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联因素对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MAS新生儿中,有21例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失败组),不良预后19.4%;成功组8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窒息史(OR=1.370)、羊水污染程度高(OR=1.563)均是影响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益生菌(OR=0.700)、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OR=0.770)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保护因素(均P<0.05),PaO2/FiO2预测新生儿MA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价值较高.结论:窒息史、羊水污染程度、补充益生菌、PaO2/FiO2均与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影响因素,PaO2/FiO2有一定预测价值,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生元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肠道微生态紊乱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的重要因素,合生元可有效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目的:探讨合生元制剂对IBS-D患者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3年5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试验组给予含有益生元和多种益生菌的合生元制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精神症状评分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腹部疼痛评分、自主排便次数、IBS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IBS-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粪便性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肠道菌群组成、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0.05),螺杆菌、志贺菌、紫单孢菌、瘤胃球菌科UCG-009丰度明显降低(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丰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合生元对IBS-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肠道菌群,减轻消化道症状,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罹患抑郁,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与预后不良.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组成、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宿主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肠-心/脑轴"已用于解释肠道微生物、血管疾病及情绪状态之间的联系,是心力衰竭与抑郁的重要共病基础.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迷走神经等在心力衰竭与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出地中海饮食、益生菌、菌群移植等具有改善微生物-肠-心/脑轴的潜力,为心力衰竭共病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生菌补充剂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益生菌补充剂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和联合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补充剂),每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脐血流阻力、肠道菌群结构、母婴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脉搏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舒张期比值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差值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不良妊娠率、不良新生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补充剂联合门冬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优化血糖控制,从而改善母婴结局,治疗过程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冷光源结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冷光源结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蓝光照射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冷光源结合益生菌治疗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在血清胆红素浓度方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48 h、96 h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采用冷光源结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病情,且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手术期益生菌治疗对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益生菌治疗对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后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行益生菌治疗设为试验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术中情况。(3)随访和术后情况。(4)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和辅助化疗启动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广义估计方程。 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为64(42~80)岁。80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施行胃癌根治术。试验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手术方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方式(Billroth Ⅱ吻合、Roux-en-Y吻合)分别为2、7、15、13例,19、21例,205(180~240)min,50(30~60)mL,6、34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6、12、16例,23、17例,218(190~251)min,50(43~60)mL,11、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U=683.00, χ2 =0.80, U=668.00、681.00, χ2 =1.87, P>0.05)。(3)随访和术后情况:8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3, P<0.05)。试验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化疗启动时间分别为3(3~6)剂、53(49~66)h、72(62~82)h、(72±18)h、6.0(5.5~7.0)d、26.0(25.0~28.0)d;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10)剂、66(60~88)h、94(82~112)h、(107±23)h、7.0(6.4~8.3)d、30.0(28.0~33.0)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471.50、432.00、343.50, t=-7.62, U=411.50、319.50, P<0.05)。(4)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情况:①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6±1.4)×10 9/L、(9.9±3.2)×10 9/L、(7.7±2.6)×10 9/L、(6.8±1.8)×10 9/L;对照组分别为(6.1±1.9)×10 9/L、(12.3±2.9)×10 9/L、(9.7±3.6)×10 9/L、(7.8±2.7)×10 9/L,满足球形检验( χ2 =4.17, P>0.05),采用主体内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6.61、10.45、4.56, P<0.05)。