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社会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联合疫苗含有两种或多种抗原,研究认为接种联合疫苗后能预防多种疾病,同时可减少接种次数。本文对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MMR)等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并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进行社会价值探究,为我国推动联合疫苗研发和使用提供决策证据。研究发现,联合疫苗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均产生较好的收益,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增强家长的接种便利和经济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弥补新发疫情对免疫服务造成的影响,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增加社会收益。目前我国联合疫苗的推广受到技术瓶颈多,人群接种认知水平低等限制。建议加强联合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科学评估联合疫苗的价值;增强公众对联合疫苗的认知和信任度;促进多联多价疫苗研发应用;政府应完善法规协助联合疫苗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率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百日咳感染率。方法:于2022—202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河南省常住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分析抗体阳性率(≥20 IU/ml)和中位数浓度(MC),以PT-IgG≥40 IU/ml估算百日咳感染率。抗体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抗体阳性率、感染率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810名。PT-IgG总阳性率为12.10%,MC为3.04(0.35,10.36)IU/ml。不同地区、年龄组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阳性率: χ2=134.06, P<0.001,MC: H=337.74, P<0.001;年龄组阳性率: χ2=45.27, P<0.001,MC: H=134.49, P<0.001)。完成全程免疫后1年内PT-IgG阳性率(25.26%)和MC(8.01 IU/ml)最高;接种不同类型百日咳疫苗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 χ2=12.38, P=0.006,MC: H=17.93, P<0.001),其中全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35.71%)和MC(8.88 IU/ml)高于接种其他类型疫苗人群。对≥3岁且采样前1年内无百日咳疫苗免疫史人群进行百日咳自然感染率评估,在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为5 757.22/10万。3岁(1 940.16/10万)和4岁(1 765.68/10万)人群感染率处于全人群的低位,6岁时达到峰值(12 656.71/10万)。随后感染率虽然持续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40~49岁再次出现峰值(8 740.39/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21, P<0.001)。 结论:河南省人群百日咳PT-IgG整体处于低位水平;百日咳估算感染率远高于报告发病率;建议在6岁时开展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urified Vero cell rabies vaccine, PVRV)在狂犬病预防中的应用已历经40余年。对近年来国内外PVRV在狂犬病预防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显示,在简化的Zagreb免疫方案中,PVRV具有与在标准Essen方案中相似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PVRV与纯化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purified chicken embryo cell rabies vaccine, PCECV)、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uman diploid cell rabies vaccine, HDCV)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在疾病等特殊人群中,PVRV也同样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此外,PVRV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acellular 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and 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combined vaccine, DTP-IPV)等的联合接种并未发现免疫干扰现象,这为儿童在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同时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提供了可行性。PVRV与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也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PVRV在预防狂犬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广泛应用将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TacP-sIPV或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百白破联合疫苗Tdap的体液免疫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cP-sIPV)或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是否产生免疫加强效果,为候选青少年及成人Tdap疫苗提供临床前研究参考。方法:将自主研发的DTacP-sIPV和已上市的DTacP-IPV/Hib按0、1、2月3剂免疫程序分别免疫Wistar大鼠,检测免疫前和每剂次免疫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基础免疫完成10个月后,用候选Tdap加强免疫1次,并检测加强免疫前和免疫1个月、6个月后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结果:3剂次基础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抗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抗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抗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Log2)分别为17.41、18.34、18.11、19.93、13.91,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基础免疫10个月后,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17、14.26、13.60、14.51、10.39,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9%以上。Tdap加强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抗体的GMT分别为16.49和17.26、16.80和17.63、16.70和17.74、18.48和19.26,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为13.07和11.00,血清阳转率为100%和88%,DTacP-sIPV组高于DTacP-IPV/Hib组( P<0.05)。Tdap加强免疫6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74和14.87、15.07和15.14、14.84和15.73、16.62和16.37、11.44和9.96,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8%以上。 结论:候选疫苗Tdap在基础免疫接种DTacP-sIPV和DTacP-IPV/Hib的Wistar大鼠模型加强免疫中可诱导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而衰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预防接种干预措施效果评价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青少年预防接种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将有关青少年预防接种干预措施对疫苗接种率影响的定量研究纳入本次分析。对文献报道的不同种类疫苗的接种率指标进行合并,求其效应合并值及95% CI。 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有11篇为随机对照试验,5篇为非随机试验。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施行健康教育措施的人群HPV疫苗和HBV疫苗的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43倍和1.32倍;施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人群HPV疫苗接种率是对照组的1.44倍;提高服务可及性措施的人群流感疫苗、流脑疫苗、青少年/成人百白破联合疫苗和HPV疫苗的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58、1.06、1.12和1.60倍。