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24 h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内是否进行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高比例母乳组(母乳喂养量占比>50%)、低比例母乳组(母乳喂养量占比≤50%)、全配方奶组。3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晚发型败血症的影响。 结果:高比例母乳组、低比例母乳组和全配方奶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5%(1/216)、8.1%(5/62)和8.0%(2/25)(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比例母乳组相比,低比例母乳组和全配方奶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风险增加, OR值分别为17.844(95% CI 2.005~158.775)和23.261(95% CI 1.916~282.350)。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父亲产后抑郁在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父亲产后抑郁在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3—10月选取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37名4~8周婴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中文版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和产妇配偶版配偶母乳喂养支持量表(PBI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父亲产后抑郁与其育儿胜任感、母乳喂养支持间的相关性,并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37份,回收问卷337份,其中有效问卷3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18%(314/337)。314名婴儿父亲EPDS得分为3.00(2.00,6.00)分、C-PSOC得分为66.00(62.00,71.00)分、产妇配偶版PBIS得分为83.00(74.00,90.00)分。父亲育儿胜任感与父亲产后抑郁呈负相关( r=-0.435, P<0.01),与父亲母乳喂养支持呈正相关( r=0.480, P<0.01),父亲产后抑郁与父亲母乳喂养支持呈负相关( r=-0.423, 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父亲产后抑郁在育儿胜任感和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为0.341,占总效应的39.51%。 结论:父亲产后抑郁是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变量,医务工作者应制订针对父亲的围产期教育方案,提升父亲育儿胜任感,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促进父亲母乳喂养支持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三胎政策”开放,高龄和肥胖孕产妇人群增加,妊娠期及产后SUI的患病率渐趋升高,SUI与妊娠及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方式、高龄、超重/肥胖、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硬膜外镇痛、母乳喂养等,正确识别高危因素,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远期SU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中代谢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代谢物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21年秋季与2022年冬季分别在西安市南、北两家母婴护理机构收集了23例1月龄健康剖宫产婴儿粪便样本,将样品分为母乳喂养组(11例)和混合喂养组(12例)。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索不同喂养方式下剖宫产婴儿粪便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利用非参数 Mann- Whitney U检验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共定性出155种代谢物,包括糖及糖类衍生物57种,脂肪酸34种,有机酸25种,氨基酸22种,酯类8种,核苷4种,维生素3种以及2种其他物质。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母乳喂养组中部分糖及糖的衍生物含量较高,而混合喂养组中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含量较高。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共获得28条代谢通路,其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精氨酸代谢及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代谢通路对婴儿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中的代谢物存在影响,且混合喂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剖宫产婴儿肠道中TCA循环和氨基酸代谢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母乳干细胞在新生儿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作为21世纪在人类乳腺中被发现的一种新的干细胞群,人母乳干细胞具有向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不仅来源丰富,还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获取,目前应用的伦理争议也比较小。因此,人母乳干细胞作为一种潜在的干细胞来源在替代医疗、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促进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修复受损的组织细胞、预防和治疗一些新生儿早期疾病。本文将从母乳干细胞来源、分布、获取及功能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主要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母乳喂养与儿童期及以后超重的风险:针对同胞配对和干预研究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母乳喂养与子代后期超重或肥胖风险降低有关,但由于相关研究大多未能降低混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风险,因此尚不确定两者是否为因果关系。2021年11月,Dewey等 [1]的一篇系统综述发表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上,探讨了母乳喂养与未曾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以及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是否影响子代远期超重或肥胖的发生风险,重点关注了同胞配对和干预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妇女产后2年内避孕措施使用及意外妊娠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妇女产后2年内避孕措施及意外妊娠风险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区市60家医院,通过电话各随机调查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300名分娩产妇,内容包括产后母乳喂养、月经和性生活恢复、避孕措施以及是否意外妊娠等情况。