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27 +1周小肠穿透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女性,33岁,停经27 +1周,因“腹部、左胸部、颈部刀刺伤7 h”于2021年2月12日17:51入院。入院前7 h患者被尖刀刺伤腹部、左胸部及颈部,受伤后感腹部及伤口疼痛,无昏迷,无胸闷气促,无血尿、血便及阴道出血,随即被送入当地医院,予以硫酸镁保护胎儿脑神经。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急诊科,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宫内单活胎晚孕,胎儿大小相当于28 +周,胎盘厚度19 mm。请产科会诊,予地塞米松6 mg肌内注射,以促胎肺成熟。以“腹部外伤”收入院。既往史:2016年12月4日因“左侧骶髂关节骨母细胞瘤”行“左侧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无腹部手术史,孕5产2,末次月经2020年8月6日。入院体检:体温37.6 ℃,心率9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1/6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颈部左侧可见一长约2 cm伤口,周围无明显肿胀。左前下胸壁可见一长约2 cm伤口(图1),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下腹隆起,宫底高度脐上二横指,可扪及不规律宫缩。左下腹壁腋中线处见一长约2 cm伤口,深度未明,未见大网膜等腹腔内容物脱出(图1)。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1次/min。再次请产科会诊,阴道检查:宫口未开,宫颈管未消,先露未定,无阴道流血、流液,胎心音135次/min。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5.88×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4%,血红蛋白84 g/L。血生化:二氧化碳结合力18.8 mmol/L(正常值范围:22~31 mmol/L),血糖6.66 mmol/L(正常值范围:3.9~6.1 mmol/L),余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腹部、左胸部及颈部刀刺伤;(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腹部空腔脏器损伤待排;(4)妊娠27 +1周;(5)贫血。经与产科和麻醉科医师会诊讨论后,于当日21:45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小肠破裂修补、腹腔清洗引流联合腹部、左胸部、颈部伤口清创缝合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按摩护理辅助瑜伽操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按摩护理辅助瑜伽操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护理组和瑜伽操组各48例。瑜伽操组给予常规护理+瑜伽操方法,联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按摩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形体指标、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肌力变化及其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产后12 w,两组产妇的腰围、臀围、腹部皮褶数及BMI形体指标均较产后明显改善,且联合护理组的各项形体指标改善幅度大于瑜伽操组( P<0.05)。联合护理组产妇在产后12 w的盆底肌张力恢复率明显高于瑜伽操组( P<0.05)。联合护理组产妇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瑜伽操组( P<0.05),产后7 d宫底高度低于瑜伽操组( P<0.05),恶露及排尿时间均短于瑜伽操组( P<0.05)。产后12 w,两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及盆底肌Dmax、持续收缩60sH值指标均明显提高,且联合护理组明显高于瑜伽操组( P<0.05)。 结论:按摩护理辅助瑜伽操可减轻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形体指标,快速恢复盆底肌力,改善产后临床指标(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恶露时间与排尿时间),提高盆底肌张力恢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80例行剖宫产的初产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与新生儿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产后24 h泌乳量,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子宫复旧程度(产后24 h宫底高度、产后48 h宫底高度),产后24 h、产后28 h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后48 h乳房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产后24 h宫底高度、产后48 h宫底高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产后28 h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 h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剖宫产初产妇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可有助于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子宫复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母草膏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益母草膏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3年 12 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18 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59例.对照组患者单次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母草膏,10 g/次,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 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宫底高度、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9.83%(P<0.05).治疗组治疗 2、12、24 h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色苍白、无力、头晕、耳鸣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宫底高度和DASS-21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宫底高度和DASS-21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HCT均显著升高,而FIB、D-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LT、HCT、FIB、D-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母草膏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突出,能有效控制出血量,减轻凝血功能异常,加速产妇失血症状改善及子宫功能和心理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独参汤结合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凝血功能和子宫复旧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独参汤结合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及子宫复旧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跳和心率等数据变化.检测出血量,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可按摩患者子宫,帮助止血.肌内注射宫缩素,每12 h注射1次,剂量为10 U,并将米索前列醇400置入产妇肛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独参汤治疗.将30 g生晒参和1000 mL蒸馏水煎,煎至150 mL,胎儿娩出后,每8 h 口服1次,1次30mL.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 h、产后48 h和产后72 h的出血量.收集方法:羊水排尽后,更换尿垫和吸引瓶,采用称重法计算.分别在生产前、治疗后24 h抽取静脉血,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产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宫腔积血发生率、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恶露持续时间和宫底高度,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有21例,占比43.75%,达到有效标准的有23例,占比47.92%,无效的有4例,占比8.33,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有17例,占比35.42%,达到有效标准的有20例,占比41.67%,无效的有11例,占比22.92%.