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鞣花酸纳米微囊的制备及其在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的抗肿瘤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鞣花酸纳米微囊并观察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行为学特征的影响,以分析其抗肿瘤效果有无改进。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鞣花酸壳聚糖纳米微囊,观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游离鞣花酸的差异性。同时体外培养MCF-7细胞,设立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和纳米微囊组(均 n=3),MCF-7组正常培养,游离鞣花酸组和纳米微囊组分别加入游离鞣花酸和鞣花酸纳米微囊共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与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力。计量资料先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抗氧化测试结果显示,鞣花酸纳米微囊的吸光度( A734)值为0.652±0.134,明显低于游离鞣花酸的0.855±0.121( P<0.05)。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纳米微囊组的 A450值依次为0.854±0.102、0.595±0.077、0.452±0.0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265, P<0.01),且纳米微囊组高于游离鞣花酸组( F=12.258, P<0.05),游离鞣花酸组高于MCF-7组( F=31.024, P<0.05);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纳米微囊组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6.25±0.87)%、(15.63±2.22)%、(21.52±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985, P<0.01),纳米微囊组低于游离鞣花酸组( F=26.071, P<0.05),且游离鞣花酸组低于MCF-7组( F=14.356, P<0.01)。 结论:成功制备了鞣花酸纳米微囊,并证实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乳腺癌活性优于游离的鞣花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髓坏死可导致牙齿脆性增加,易折裂,并阻碍年轻恒牙牙根持续发育。因此牙髓再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牙髓组织具有复杂、多变的解剖结构且包含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成分,牙髓再生面临诸多挑战。回顾近年来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索牙髓组织构建与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重点讨论适宜支架材料的选择与牙髓组织构建方法。文中述及用于构建牙髓组织的支架材料包括海藻酸钠、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纤维蛋白、丝素蛋白、多肽和自组装多肽、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等,简要介绍了其功能特点以及添加生物基质提取物、生长因子等组成的功能修饰或不同功能互补性材料组成的功能改进。结合临床可操作性要求,进一步讨论了由亲水性复合材料或经亲水基团修饰材料制备可注射水凝胶支架材料的组成设计和功能特点,以期为今后牙髓再生研究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性壳聚糖滴眼液对兔白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改性壳聚糖滴眼液在白念珠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角膜接触镜法建立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经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初步判定造模成功的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根据真菌培养结果最终判定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另选5只兔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对照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局部给予改性壳聚糖滴眼液点眼,每日6次,1周后改为每日4次,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模型组不给予治疗。用药期间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病灶及眼表变化,于造模后第1、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并记录角膜愈合时间。停药后继续观察各组实验眼角膜情况2周。结果:8只模型兔实验眼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为真菌菌丝和孢子阳性,培养分离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造模成功率为80%(8/10)。造模后第7、14、21天,模型组感染程度评分分别为(14.50±0.58)、(6.25±0.50)和(2.50±0.58)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改性壳聚糖点眼组的(7.25±1.26)、(2.75±0.50)和(1.2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于造模后7 d内,角膜水肿明显加重,中央白色溃疡范围增大,造模后7~28 d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2.6)d,最终遗留角膜瘢痕及新生血管。改性壳聚糖点眼组造模后7 d内角膜浸润明显减轻,造模后14 d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3)d,明显短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P<0.01)。造模后28 d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实验眼未见角膜炎复发,治愈率为100%。正常对照组局部用药期间未见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及角膜损伤表现。结论:改性壳聚糖滴眼液治疗兔眼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安全、有效,眼表刺激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壳聚糖温敏水凝胶(以下简称复合水凝胶)并探讨复合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成功制备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及温敏特性的含质量浓度为10、15、20、50、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取6~8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每只大鼠背部制造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最终36只大鼠成功造模)。将每只大鼠3个创面分别作为空白组(不进行药物干预)、阳性对照组(滴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壳聚糖水凝胶组(滴加壳聚糖水凝胶溶液)。取其中30只大鼠,将每只大鼠剩余的1个创面共30个创面分为10、15、20、50、100 g/L复合水凝胶组,每组6个创面,分别滴加含10、15、20、50、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取剩余6只大鼠,于每只大鼠剩余的1个创面滴加含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伤后14 d,取其中1个创面滴加含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的6只大鼠,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肝、脾、肺和肾等炎症、出血或坏死情况;伤后10 d,取其中1个创面滴加含15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的6只大鼠,采用激光血流成像系统观测4组创面血流灌注量(样本数为6)。