分析其产后2年内避孕措施及意外妊娠风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8 045名产妇,其中有15 328名(84.9%)产妇产后2年内使用了避孕措施。使用避孕措施的产妇2年内意外妊娠率为7.16%,71.88%发生于产后7~18个月,产后不同时间段发生意外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除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措施外,避孕套、长效避孕方法、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其他(紧急避孕/杀精剂)4种避孕措施在不同地区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 P=0.01,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民族、教育程度、地域、分娩方式、产次、孕次、产后避孕方式、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母乳喂养时间与产后2年内意外妊娠率有关( 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域( P<0.001)、产妇年龄( P<0.001)、教育程度( P<0.001)、民族( P=0.01)、孕次( P=0.04)、产次( P=0.02)、母乳喂养时间( P<0.001)、分娩方式( P=0.01)、产后避孕方法( P<0.001)、产后月经恢复时间( P=0.01)和产后避孕启动时间( P=0.02)是产后2年内意外妊娠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我国妇女产后2年内意外妊娠较高,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易受产妇个人特征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产后避孕宣教和服务制度,推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避孕咨询方法和个体化避孕方案,切实降低意外妊娠对母婴健康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按摩配合吸乳器吸引对乳头凹陷及短平产妇乳液淤积、纯母乳喂养率以及并发症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配合吸乳器吸引对乳头凹陷及短平产妇乳液淤积、纯母乳喂养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乳头凹陷及短平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穴位按摩干预,研究组在穴位按摩同时配合吸乳器吸引干预。观察两组乳液淤积情况、纯母乳纯养率差异,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乳液淤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3 d、5 d、7 d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乳头凹陷、短平产妇进行穴位按摩配合吸乳器吸引,可有效疏通乳腺乳液,预防乳液淤积情况,降低乳房胀痛、急性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标准强化捐赠人乳与早产儿配方奶补充喂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短期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在亲母母乳(mother's own milk,MOM)不足时分别应用标准强化捐赠人乳(donor human milk,DHM)或早产儿配方奶(preterm formula,PF)补充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对其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91例出生体重<1 500 g的VLBWI或ELBWI,根据MOM不足时早产儿补充喂养方式,分为DHM组(51例)和PF组(40例),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 2检验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结局。 结果:DHM组与PF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出生方式、母亲分娩年龄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HM组生后第14天喂养量显著大于PF组[(108.2±53.1)与(81.0±47.8)ml/(kg·d), t=0.78, P=0.020],但喂养量达120和150 ml/(kg·d)时间显著短于PF组[分别为(17.5±10.2)与(30.0±12.0)d和(22.1±13.3)与(32.3±11.9)d, t值分别为4.38和0.02, P值均<0.05]。与PF组相较,DHM组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比例较低[58.8%(30/51)与 100%(40/40), χ 2=21.88],PICC时间短[10.0(0.0~19.0)与29.0(17.0~40.5)d, Z=5.56; P值均<0.05]。DHM组输红细胞次数[0.0(0.0~2.0)与 2.0(1.0~3.0)次, Z=4.44, P<0.001]、晚发败血症发生率[23.5%(12/51)与 50.0%(20/40), χ 2=6.39 ,P=0.011]均低于PF组。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MOM不足时应用标准强化DHM进行补充喂养VLBWI或ELBWI可以更快实现全胃肠道内营养,降低PICC使用率并缩短置管时间,降低晚发败血症发生风险,减少红细胞输注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乳房爬行中寻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乳房爬行中寻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根据横断面研究公式及纳排标准纳入2020年3—9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阴道分娩的150例产妇及其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在乳房爬行中出现寻乳行为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按照孕产妇是否使用硬膜外镇痛分为镇痛与未镇痛2组,进行结局变量的分析。结果:成功乳房爬行的新生儿有81例,失败者有69例,其中94例产妇行硬膜外镇痛,56例未行硬膜外镇痛。使用硬膜外镇痛对乳房爬行及新生儿寻乳行为出现时间并无影响( P>0.05)。使用硬膜外镇痛产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测量工具(IBFAT)总分及喂养时机、觅食、吸吮、含住乳头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9(7,10)、3(2,3)、2(2,3)、2(1,2)、2(1,2)分,低于未镇痛产妇的10(8,10)、3(3,3)、3(2,3)、2(2,2)、2(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6.36~-4.32,均 P<0.05)。 结论:临床使用硬膜外镇痛时,医务人员需抓住用药最佳时机,注意持续监测使用药物时长及使用剂量,在发挥药物镇痛作用的同时,也需最小化不良结局,降低镇痛药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