恶性表现,但临床却很少恶变,而表现为慢性病程甚至病损可以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渗透树脂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应用于正畸治疗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的修复美学效果及预后随访.方法:选择笔者医院口腔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正畸术后84例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4颗患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1),对照组予以氟化物治疗,观察组予以渗透树脂治疗.对比两组病损面积比、有效率、患牙表面显微硬度(SMH)及L*值、患牙白垩斑评分、美观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牙病损面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4±0.65 vs 13.25±2.73)、(88.37 vs 65.85)]%(P<0.05);观察组患者患牙SMH及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6.31±21.71 vs 131.64±15.84)、(82.67±9.12 vs 78.25±8.62)](P<0.05);观察组患者患牙计算机评分及专业医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82±5.82 vs 39.27±4.93)、(39.27±4.93 vs 40.76±5.14)]分(P>0.05);观察组患者前牙覆盖与覆牙合良好、后牙咬合状况良好及牙齿排列整齐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 vs 78.05)、(90.02 vs 73.17)、(100.00 vs 75.61)]%(P<0.05);观察组患者患牙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8 vs 24.39)%(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牙面仍旧自然美观,无明显变色和着色,未见龋洞形成,龈色正常.结论:渗透树脂应用于正畸术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不仅可减少病损面积,还可提高临床效果及美学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醋酸氯己定复合介孔二氧化硅改性正畸粘接树脂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CHA)复合介孔二氧化硅改性正畸3M粘接树脂的抗菌性能和粘接强度.方法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CHA包封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中(记为CHA@MSNs),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将3M Z350XT流动树脂分为4组,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3%、5%、6.4%的CHA@MSNs,分别为A组:3M+CHA@MSNs(0%),B组:3M+CHA@MSNs(3%),C组:3M+CHA@MSNs(5%),D组:3M+CHA@MSNs(6.4%).以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测试改性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10倍放大镜观察牙面粘接剂残留,并计算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将4组改性粘接剂分别与变异链球菌共同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液OD540值,扫描电镜观察菌斑附着量来评价粘接剂的抗菌性能.结果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HA已成功负载于MSNs之上;扫描电镜下可见CHA与MSNs结合后,MSNs结构发生变化,界限较为模糊且聚集为层状结构.含CHA@MSNs的B、C、D组与未含CHA@MSNs的A组相比,抗剪切强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抗剪切强度数值下降最大,而B组和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液OD540值结果显示,A、B、C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菌液OD540值最低,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质量分数为5%CHA@MSNs抗菌剂抗菌作用显著提高,且不影响其粘接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美学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与微研磨技术用于修复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正畸后牙面白斑样病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微研磨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渗透树脂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后患牙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病损面积比和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软件评分、主观评分、表面显微硬度(SMH)值和L*值,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牙病损面积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病损面积比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软件评分和主观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软件评分和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MH高于治疗前,L*值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MH高于对照组,L*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白斑样病损,相比微研磨技术,渗透树脂治疗美学效果更好,可以减少病损面积,改善牙釉质颜色和硬度,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数量对口腔癌风险指数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数量对预测口腔癌风险指数准确性的影响,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检查刷取样本的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口腔白斑患者、口腔癌患者各12例,正常对照组12例,刷取病损或正常部位口腔黏膜脱落细胞,Feulgen染色,获取DNA指数,随机抽取500、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个细胞,每例样本重复随机抽取7次,分别计算口腔癌风险指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各组口腔癌风险指数均在0.1附近,无统计学差异.口腔白斑组中,有8例样本细胞数量对口腔癌风险指数结果没有影响,4例样本出现轻度影响.12例样本中500~8000个细胞数各组的口腔癌风险指数与10000个细胞数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口腔癌组中,细胞数量对口腔癌风险指数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4000、6000及8000个细胞数组口腔癌风险指数与变异系数10000个细胞数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腔白斑伴异常增生样本,脱落细胞数量对口腔癌风险指数有一定影响.对于口腔癌样本,至少需要刷取4000个脱落细胞才能获得准确的口腔癌风险指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