伤后7、14 d,计算8组创面愈合率。伤后14 d,取8组创面组织,分别行HE、Masson染色,观察新生上皮形成和胶原生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阳性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面积百分比;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1、VEGFA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CD31、VEGFA的mRNA表达(样本数均为4)。结果:伤后14 d,6只大鼠心、肝、脾、肺、肾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出血或坏死。伤后10 d,15 g/L复合水凝胶组创面血流灌注量明显多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 P值均<0.05)。伤后7、14 d,空白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0±8.9)%、(75.0±1.8)%,均分别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及10、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的(45.8±3.2)%、(49.8±3.7)%、(51.2±2.9)%、(68.5±2.4)%、(68.8±1.5)%、(72.7±2.1)%、(75.0±3.7)%及(79.1±1.9)%、(77.2±1.7)%、(82.3±1.3)%、(89.6±1.9)%、(89.8±1.3)%、(87.3±1.1)%、(87.9±1.3)%( P<0.05);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低于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上皮化程度较其他4组创面更高、新生微血管情况更好,胶原数量更多且排列更整齐。伤后14 d,阳性对照组创面CD31、VEGFA及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VEGF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空白组( P<0.05),1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VEGFA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组、壳聚糖水凝胶组、阳性对照组( P值均<0.05),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CD31、VEGF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壳聚糖水凝胶组、阳性对照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31、VEGF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 P<0.05),10 g/L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P<0.05)和CD31、VEGFA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 P<0.05),15、20、50、100 g/L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31、VEGF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 P<0.05),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31、VEGFA的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P<0.05)。 结论:复合水凝胶生物安全性高,可改善创面血流灌注,有效促进创面组织中血管和胶原生成,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15 g/L为复合水凝胶中A-PRF的较优使用质量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载阿霉素新型改性壳聚糖纳米微粒控释载体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缓释载体用于骨肉瘤治疗研究。方法:2%乳酸水溶液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乳酸盐,pH 5.0的反应体系中,壳聚糖乳酸盐与TPP以10:1的投料比制备载阿霉素的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ChLa-Dox NPs),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其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学表征,ChLa-Dox NPs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则通过缓释载体体外缓释动力学、MG63骨肉瘤细胞系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迁徙能力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在pH 5.0及壳聚糖乳酸盐:TPP的投料比为10:1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ChLa-DoxNPs平均粒径为142.4±1.21 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0.01,Zeta电位为+29.2 mV。ChLa-DoxNPs在体外10h时阿霉素达到缓释平台期,缓释12 h内阿霉素累积释放率为(69.4±2.6)%;MG63细胞系骨肉瘤细胞模型实验中,空载纳米微粒组细胞存活率为92.36±3.17%,而不同载药量的ChLa-Dox NPs组具备显著的骨肉瘤细胞杀伤作用。相比空载体组,ChLa-Dox NPs对骨肉瘤细胞迁徙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促进骨肉瘤凋亡的发生[(凋亡率为(54.08±2.53%)]。结论:经改良制备的载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符合抗肿瘤纳米载体的理化特性要求,生物相容性好,体外缓释动力学及抗骨肉瘤相关分子-细胞生物学检测表明其具备较好的阿霉素缓释特性,体外能有效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徙并促进其凋亡,具有较明确的临床转化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纳米银杂化的载辛伐他汀PLGA微球合成及性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纳米银(AgNPs)杂化的载辛伐他汀(SIM)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评价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丝素蛋白(SF)并通过其疏水作用对载SIM的PLGA微球表面进行改性;通过静电吸附用壳聚糖(CTS)及AgNPs进一步对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制备AgNPs吸附CTS修饰SF包覆的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能谱仪、Zeta电位仪对载药微球进行分析,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所制备的PLGA微球的平均直径约为9.67 μ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AgNPs杂化后的载SIM的微球;Zeta电位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处于稳定的状态;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有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能延缓药物释放速率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结论:SF修饰的AgNPs杂化的载SIM的PLGA微球具有抑菌与成骨作用,且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释放效果,可应用于口腔内的局部缓释给药,在牙周炎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壳聚糖类互穿网络水凝胶在生物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壳聚糖具备优异的生物学特性和特有的改性特点,研究人员已经制备了多种壳聚糖类互穿网络水凝胶,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鉴于此,本文将综述壳聚糖类互穿网络水凝胶在生物组织工程中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其调整和优化方案以及其应用,并对此类水凝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壳聚糖季铵盐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壳聚糖组3组,每组15只。