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胡国华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胡国华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胡教授诊治DOR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舌脉象,以及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类别进行频次分析,并进行常用药物组合分析、高频药物网络关系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以及基于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的聚类分析,归纳核心处方。结果:纳入患者85例,得到中医症状76个、舌象15个、脉象11个;涉及处方415首,包括中药164味,主要有女贞子、当归、黄芪、菟丝子、益母草、白术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入肝、脾、肾经。分析得到高频药物组合42个、核心处方6个。结论:胡教授治疗DOR总以补肾健脾以调体、疏利冲任以调经、疏肝宁心以调神为纲;用药轻巧精专,善用药对;处方从合守变,以平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五种药用植物对西花蓟马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验证药用植物及其挥发物成分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选择行为干预的可行性,为农业害虫防治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西花蓟马成虫对3种蔬菜植物(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黄瓜 Cucumis sativus 和辣椒 Capsicum annuum)和 5 种药用植物(薄荷 Mentha piperita、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荆芥 Nepeta cataria、益母草 Leonurus cardiaca 和藿香Ageratum conyzoides)的选择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5种药用植物叶片中共有挥发物成分;使用Y型嗅觉仪检测西花蓟马成虫对0.01,0.1,1,10和100 μL/mL β-石竹烯的选择率.[结果]在选择行为试验中,西花蓟马成虫对5种药用植物均表现出忌避行为,其中对紫苏和藿香的忌避行为较为显著(选择率分别为24.45%和24.53%).GC-MS鉴定出5种药用植物叶片中挥发物共有成分为β-石竹烯和2,2'-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西花蓟马成虫对0.01 μL/mLβ-石竹烯无明显行为反应,对0.1~100 μL/mL β-石竹烯表现出明显的忌避行为,并且高浓度(10~100 μL/mL)β-石竹烯对西花蓟马成虫的驱避率可达到约85%.[结论]测试的5种药用植物对西花蓟马成虫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驱避效果,该结果为了解西花蓟马对非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提供理论依据;β-石竹烯是5种药用植物叶片中的共有挥发物成分,可作为驱避剂或植物源农药用于西花蓟马的农业治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川芎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作为一味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川芎及其药对在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梳理了近年来围绕基于川芎-黄芪、川芎-益母草、川芎-赤芍、川芎-延胡索、川芎-当归、川芎-丹参、川芎-栀子、川芎-天麻、川芎-牛膝、川芎-青蒿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和最新中国知网(CNKI)资料中常用的川芎-丹参、川芎-当归、川芎-天麻、川芎-黄芪药对配伍的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从川芎-淫羊藿、川芎-天麻、川芎-丹参、川芎-白芷、川芎-葛根、川芎-香附、川芎-当归等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有效物质溶出率等方面的现代研究内容.以上研究内容为揭示含川芎方剂分子机制和川芎药对临床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川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系统对川芎药对的现代研究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及川芎药对配伍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这为揭示川芎配伍的科学性和科学阐释川芎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方面提供新的思想与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益母草碱改善三氯化铝所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对灌胃三氯化铝(AlCl3)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学习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AlCl3模型组、吡拉西坦阳性对照组、益母草碱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灌胃AlCl3建立AD模型,阳性对照组与益母草碱治疗组每天接受药物灌胃进行干预.50 d后,利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之后检测小鼠脑组织MDA、SOD、T-AOC及GSH-Px含量变化;测定脑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表达水平;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益母草碱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病理损伤的影响.结果 益母草碱明显减少了小鼠逃避潜伏期(P<0.05)和穿越次数(P<0.05);能显著降低神经元的损伤和抑制神经元的丢失;同时可抑制脑组织MDA生成(P<0.01),提高SOD、GSH-Px及T-AOC等活力表达(P<0.01);有效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6及IL-1β等抗炎因子含量(P<0.01).此外,益母草碱还能提高小鼠脑内Nrf2与HO-1蛋白表达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益母草碱能有效改善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HO-1通路活化提高小鼠脑组织抗氧化应激水平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益母草膏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益母草膏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3年 12 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18 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59例.对照组患者单次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母草膏,10 g/次,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 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宫底高度、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9.83%(P<0.05).治疗组治疗 2、12、24 h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色苍白、无力、头晕、耳鸣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宫底高度和DASS-21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宫底高度和DASS-21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HCT均显著升高,而FIB、D-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LT、HCT、FIB、D-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母草膏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突出,能有效控制出血量,减轻凝血功能异常,加速产妇失血症状改善及子宫功能和心理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益母草碱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益母草碱(leonurine,SCM-198)是中药益母草(Herba Leonuri,HL)活性成分之一,现已能人工合成.