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生乳酸菌促进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及蛋白积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能够转化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等,获得虫体蛋白可以生产畜禽和水产饲料,虫粪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益生微生物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有机废弃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乳酸菌对亮斑扁角水虻高效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促进作用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的乳酸菌到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人工饲料的体系中,评估不同乳酸菌菌株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转化人工饲料的影响,以筛选出能够提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存活率、转化率以及促进幼虫蛋白积累效果显著的乳酸菌并定义其为益生乳酸菌.通过将乳酸菌添加到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转化人工饲料体系,初步筛选出3株亮斑扁角水虻益生乳酸菌L4,L7,L8.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后,确定L4为短促生乳杆菌,L7为啤酒促生乳杆菌,L8为植物乳植物杆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生乳杆菌L4,L7,L8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鲜重 5.93%,6.41%,9.43%;亮斑扁角水虻转化率也分别提高了 8.01%,7.18%,13.60%;物料减少率则分别提高了 3.47%,4.75%,6.28%.更重要的是,L4,L7,L8 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蛋白积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14%,3.13%,4.70%;幼虫蛋白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14.40%,14.84%,17.63%.综上,本研究筛选、鉴定并评估了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具有益生作用的乳杆菌,不仅能提高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对人工饲料的转化率,获得更多的虫体生物质,而且能够促进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的蛋白积累提高虫体蛋白质含量,获得高品质的昆虫蛋白.研究结果对揭示亮斑扁角水虻与肠道微生物协同代谢营养物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亮斑扁角水虻大规模转化有机废弃物中应用潜力巨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包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3种菌株,可联合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益生功效发挥平衡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和修复肠道屏障等作用。该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缺乏临床指导与规范。鉴于国内尚无该制剂相关专家共识,现基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在成人和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共识,以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母乳来源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母乳不仅是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而且其含有的微生物群落还可以调节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定植并提升其免疫力。随着微生物培养、分离及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母乳源益生菌被发现。母乳中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片球菌、嗜热链球菌等,大量研究已证明母乳来源益生菌在治疗婴儿肠绞痛、功能性便秘、糖尿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且母乳益生菌的天然来源、适应乳品基质等特性使其从多种益生菌中脱颖而出。母乳益生菌的发现与其益生功能的发掘,不仅可以为婴幼儿配方奶中添加母乳源益生菌提供研究基础,还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新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阴道菌群多样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研究宫颈癌疾病中女性阴道菌群的构成变化,探索具有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阴道益生菌.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社区募集的24例健康女性和43例宫颈癌女性.采用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其阴道菌群构成.结果:两组女性阴道菌群在chaol指数和ASVnumber中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群落丰度相似,在表示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中宫颈癌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微生物分类的门水平,两组阴道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为主要物种,但宫颈癌组(45%)较健康组(91%)比例有所下降,其余如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等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在种水平,宫颈癌组中的乳酸杆菌属(14.2%)较健康组(81%)比例下降明显,在宏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利用LEfSe及LDA判别分析得出在健康女性中卷曲乳杆菌具有益生菌特征意义,并可能在ABC转运体功能中发挥益生效应.结论:宫颈癌女性具有阴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水平减少的特点,其中,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微生物种水平的差异物种得出卷曲乳杆菌在ABC转运体功能中具有潜在预防宫颈癌发生的益生菌作用,可为今后临床在调节阴道微生态角度预防宫颈癌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降解尿酸乳酸菌复合菌系的筛选与菌株组合提升降解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高尿酸症由血液中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而导致,利用乳酸菌对人体的益生作用缓解高尿酸血症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获得具有降解尿酸能力的乳酸菌复合菌系与纯培养菌株.[方法]以泡菜为样品来源,以尿酸为底物,采用MRS培养基筛选降解尿酸的乳酸菌复合菌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菌系对尿酸的降解能力.[结果]得到一组乳酸菌复合菌系,当培养温度为 37 ℃、pH值为 6.20、静置培养 72 h后复合菌系对尿酸的降解率为 12.08%;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当该菌系在以牛肉膏为单一氮源、初始pH值为 5.00、温度为 35 ℃的条件下培养 72 h,尿酸降解率上升至 17.19%,降解率比优化前提高了 42.3%;从该菌系中分离出两株具有尿酸降解能力的菌株UA-1与UA-2,它们的尿酸降解率分别为10.85%和8.6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经鉴定两株菌均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将两株单菌组合降解尿酸试验发现,UA-1 与 UA-2 比例为 2:1 的尿酸降解率为 20.2%,比原复合菌系的降解能力提高了67.22%.[结论]研究证明了乳酸菌复合菌系对尿酸的降解能力优于单个菌株,为后续利用乳酸菌复合菌系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包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种菌株,可联合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益生功效发挥平衡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修复肠道屏障等作用.该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缺乏临床指导和规范.鉴于国内尚无该制剂相关专家共识,现基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在成人和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共识,以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2023/9/23
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包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种菌株,可联合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益生功效发挥平衡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修复肠道屏障等作用.该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缺乏临床指导和规范.鉴于国内尚无该制剂相关专家共识,现基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在成人和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共识,以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益生元调节肠道稳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胃肠道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群、免疫屏障和代谢循环与机体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益生元作为一种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群的代谢和增殖的物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目前,已被证实的益生元种类繁多,如多糖、酚类物质、中草药提取物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肠道内环境稳态、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本文拟对益生元及其在肠道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应用益生元辅助改善肠道稳态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一株凝结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产孢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凝结芽孢杆菌除了具有一般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外,还具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易贮存等生物特性.[目的]从泡菜中筛选一株性能优良的凝结芽孢杆菌用于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并对其产孢率进行优化,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筛选到一株抑菌效果良好的产酸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特异性引物的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实验.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菌株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得到一株凝结芽孢杆菌BC01,该菌株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CVCC 1527)、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CVCC 2228)、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VCC 46)、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 CVCC 503)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模拟胃液处理120 min存活率达到94%;0.3%的胆盐存活率达到84.3%.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糖蜜10.0 g/L,酵母浸出粉20.0 g/L,NaC1 5.0 g/L,K2HPO4 5.0 g/L,MnSO4 10.0 mg/L;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量4%,温度45℃,初始pH 7.0,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36 h.在该优化条件下,其活菌数最高达到6.7×109 CFU/mL,产孢率达到89.2%.[结论]筛选得到一株可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株——凝结芽孢杆菌BC01,对其产孢率进行了优化,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