组间结果比较显示,x2=3.872,P=0.049;研究组产后24 h、产后48 h和产后72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相关指标PT、APTT和T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FI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组间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PT、APTT和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宫腔积血发生率、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参汤结合米索前列醇有助于改善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缩短恶露持续时间,降低宫腔积血发生率,促进子宫复旧,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揿针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剖宫产后恢复及并发症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联合揿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剖宫产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采用ERAS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联合揿针干预3d.比较两组干预后恢复情况(宫底高度、子宫体积、首次离床时间、胃肠功能康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乳分泌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4 d内每日出血量差异,两组产后胃肠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DVT)及尿潴留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4d宫底高度(13.66±1.31cm)、出血量、首次离床时间(14.22±3.01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22±4.01h)、首次排便时间(39.64±12.82h)、首次泌乳时间(39.30±17.92h)以及住院时间(7.18±0.44d)均低于对照组(14.22±1.26cm、16.42±3.98h、21.10±5.74h、47.64±15.27h、58.64±24.44h、7.48±0.65d),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10.0%)低于对照组(32.0%)(均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ERAS联合术后揿针,能有效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帮助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对预后康复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分析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自然分娩的高危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孕妇均由同一组产科医师及助产士进行围产期干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5 min、产后15~30 min内、产后30 min至2 h内、产后2~24 h、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1 min宫缩次数、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用药后30 min、60 min宫缩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宫底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产后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具有更好的预防高危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案是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更优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实时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蠕动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RT-3D)超声在评价子宫内膜蠕动方向和频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募122位未绝经的女性志愿者,在非经期行经阴道RT-3D超声检查,获得174个2 min的子宫矢状面和冠状面动态视频,以8倍速播放后由两位观察者对子宫内膜蠕动的方向和频率进行评估.结果 两位观察者对矢状面上前壁、后壁以及冠状面上左侧壁、右侧壁、宫底蠕动方向的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39、0.768、0.670、0.687和0.614,P<0.01).两位观察者之间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观察到的各壁蠕动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观察者对各壁蠕动频率评估的一致性较好(矢状面上前壁、后壁以及冠状面上左侧壁、右侧壁和宫底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899、0.828、0.853、0.858,P<0.01).结论 RT-3D超声可在冠状面上观察子宫的蠕动情况,评估子宫宫底蠕动方向是否朝向排卵侧,技术重复性高,为评价子宫内膜蠕动的方向和频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全息推拿疗法联合回春复宫汤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全息推拿疗法联合回春复宫汤对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作用.方法 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从分娩后6h开始服用,连续服用7d回春复宫汤,于产后12h进行全息推拿疗法.对比两组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宫底高度下降更快,48h后子宫收缩疼痛评分低,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恶露量明显减少,产后恶露结束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息推拿疗法联合回春复宫汤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减轻子宫收缩疼痛、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恶露时间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可有效防治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感染等,利于产妇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穴贴压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前3 min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胎儿取出后给予缩宫素;西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耳穴贴压组在西药联合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比较产后2、24 h出血量,记录产后1、3、5 d宫底高度,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48 h泌乳量评分.结果 西药联合组、耳穴贴压组出血量,产后2 h[(152.3±31.1)ml、(144.7±35.6)ml比(240.4±52.5)ml,F=42.475]、产后24 h[(326.7±80.2)ml、(266.5±62.3)ml比(374.9±74.6)ml,F=13.923]少于对照组(P<0.01).西药联合组、耳穴贴压组宫底高度,产后1 d[(12.6±1.5)cm、(11.4±1.7)cm比(13.7±1.9)cm,F=11.241]、3 d[(10.8±1.6)cm、(9.5±1.3)cm比(11.7±1.6)cm,F=13.706]、5 d[(9.5±1.8)cm、(8.4±1.5)cm比(10.5±1.4)cm,F=10.660]低于对照组(P<0.01).西药联合组、耳穴贴压组泌乳始动时间[(30.44±3.64)h、(26.36±3.95)h比(34.84±6.02)h,F=20.736]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48 h泌乳量评分[(1.84±0.75)分、(2.12±0.74)分比(1.36±0.81)分,F=9.040]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耳穴贴压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减少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改善产后泌乳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