②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10%、76%±11%、73%±9%、69%±9%;对照组分别为56%±9%、84%±5%、79%±8%、74%±9%,不满足球形检验( χ2 =16.63, 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2.42、11.46、5.55, P<0.05)。③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分别为1.35(1.15~1.97)mg/L、14.94(8.24~21.22)mg/L、33.39(13.02~66.02)mg/L、18.36(8.27~60.43)mg/L;对照组分别为1.62(0.97~2.27)mg/L、24.03(10.42~36.52)mg/L、81.66(31.20~116.76)mg/L、46.84(28.30~80.26)mg/L,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Waldχ2 =145.74、9.48、9.90, P<0.05)。④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降钙素原分别为0.02(0.02~0.04)μg/L、0.08(0.06~0.12)μg/L、0.12(0.07~0.21)μg/L、0.09(0.06~0.15)μg/L;对照组分别为0.02(0.02~0.04)μg/L、0.14(0.07~0.71)μg/L、0.35(0.14~0.71)μg/L、0.24(0.10~0.48)μg/L,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Waldχ2 =62.88、14.71、18.33, P<0.05)。 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患者行围手术期益生菌治疗,可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炎性指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尽早行术后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肥胖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孕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女方原因中除输卵管因素外,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肥胖也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能够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本文通过结合有关肠道菌群的近期研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以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肥胖的潜在治疗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房微生物群与乳腺癌: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房组织之间存在不同的乳房微生物群。乳房微生物群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雌激素水平、脂质代谢、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调整饮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口服益生菌等可调节乳房微生物群,是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微生态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 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 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 P<0.05)和毛螺菌属(2.6%±5.7%比0.1%±3.4%, P<0.05)的丰度明显更高,而变形菌属(0.02%±4.2%比9.3%±14.4%, P<0.01)、肠球菌属(0.02%±2.3%比9.3%±19.6%, P<0.05)、拟杆菌属(24.7%±9.9%比29.8%±9.1%, P<0.05)和克雷伯菌属(0.4%±4.2%比3.9%±7.3%, P<0.05)相对更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表现为ACE指数更高[(293.30±44.00)比(218.75±33.83), t=102.069, P<0.001],Chao指数也更高[(318.40±41.99)比(250.00±46.38), t=77.818, P=0.028],Shannon指数更高[(3.36±0.29)比(2.43±0.34), t=9.657, P=0.001];而Simpson指数更低[(0.103±0.013)比(0.131±0.013), t=5.551, 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韦荣菌科、Selenemondales 及厌氧菌纲(均属于厚壁菌门)的菌株总体上对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差异的影响最大(LDA 值均>4)。 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提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肛瘘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添加益生菌对脓毒症患儿的远期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补充益生菌对脓毒症患儿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远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和益生菌组,每组50例。两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益生菌组口服或鼻饲益生菌0.5 g,每日3次,连用30 d;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另外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7 d和随访时测定两组脓毒症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4、IL-10)、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和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肺功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个脓毒症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各因素对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的影响。结果:最终安慰剂组死亡2例,失访4例;益生菌组死亡3例,失访5例。治疗7 d,两组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虽然益生菌组降低更为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期,益生菌组炎症因子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加,IL-4及IL-10水平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IL-4(ng/L):20.3±9.3比27.6±11.9,IL-10(ng/L):23.1±6.8比14.4±4.4,均 P<0.05〕,并伴有IgE水平明显下降(μg/L:53.0±15.6比64.2±16.9,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均处于逐渐回落状态,治疗7 d益生菌组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即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4.2±0.9)%比(5.3±1.2)%, P<0.05〕,且随访期间外周血及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水平〔外周血:(2.4±0.9)%比(2.9±0.8)%,诱导痰:(2.5±0.8)%比(3.5±1.0)%,均 P<0.05〕,并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接近;同时益生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包括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EF%:(91.3±4.8)%比(85.8±8.6)%,FEV1/FVC比值:(91.8±4.7)%比(87.2±7.4)%,均 P<0.05〕。虽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儿CVA累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260, P=0.613),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治疗、过敏史是NKT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 β值分别为0.584、0.601,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069~1.099、0.011~1.192, P值分别为0.027和0.046〕,而服用益生菌为缓解NKT细胞增多的独立性保护因素( β值为-0.984,95% CI为-1.378~-0.591, P=0.001)。 结论:在脓毒症儿童中,早期添加益生菌能促进NKT细胞及炎症因子的恢复,减轻其对患儿远期肺功能的损害,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