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念珠菌水溶物诱导的川崎病模型心脏与脾脏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水溶物(candida albicans watersoluble fraction,CAWS)诱导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模型心脏与脾脏病理学特征,为KD病理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CAWS构建C57BL/6小鼠KD模型,取心脏、主动脉和脾脏标本,测体、心脏和脾脏质量;应用HE染色观察心脏、主动脉和脾脏的形态学变化;运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中成熟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心脏和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但脾脏质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的心肌间质出现单核细胞浸润,主动脉血管壁的弹性纤维结构紊乱并伴黏液样变性,脾脏红白髓结构紊乱,大量巨噬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脾脏F4/80(2.58 倍,P<0.000 1)、TNF-α(1.43 倍,P<0.001)、IL-1 β(3.62 倍,P<0.000 1)的 mRNA 水平和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AWS诱导的KD模型小鼠心脏和主动脉出现类似KD的病理变化,脾脏显著肿大、巨噬细胞浸润并伴TNF-α和IL-1β表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角膜穿孔合并真菌性角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女性,47岁。2022年9月患者因左眼眼痛和眼干1年余病史,近1个月余症状加重并伴视力下降,遂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诉1年前因左眼眼痛、眼干及雾状遮档,伴视力下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炎,行左眼羊膜覆盖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药品治疗与方法不详),术后症状有所好转。9个月前出现左眼眼前白色雾状遮挡,药物治疗后轻微缓解。1个月前再次出现左眼眼痛和眼干,症状逐渐加重,伴视力显著下降。既往2018年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曾出现肝脏、肺部、关节及口腔等多器官排异反应,目前全身排异反应控制良好,已停用全身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合病史,遂给予左眼配戴角膜绷带镜,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2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6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公司生产),3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药业公司生产),3次/d。患者右眼视力0.3,最佳矫正视力0.6;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矫正不提高,光感光定位正常;右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3 mmHg。右眼睑结膜瘢痕化,角膜透明,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前房中等深度,虹膜纹理清,晶状体介质清,视网膜在位,左眼睑结膜瘢痕化,结膜轻度充血,绷带镜在位,角膜多个浸润病灶,边界稍模糊,角膜浅层新生血管,中央角膜明显变薄,角膜后白色色素沉着,前房积脓1 mm,眼底窥视不清。见图1A。结合病史及查体结果诊断为右眼角膜炎原因待查,双眼移植物抗宿主病。鉴于不除外感染性角膜炎,除去患者绷带镜,更改治疗为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3次/d;左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右眼每晚滴眼;更昔洛韦片(湖北科益药业),1000 mg口服,3次/d。患者2周后复诊,左眼中央角膜溶解明显,下方浸润灶明显扩大,前房积脓加重。见图1B。角膜刮片可见真菌,角膜刮片培养结果提示近平滑念珠菌阳性。修正诊断为左眼真菌性角膜炎,双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医院自制)点眼,1次/h;伏立康唑(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0 mg口服,2次/d;治疗2 d后角膜浸润灶减小,同时角膜基质溶解明显,后弹力层膨出,前房积脓减少。见图1C。治疗3 d后,左眼角膜穿孔,为患者行左眼穿孔修补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中可见角膜中央偏下方1.5 mm左右穿孔,取下方球结膜做4 mm宽度桥状结膜瓣,取少量tenon囊组织使用10-0不可吸收缝线将其填塞缝合于穿孔处角膜,10-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将桥状结膜瓣缝合于角膜,将线结转入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角膜缘做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良好。术后继续给予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1次/h;伏立康唑,200 mg口服,2次/d,术后2周左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结膜瓣在位,前房存在。见图2A。术后6周左眼前房消失,溪流征阳性。见图2B。再次行角膜穿孔修补,术中取约150 μm厚度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基质微透镜片,裁剪至1.5 mm×1.5 mm,将2针10-0不可吸收缝线穿过基质片后,2针呈90°,缝合固定于穿孔处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良好。见图2C。术后2周复查,再次发现前房消失,溪流征阳性。第三次行角膜穿孔修补,术中采用多层4层羊膜,填塞于角膜穿孔处,10-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8针于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欠佳,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术毕。术后1周,患者左眼前房偏浅,溪流征仍阳性。见图2D。为进一步控制病情,患者行第四次角膜穿孔修补。术中使用3 mm角膜环钻环切至约1/2角膜剩余厚度基质,手动剖切角膜基质接近后弹力层,使用3.25 mm角膜环钻冲切2片厚度约120 μm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角膜基质微透镜片,使用10-0不可吸收缝线将2片角膜基质重叠间断缝合8针于角膜植床,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欠佳,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术毕。术后左眼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珠海亿胜生物公司生产)点眼,6次/d,左眼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6次/d,逐渐减量。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表层新生血管,中央植片在位,角膜缝线在位,角膜植片及部分基质白斑,前房不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溪流征阴性。见图2E。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显示角膜植片愈合良好。见图3。患者继续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左眼按需给予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此后患者长期眼科门诊随访,病情稳定。左眼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6次/d,左眼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6次/d,逐渐减量。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表层新生血管,中央植片在位,角膜缝线在位,角膜植片及部分基质白斑,前房不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溪流征阴性。见图2E。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显示角膜植片愈合良好。见图3。患者继续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左眼按需给予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此后患者长期眼科门诊随访,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蛙皮肤活性肽QUB2984的重组表达及体外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青蛙活性肽有丰富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有望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目的:从红眼树蛙皮肤分泌物中发现活性肽QUB2984,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模拟其结构和性质,合成、纯化、鉴定该肽并考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电刺激得到红眼树蛙皮肤分泌物,分离出mRNA构建cDNA文库,测序得到肽序列.用生物大分子序列搜索工具进行肽序列比对,蛋白质结构模型和功能预测工具开展蛋白二级结构模拟.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反向高效液相进行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验证.