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利平教授从虚、痰、瘀、毒论治胸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郭利平教授认为,胸痹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为多见,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热毒等方面.治疗上提倡本虚以益气固本为主,先后天同调;标实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三法兼顾,并随胸痹患者表现出的证候变化灵活进行补虚泻实的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治疗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析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中药复方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及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Liquorice软件分析核心复方的配伍规律,获得组方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共纳入535篇文献,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43篇,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92篇.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高频药物,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白术、半夏、茯苓、泽泻、甘草,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川芎、天麻、半夏、葛根、白术;排在前五位的功效,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补气、化痰、利水渗湿、平肝息风、温阳;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活血祛瘀、补气、平肝息风、化痰、利水渗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白术-半夏"、"白术-茯苓"、"白术-泽泻";前庭中枢性眩晕:"半夏-天麻"、"半夏-白术"、"葛根-川芎".置信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陈皮-半夏"、"竹茹-半夏"、"桂枝-茯苓";前庭中枢性眩晕:"赤芍-川芎"、"桃仁-川芎"、"陈皮-半夏".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分别获得4个、3个处方,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各获得1个核心处方.结论:眩晕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共同临床表现,气虚、风、痰、瘀为共同的核心病机,痰、风更为关键,息风、化痰、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但前庭周围性眩晕侧重于水饮内盛,清阳不升,多配伍温阳化饮,升阳利水,和胃止呕的药物;前庭中枢性眩晕侧重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多辅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益肝肾,滋阴息风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寒气生浊"探析肺结节"结癌转化"之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寒气生浊"理论,可认为肺结节"结癌转化"之核心病机为阳虚寒凝毒结.肺结节"结癌转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初始于阳虚寒凝,形成于寒生浊邪,癌变于浊邪化毒.临证可分阶段防治肺结节"结癌转化":初始期益气固表、散寒祛邪,代表方有玉屏风散、六君子汤等;形成期温阳祛湿、化痰散结,代表方有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姜辛汤;癌变期解毒散结、活血化瘀,方选刘华教授经验方参芪肺积方.验之临床,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中医药防治肺结节"结癌转化"提供了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虚-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正气亏虚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基础,主要涉及心、脾、肾亏虚;痰瘀互结、痹阻脉道是AS斑块形成的病机关键。临床从“虚-痰瘀”论治AS,可以“痰瘀并重,补虚为要”为治疗原则,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法,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补肾化痰活血法等治疗方法,多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斑块生长。另外,还可尝试从补虚角度对本病进行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8/31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近30年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期待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方组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四大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OSAHS的所有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Gephi 0.9.2 等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135篇合格文献,包含154首方剂、202味中药.半夏(8.96%)、茯苓(8.96%)、甘草(8.86%)、陈皮(7.57%)、石菖蒲(6.37%)等25味中药为高频药物,多以性温(47.65%)、味辛(32.51%)为主,主要归为肺(23.07%)、脾(21.74%)、心(16.47%)经,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以补虚药(23.78%)、化痰止咳平喘药(20.78%)、活血化瘀药(16.9%)、理气药(12.74)、利水渗湿药(8.96%)、开窍药(6.37%)为主;得到以痰瘀互结证为首的28种证型分布,以脾、肺、咽喉、鼻窍为主的病位证素13个及以痰、血瘀、气虚、湿邪、热邪为主的病性证素11个;获得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石菖蒲→郁金+川芎等30条常用配伍组合,挖掘出5个核心方药组合及针对核心证素的8味公共药物.结论 中医药治疗OSAHS以扶正祛邪为主,益气补肺健脾、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开窍、理气燥湿化痰是临证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辨证予以解表、温阳、滋阴、安神、平肝熄风等.核心方剂为六君子汤、补阳还五汤、涤痰汤加减.该研究可为新药研发及新方组成提供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口服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家专利口服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调治及新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并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冠心病的口服专利复方数据,并录入到Excel表格中作为数据源.基于此数据源按要求进行筛选,建立符合要求的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Cytoscape等软件对中药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并对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84首口服治疗冠心病的专利复方,总计含有中药322味,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共有30味,排名前3位的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中药功效多为益气、滋阴、活血化瘀、祛痰、清热等,四气以温、寒、平常见,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多属肝、心、脾经.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得出24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获得3组有效聚类方.结论:虚、热、瘀、痰是冠心病发病关键,病位在心、肝、脾,治疗应注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辅以清热、化痰等.临证时应注重辨证论治,把握关键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黄力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力教授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有效病例的处方资料.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功效和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得到中药处方344首,涉及中药209味,累计用药频次为5 874次.以出现频次居前30位的中药为高频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川芎、葛根、红景天、三七、茯苓、降香、白术、莪术、三棱、山药、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归类以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最多.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偏甘、辛、苦,归经以归脾经、肺经、肝经为主.挖掘得到关联规则30条,聚类组合5类,公因子11组.[结论]黄力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常以气、血、水理论为指导,尤重气机升降;认为气虚血瘀为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立法,五脏同调、寒温并用,辅以益气健脾、化痰利水、安神宁心、行气散结、破血逐瘀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探究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运用 Apriori关联规则探究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 2021 年 2月—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沈宝藩教授门诊以冠心病作为第一诊断病人的病例资料,运用 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沈宝藩教授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方剂 329首,共涉及中药 110 味,使用频次排名前 5 位中药依次为川芎、丹参、当归、陈皮、红花.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心、肺、肝、胃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较高的前 5 位药对为:丹参-川芎,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红花-丹参,当归-川芎.核心药物为川芎、丹参、陈皮、当归、红花、太子参、葛根、郁金、炙甘草.结论:运用 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较好地反映了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与益气、养阴结合辨证施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有效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