术前测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术后I/R组及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壳聚组用壳聚糖季铵盐胶体液进行冲洗。分别采集冲洗3 d、5 d、7 d的各组皮瓣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以及动脉血降钙素(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并于术后7 d计算皮瓣成活比例。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壳聚糖季铵盐组比I/R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程度明显改善。I/R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逐渐降低,MDA指标逐渐升高;壳聚糖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降低,MDA指标升高;壳聚糖组较I/R组SOD活力逐渐升高,MDA指标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大鼠的动脉血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呈逐渐增高后降低趋势,壳聚糖组3 d、5 d、7 d的指标较I/R组明显下降。其中3 d、5 d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 d I/R组皮瓣成活比例为(41.11±14.17)%,壳聚糖组皮瓣成活比例高达(85.34±10.02)%,较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及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移植皮瓣的成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经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2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壳聚糖治疗组和透明质酸钠治疗组,每组各31例.壳聚糖治疗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壳聚糖膀胱灌注治疗,透明质酸钠治疗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血尿程度、膀胱刺激征程度、膀胱镜下表现、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其效果.结果 壳聚糖治疗组在降低血尿程度方面的有效率为93.55%,在缓解膀胱刺激征方面的有效率为90.91%,膀胱镜下表现有效率为93.55%,生活质量评分为(89.65±4.56);透明质酸钠治疗组在降低血尿程度方面的有效率为74.19%,在缓解膀胱刺激征方面的有效率为63.64%,膀胱镜下表现有效率为74.19%,生活质量评分为(84.15±5.93).壳聚糖治疗组的各项评估指标均高于透明质酸钠治疗组(P<0.05).结论 壳聚糖较透明质酸钠在放射性膀胱炎的膀胱灌注治疗中更能降低血尿程度、缓解膀胱刺激症状、改善膀胱镜下表现、提升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TFPI)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溶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物形态并测量其直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并计算复合物中rTFPI的包封率和复合物载药率(样本数为3),采用ELISA法测定放置0、10、30、45、60、90、120、240 min时溶液中rTFPI浓度(观察rTFPI释放情况)并计算其半衰期(样本数为3)。取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每组6只),大鼠背部均制备蒂部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从肌膜表面掀起的碾压撕脱皮瓣,原位缝合后即刻及术后1、2、3 d分别注射1次相应试剂治疗。术后1、3、7 d观察皮瓣大体变化;术后7 d,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并计算皮瓣成活率;将皮瓣平均分为蒂部、近段、中段、远段,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皮瓣近段、中段、远段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切取皮瓣中段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计数每100倍视野中栓塞血管和新生血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呈不规则球形结构,直径为150~200 nm;复合物中rTFPI的包封率为(88.7±2.1)%,复合物的载药率为(2.83±0.09)%。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溶液中rTFPI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 min时释放基本稳定,半衰期为(651±36)min。术后1 d,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大鼠皮瓣远段变黑比较明显;术后3 d,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远段结痂、坏死较另外2组轻;术后7 d,各组大鼠皮瓣坏死界限清晰。术后7 d,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成活率分别为(63±7)%、(73±5)%,较PBS组的(41±3)%和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的(52±7)%显著升高( P<0.05);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成活率较单纯rTFPI组明显升高( P<0.05)。术后7 d,各组大鼠皮瓣均有血流灌注;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大鼠皮瓣近段组织血流灌注值以及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近段、中段、远段组织血流灌注值明显高于PBS组( P<0.05或 P<0.01),单纯rTFPI组大鼠皮瓣远段组织血流灌注值以及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和远段组织血流灌注值明显高于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 P<0.05或 P<0.01),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血流灌注值明显高于单纯rTFPI组( P<0.01)。术后7 d,PBS组和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较多,细胞水肿明显;与前面2组相比,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炎症程度显著降低,栓塞血管数明显减少( P<0.05或 P<0.01),新生血管数明显增多( P<0.05或 P<0.01);与单纯rTFPI组比较,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中新生血管数显著增多( P<0.05)。 结论:通过季铵化壳聚糖装载rTFPI能够起到缓释rTFPI的效果;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较单纯rTFPI能够进一步改善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血流灌注,提高皮瓣成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