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成分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和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益肺清化膏质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多成分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综合评价益肺清化膏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批益肺清化膏(S1~S14)中党参炔苷、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黄芪紫檀烷苷、黄芪异黄烷苷、黄芪甲苷、去芹糖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3、鸡矢藤次苷甲酯、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的含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熵权TOPSIS法对14批益肺清化膏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化学计量学结果显示,14批益肺清化膏可聚为3类,编号S1~S6的样品为第Ⅰ类,编号S7~S10的样品为第Ⅱ类,编号S11~S14的样品为第Ⅲ类;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鸡矢藤次苷甲酯、黄芪甲苷、黄芪紫檀烷苷、党参炔苷、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桔梗皂苷E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熵权TOPSIS分析结果显示,14批样品的最优解的欧氏贴近度在0.152 9~0.736 6之间,以编号S14样品最高(0.736 6).结论 14批益肺清化膏中以编号S14样品的质量最优,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等8个成分可能是影响益肺清化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治疗咳嗽中成药的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治疗咳嗽中成药进行挖掘和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治疗咳嗽中成药的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录入Microsoft Exce1数据库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借助软件中一般统计法、文本挖掘、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166种中成药共有16种剂型,以丸剂、片剂、颗粒剂、合剂等为主,包含25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为甘草(51.81%)、桔梗(38.55%)、杏仁(31.93%)、黄芩(21.68%)等,治疗证型较多为风热犯肺证(27.88%)、痰热壅肺证(23.45%)、风寒袭肺证(14.16%)等,常用核心配伍包括“甘草+桔梗”“甘草+杏仁”“陈皮+甘草”等,挖掘得出新方组合“荆芥+连翘+薄荷+黄芩+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半夏+甘草+杏仁+麻黄+石膏”等6首.结论 治疗咳嗽的中成药核心为降气、化痰、止咳,佐以散寒、清热、补益肺肾.本研究可为临床辩证使用相关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阶段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特点和思路,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20年6月10日之前国家、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中医药治疗COVID-19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中药治疗COVID-19相关文献报道,通过Microsoft Excel对中药进行药类、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次统计分析,IBM SPSS20.0进行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及网络视图分析,来研究治疗不同阶段核心用药规律及探讨其合理性.结果 治疗COVID-19常用中药以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其药物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而四气五味以温、甘、苦、寒、辛、平为主;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石膏等;初期COVID-19的核心中药:杏仁、石膏、麻黄、生薏苡仁、苍术;中期COVID-19的核心中药:杏仁、甘草、葶苈子、大黄、石膏、桃仁,恢复期COVID-19的核心中药:甘草、北沙参、麦冬、茯苓、砂仁、陈皮、党参、法半夏.结论 中药治疗初期COVID-19以化痰止咳平喘、清热泻火、发汗解表为主,中期COVID-19以化痰止咳平喘、清热解毒、补脾益气为主,恢复期COVID-19以理气开胃、健脾益肺、养阴生津为主,与病机相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证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24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中医会诊首诊处方,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辨证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到本院病例方剂共100首,用药110味,总使用频次1432次.药物类别上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的四气统计中,寒性药物使用最多;五味当中,苦味药物使用最多;药物的归经统中计,肺经药物使用频数最多;病例辨证分型统计中,湿热毒郁肺证占比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次数最多的是在湿热毒郁肺证病例中的生石膏配伍麻黄.结论 我院中医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规律为:发病初起,治以解表宣肺、辛温散寒;病程前中期,治以疏解少阳郁热;病程中期,治以清热解毒、宣肺除湿;病程中后期,治以清热除烦、益气养阴;病程后期,治以清热除湿养阴;恢复期,治以健脾益肺、燥湿化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脾益肺膏方对小儿(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运脾益肺膏方对小儿(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运脾益肺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服用3个月,疗程结束后均进行9个月的随访,记录这1年内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临床症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水平;测量患儿治疗前与随访后身高、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的减少大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IgA、IgM、IgG的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完后治疗组患儿身高、体质量的增加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脾益肺膏方能有效增强小儿的免疫功能,强健肺脾,增加体质量,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缓解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芪蛭益肺颗粒成型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确定芪蛭益肺颗粒的成型工艺,建立芪蛭益肺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应用休止角测定仪分别测定浸膏粉和颗粒的流动性;以吸湿百分率、颗粒成型率、软材状态、制粒难易为考察指标,确定成型所用辅料、药辅比及润湿剂浓度;分别测定颗粒的溶化性、堆密度及临界相对湿度;采用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对方中的黄芪、酒黄精、制水蛭、清半夏、浙贝母、当归、化橘红、前胡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对芪蛭益肺颗粒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通过制粒改善了浸膏粉的流动性,确定最佳辅料为糊精,最佳药辅比浸膏粉 ∶ 糊精(1∶1);润湿剂为90%乙醇.处方中各味药薄层色谱斑点分离好,无阴性干扰;黄芪甲苷在0. 02502~0. 7005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 76%,RSD为0. 52%.结论 该成型方法成型率高,溶化性好,临界相对湿度升高,质量标准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芪蛭益肺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益肺化痰汤减轻哮喘脾虚证大鼠气道高黏状态的作用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益肺化痰汤减轻哮喘脾虚证大鼠气道高黏状态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55只8~9周龄、清洁级SD大鼠采用中医脾虚证复合西医哮喘动物建模方法制备哮喘脾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益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1只SD大鼠记为正常组.地塞米松组予0.087 5 mg·kg-1醋酸地塞米松灌胃,益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8、1.6、3.2 g·kg-1益肺化痰汤流浸膏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予10 mL·kg-1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共8周.观察各组一般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大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与黏液分泌状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2、Smad3、MUC5AC、MUC5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在体质量下降、肌肉消瘦、食量减少、饮水增多、肛温升高、倦怠少动及游泳耐力下降等脾虚证症状,同时伴随喘促、点头等呼吸困难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LF中IL-4和IL-13水平显著上升,IFN-y水平显著下降(P<0.01),气道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管平滑肌明显增厚、黏膜处存在大量上皮细胞增生、变形及脱落现象,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上升(P<0.01),气道可见大量杯状细胞增生、且形成大量黏液栓,气道阳性相对着色面积、TGF-β1、Smad2、Smad3、MUC5AC、MUC5B 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益肺化痰汤各剂量组BALF中IL-4、IL-13水平下降,IFN-y水平上升(P<0.05,P<0.01),气道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气管平滑肌增厚现象逐渐减少、黏膜处上皮细胞增生、变形及脱落现象逐渐减少,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下降(P<0.01),气道杯状细胞增生逐渐减轻,气道阳性相对着色面积、TGF-β1、Smad2、Smad3、MUC5AC、MUC5B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益肺化痰汤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肺化痰汤中、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上述指标改善益肺化痰汤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益肺化痰汤可减轻哮喘脾虚证大鼠气道高黏状态,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Smad3、MUC5AC、MUC5B表达,下调IL-4和IL-13水平,上调IFN-y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