所获得的纯肽用于生物活性评价,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评价其抗菌作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作用,溶血实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与结论:①所得活性肽QUB2984的结构预测为α-螺旋,有完整的疏水面,对生物膜有一定破坏能力,其序列上第3个氨基酸位置由W组成,并具有G-X-G结构;②活性肽QUB2984对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 μmol/L,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 μmol/L,对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 μmol/L;③活性肽QUB2984在10-5 mol/L浓度下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838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64 μmol/L浓度下对马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为50%;④结果显示,QUB2984具有抗菌抑癌活性,其带+3正电荷,有利于与细菌或细胞接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一种中草药抑菌剂的抑菌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一种中草药皮肤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抑菌剂抑菌效果及其毒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作用2 min和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大于50%,作用10 min后对各试验菌的抑菌率大于90%;37℃条件下原液存放3个月后,抑菌作用与存放前基本一致;皮肤刺激性指数为0.33;皮肤致敏率为0,未见红斑、水肿等变态反应.结论 该抑菌剂抑菌效果较好,性质稳定,对人体无刺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分离胶促凝管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方法并评估其鉴定的准确率.方法 共收集阳性血培养200例,采用分离胶促凝管直接从血培养瓶中富集病原菌,采用MALDI-TOF MS对获得的待检菌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报阳血培养瓶进行转种培养,纯菌落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简称Vitek 2 Compact)进行鉴定,比对两种方法鉴定的符合率.若两者鉴定结果不一致,则采用基因测序法予以确定.结果 阳性的血培养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种水平的鉴定符合率是77.9% (81/104),革兰阳性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种水平的鉴定符合率是59,0%(36/61),真菌主要是近平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种水平的鉴定符合率是75.9% (22/29).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分离胶促凝管直接离心法联合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待测菌的方法,对血流感染中主要病原菌的鉴定符合率较高,且方法快速、简便、经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消毒相关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一种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的理化性能及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法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一种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的理化性能和杀菌效果进行实验室观察和现场消毒实验.结果 该酸性次氯酸水溶液由仪器现场制备,新生成次氯酸溶液pH值6.0,产出液有效氯浓度可调.用含有效氯250 mg/L的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均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同样作用时间内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需要含有效氯500 mg/L.用有效氯100 mg/L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浸泡黄瓜10 min可杀灭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达到消毒要求;提高浓度和延长作用时间对污染在织物或餐具上的大肠杆菌也可达到消毒要求.结论 该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具有良好的杀灭微生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苗药赤胫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苗药赤胫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管碟法,以氯霉素和氟康唑为阳性对照,测定赤胫散的水提物和95%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9种菌株的抑菌作用,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部位及对药物敏感的试验菌株.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赤胫散95%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敏感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赤胫散的水提物几乎无抑菌活性;95%乙醇提取物对各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等6种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2种真菌;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且乙酸乙醇萃取部位强于正丁醇部位,但对真菌均未见抑制作用;95%乙醇提取物对上述6种细菌的MIC、MBC分别为6.25~12.5、12.5~25 mg/mL,其乙酸乙酯部位的MIC、MBC分别为3.13~6.25、6.25~12.5 mg/mL,其正丁醇部位的MIC、MBC分别为6.25~12.5、12.5~25 mg/mL.结论:苗药赤胫散的95%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伤寒杆菌等6种常见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鼠免疫性冠状动脉炎内皮细胞线粒体的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观察小鼠免疫性冠状动脉炎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动态变化,以模拟川崎病(KD)冠状动脉炎相应的内皮细胞及线粒体改变.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连续5d予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水溶物或磷酸盐缓冲液(PBS).末次注射后24 h、3d、7d、14d及28 d,每组取6只小鼠处死,取血检测部分血常规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脏及冠状动脉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结构.结果 实验组小鼠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值,血浆IL-6、TNF-α水平,在注射后3d、7d时升高(P均<0.05).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在初期(3 d)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中期(14d)后出现弹力纤维断裂、血管瘤形成.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在初中期(24 h、3d、7d、14 d)表现为肿胀、空泡样变,数量减少,嵴模糊,电子密度降低.结论 构建的小鼠模型能够模拟出与人KD相似的免疫性冠状动脉炎特征,提示内皮细胞线粒体参与免疫性冠状动脉炎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玉簪活性甾体皂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HPLC技术,对紫玉簪中具有抑制5α-还原酶、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甾体皂苷进行了制备方法研究.经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实验,确定甾体皂苷最佳提取方法为:紫玉簪根加14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0.5h,得皂苷提取物.进一步经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纯化方法为:皂苷提取物按1∶20的量上D101大孔树脂柱,径高比为1∶12,先用40%乙醇洗脱10 BV(床体积)除去水溶性杂质后,80%乙醇洗脱12 BV得粗皂苷;粗皂苷再经D101柱层析,50%乙醇洗脱3 BV后,70%乙醇洗脱3 BV即得精制皂苷.所得精制皂苷纯度高、活性好,其中单一甾体皂苷含量即大于50%,具有显著抑制5α-还原酶活性(IC50=17.3 μg/mL)以及抗白色念珠菌作用(IC50=29.1 μg/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并找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化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痰液及其他分泌物培养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感染患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共109例次,发生院内感染67例次(61.46%).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泌物培养获得病原菌36株,阳性率为57.14%(36/63),包括革兰阴性菌20株(以肺炎克雷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以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真菌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普遍敏感.住院时间超过28 d、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粒缺持续时间、白蛋白、前白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有关(P均<0.05).白细胞数、白蛋白水平及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白细胞数低、白蛋白水平低及疾病未获得完全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