在非随机试验研究中,施行健康教育措施的人群HPV接种率是对照组的1.84倍;在入学前查验接种记录措施人群的HBV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和青少年/成人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61、3.13和3.46倍;提高服务可及性措施的人群HPV疫苗接种率是对照组的1.48倍。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非随机试验研究中,多措施合并干预组的HPV疫苗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55和1.33倍。结论:通过健康教育、经济激励、改善服务可及性以及开展入学查验接种记录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5—2019年成都市含无细胞百白破成分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成都市含无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DTaP)成分的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模块,收集2015—2019年成都市报告的DTaP-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Hib)以及DTaP-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IPV/Hib)报告AEFI的病例,对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成都市接种含DTaP成分联合疫苗4 232 248剂,报告AEFI共8 234例,报告发生率194.55/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为7 897例(186.59/10万剂),异常反应为234例(5.53/10万剂);DTaP报告AEFI共4 240例,报告发生率为140.63/10万剂,DTaP-Hib报告AEFI共2 490例,报告发生率为399.09/10万剂,DTaP-IPV/Hib报告AEFI共1 504例,报告发生率为253.49/10万剂。基础免疫(1、2、3剂)报告发生率86.94/10万剂,加强免疫(4剂)报告发生率548.67/10万剂,加强免疫报告发生率高于基础免疫( P<0.001);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报告发生率6.27/10万剂。 结论:成都市3种含DTaP成分疫苗的AEFI监测敏感性高,异常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百白破为基础的多组分联合疫苗药学研究的相关讨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以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的发展及广泛应用,疫苗的接种次数和接种实施成本逐渐降低,对落实免疫规划及满足差异化需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联合疫苗的研制关键在于制剂处方工艺的开发,而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灵活性的制剂处方工艺对疫苗免疫原性、抗原相容性以及产品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个国家与相关组织的监管共识,就以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药学研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朝阳区12 241名婴幼儿三个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三个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所有接种门诊自愿接种DTaP-Hib疫苗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共12 241名。DTaP-Hib疫苗推荐免疫接种程序为3、4、5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8~24月龄加强免疫。将研究对象按照接种部位分为3组,分别为股外侧肌组、上臂三角肌组和臀部肌肉组,收集研究对象每剂次疫苗接种后30 min、7 d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不同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组分别为3 461、2 659和6 121名;共接种35 027剂次,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组分别接种11 129、7 957和15 941剂次;共观察到不良反应2 489例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1%,其中上臂三角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771例次),高于臀部肌肉组(7.60%,1 211例次)和股外侧肌组(4.56%,507例次)( P<0.001)。上臂三角肌组轻度、中度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发生率分别为4.85%(386例次)、3.77%(300例次)和1.07%(85例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基础免疫3剂次和加强免疫第4剂次在不同部位的总不良反应趋势一致,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臂三角肌注射、臀部肌肉注射和股外侧肌注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 结论:研究对象3个部位接种DTaP-Hib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股外侧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建议推荐为DTaP-Hib疫苗的优先接种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球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真实世界数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联合疫苗的使用有助于维持疫苗高覆盖率、简化免疫程序和提高依从性,对保障儿童常见疾病的低流行率至关重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以下简称五联疫苗)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11个国家的23项临床试验对五联疫苗进行了评估。儿童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后对5种病原疫苗成分抗体的血清抗体阳转率高,安全性良好,完成加强免疫后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均良好,在学龄儿童中显示出良好的抗体持久性,且对百日咳保护的长期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五联疫苗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安全且有效的联合疫苗。本综述通过检索截至2022年6月发表的五联疫苗安全性和(或)免疫原性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分析,为国内从事儿童免疫接种的医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百日咳患儿211例的临床特点、菌株体外耐药性和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株体外耐药模式和治疗效果,为百日咳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疑诊为百日咳的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培养百日咳鲍特菌,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资料,菌株以百日咳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并经质谱分析最终确认。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抗菌药物治疗2周评价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1 029例患儿中211例(20.5%)鼻咽拭子培养百日咳鲍特菌阳性,7月份分离率最高[31.2%(45/144)]。211例患儿中,男105例(49.8%),女106例(50.2%),年龄为3.8(2.2,6.9)个月,114例(54.0%)未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192例(91.0%)患儿在标本采集前曾使用抗菌药物,142例(67.3%)来自多孩家庭,其中136例(95.8%)为家庭中的幼子。159例(75.4%)夜间阵发性咳嗽剧烈,61例(28.9%)咳嗽后有鸡鸣样回声。白细胞计数>20×10 9/L、淋巴细胞计数>10×10 9/L的患儿分别为94例(44.5%)和97例(46.0%)。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对138株(65.4%)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256.000 mg/L。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对菌株的MIC 90分别为0.190、0.190、0.094、0.094和0.750 mg/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所有菌株的MIC均<0.016 mg/L。195例(92.4%)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院。76例(57.1%)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满7 d症状无改善者改用或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患儿单药治疗2周[46/48(95.8%)比46/57(80.7%)]、出院后1周[45/46(97.8%)比39/47(83.0%)]和出院后2周[45/45(100.0%)比41/47(87.2%)]鼻咽部细菌阴转率均高于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0、5.86、6.15, P=0.019、0.015、0.013)。 结论:百日咳患儿鸡鸣样回声较少,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