最新研究证实其在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其核心机制为下调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活性,进而抑制PI3K/Akt、MAPK、ERK、JNK等通路磷酸化,或上调Nrf2通路活性,最终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IL-2、IL-6、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由于益母草碱展现出广泛作用于全身多器官系统、给药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益母草碱在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以期为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分析鲜地黄不同加工方式后化学成分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测定对鲜地黄中地黄汁、地黄片、地黄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鲜地黄药材不同加工方法指标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0批地黄汁、地黄片和地黄渣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进行分析.采用HPLC法,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法分别测定地黄样品中苷类、糖类成分含量.结果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3是影响鲜地黄样品质量的主要因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标记了鲜地黄样品中8个差异性成分.苷类、糖类成分总含量测定均表明地黄汁>地黄片>地黄渣,苷类成分中除地黄苷A外,地黄汁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都高于地黄片和地黄渣,质量分数为7.43%~7.78%、0.10%~0.11%、0.59%~0.66%、0.69%~0.72%;糖类成分除棉子糖外,地黄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的含量都高于地黄片和地黄渣,质量分数为2.40%~2.55%、1.84%~2.02%、12.33%~12.77%、33.03%~33.45%.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鲜地黄不同加工方式化学成分变化,为临床上地黄汁、地黄片的使用提供参考,并为地黄渣的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母草碱通过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益母草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并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构建SA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益母草碱组(8 mg/kg)、高剂量益母草碱组(16 mg/kg)、HMGB1过表达组(8 μg/kg)、高剂量益母草碱+HMGB1过表达组(16 mg/kg益母草碱+8 μg/kg HMGB1),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腹腔或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清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水平;观察其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检测其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HMGB1、RAG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益母草碱组大鼠胰腺组织结构逐渐恢复、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减少,病理损伤评分和AMS、LPS、TNF-α、IL-6、MDA水平以及HMGB1、RAG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益母草碱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HMGB1过表达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除SOD水平显著降低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HMGB1过表达可减弱高剂量益母草碱对SAP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 益母草碱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激活来减轻SAP大鼠的胰腺损伤和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鲜益母草胶囊治疗经阴道分娩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对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PFD)产妇应用鲜益母草胶囊对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口服鲜益母草胶囊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分别为70、60例,均进行3个月治疗.比较2组康复3个月后子宫脱垂与漏尿情况,静息状态下、缩肛动作时盆膈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水平与盆底肌力(Ⅰ、Ⅱ类肌).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子宫脱垂分度(Ⅱ度10例,Ⅰ度19例,无41例)和漏尿产妇比例[22/70(31.4%)]均低于对照组[(Ⅲ度6例,Ⅱ度12例,Ⅰ度24例,无18例),32/60(53.3%)](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及缩肛动作盆膈裂孔面积(13.0±2.0)cm2、左右径(4.3±1.3)cm、前后径(4.3±1.1)cm均大于研究组[(9.2±1.3)cm2、(3.0±0.7)cm、(3.1±1.0)cm](P均<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女性性功能指标(FSFI)得分(19.2±2.1)分高于对照组(14.2±2.1)分,盆底功能障碍评估问卷(PFDI-20)得分(54.9±10.3)分低于对照组(62.6±10.8)分(P<0.05).治疗 3 个月后,研究组 Ⅰ、Ⅱ类肌力[(3.59±0.62)、(3.31±0.20)]均大于对照组[(3.02±0.23)、(3.03±0.82)](P<0.05).结论 口服鲜益母草胶囊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改善经阴道分娩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盆底肌肉组织形态和功能,有效降低子宫脱垂严重程度,减少漏尿比例及子宫脱垂分度,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高性功能水平,可作为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司徒仪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规律的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个性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广东省名中医司徒仪教授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规律,为EMs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EMs诊治的文献研究基础,采用人机结合方法建立名医理法方药本体知识树;采集司徒仪教授于2013年至2019年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诊治的EMs患者的病历,对采集的病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形成知识集,构建EMs的中医药诊疗知识图谱,分析疾病特征与用药规律.[结果]EMs患者的核心症状群为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证候以血瘀为核心,气滞、肾虚、气虚为主要病机.频繁项集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有"延胡索-香附-白芍""枸杞子-桑寄生-茯苓-山药""枳壳-益母草"等.基于知识元聚类和神经网络算法而构建的EMs词云图显示,丹参-赤芍、延胡索-郁金、桂枝-牡丹皮-赤芍-茯苓、丹参-赤芍-三棱-莪术、川芎-延胡索、桑寄生-菟丝子等为司徒仪教授治疗EMs的常用药物组合.有关中药、症状、证型之间的层次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构建结果显示,证型、症状、用药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结论]司徒仪教授治疗EMs以活血化瘀、补肾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顺应月经周期,攻补兼施.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图谱分析与数据挖掘有助于将司徒仪教授的临床诊治经验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为EMs的中医辨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