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前儿童的同胞关系质量现状及其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现状,分析其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儿童早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2年4-6月在铜陵市三区一县抽取11所幼儿园多孩家庭1 448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父母版)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进行调查,由儿童监护人填写.结果 1 448名儿童同胞温暖得分为(3.725±0.658)分,同胞冲突得分为(3.453±0.675)分,同胞嫉妒得分为(3.770±0.796)分.大孩、年龄差≤5岁的儿童较易发生同胞冲突和同胞嫉妒.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分组相比,同胞温暖低分组(OR=2.015,95%CI:1.263~3.885)、同胞冲突中分组(OR=0.424,95%CI:0.258~0.697)和同胞嫉妒低分组(OR=0.387,95%CI:0.197~0.760)的儿童易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P<0.05).结论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良好;同胞关系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应尽早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庆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庆阳市715例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监护人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健康状况、患者人口学资料及患病治疗情况,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调查家庭负担现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影响因素.结果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疾病家庭负担FBS总分(22.42±13.11)分,中等及以上负担占50.57%,家庭经济负担最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学历、婚姻、每月花费药费、目前病情、服药情况、医疗保障情况、监护人健康状况、与患者关系、同住时间、家庭月收入是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庆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疾病家庭负担偏高,应重点关注患者病情不稳定、每月花费药费高、家庭收入低、监护人身体处于亚健康或患慢性病、与患者长期同住的家庭,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减少家庭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浙江省丽水市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调查浙江省丽水东部及中部地区小学儿童变应性鼻炎(AR)流行病学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22 年 1-7 月以浙江省丽水市东部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和中部云和县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或监护人发放儿童AR调查问卷,了解丽水东部及中部地区儿童AR的患病现状,分析儿童AR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浙江省丽水市东部及中部地区学龄儿童AR平均患病率为15.4%,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云和县患病率分别 22%、19.8%、7.5%、7.9%.鼻痒(48.4%)、鼻塞(34.5%)、喷嚏(28%)、眼痒(23.9%)是儿童最常见的鼻部症状.最常见的AR伴随疾病为湿疹(20.1%)、鼻窦炎(28.6%)、腺样体肥大(20.1%).多因素logistics 分析显示相较于居住的住宅建成时间 5~10 年,居住在建成时间>10 年(OR=1.447,95%CI:1.047~2.002)儿童的患病风险更高.男孩(OR=1.966,95%CI:1.530~2.528)、有变应性疾病家族史暴露(OR=6.341,95%CI:4.873~8.251)均是丽水地区儿童患病的危险因素;相较于家用空调制冷,家用风扇制冷(OR=0.485,95%CI:0.310~0.758)、家养绿植(OR=0.559,95%CI:0.407~0.769)、平均感冒次数<5 次/年(OR=0.678,95%CI:0.520~0.885)是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丽水市儿童AR的患病率存在区域性差异,莲都区、青田县儿童患病率高于缙云县、云和县.相比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于AR的影响更加复杂,应更深入研究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有助于减少儿童AR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4"或"5"?重度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临床并不少见,重度拇指发育不良对手和上肢功能都有明显影响。自从Buck-Gramcko发表了示指拇化术重建重度发育不良拇指的经典文献以来,该术式就成为治疗重度拇指发育不良的标杆,也被公认为是手外科历史上里程碑样的术式之一。Blauth分型及其各种改良分型都是希望在"保留发育不良拇指的重建手术"和"示指拇化手术"之间寻找一个分界点,反复强调的还是"能做示指拇化则做示指拇化"。但现实中,尽管人们有肤色、种族、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患儿家长或监护人都期待医生能尽量保留拇指,即使功能逊色一些。对他们而言,5个手指的整体外观是4个手指永远无法比拟的。过去10余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治疗近300例第一腕掌关节缺如的拇指发育不良患者,即使术前沟通再详细,并演示示指拇化后的"漂亮"照片,但看了保留拇指病例的术后照片后,仍有90%的家长"执拗"地选择了保留拇指。"4"或"5"不仅是数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很多临床问题都是如此。当医生的偏好与患者及家人的期待并不一致的时候,要更多倾听一些患方的心声。文章作者通过阅读拇指发育不良领域的主要文献,并总结北京积水潭医院近10余年治疗拇指发育不良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改良分型及重建策略,旨在对相关专业的医生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Ⅰ期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密切随诊与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Ⅰ期卵巢未成熟畸胎瘤(IMT)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密切随诊与辅助化疗之间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保留子宫和至少一侧附件)的Ⅰ期(Ⅰa期G 1除外)卵巢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由妇科肿瘤专家进行有关辅助化疗风险和获益的咨询,医师和患者及其监护人共同做出术后密切随诊或辅助化疗的决定。最终将患者分为密切随诊组和辅助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例Ⅰ期IMT患者,中位年龄为20岁(范围:3~39岁),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范围:1~254个月);密切随诊组40例,辅助化疗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甲胎蛋白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途径、肿瘤最大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40例密切随诊组患者中,仅1例初次治疗时接受卵巢肿瘤剔除术的Ⅰa期G 2卵巢IMT患者出现同侧卵巢的恶性复发;63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中,5例出现恶性复发,其中2例患者死于复发后疾病进展。密切随诊组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DFS)时间(分别为20、36个月)和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3、39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截尾值均为72个月;DFS: P=0.325,OS: P=0.278)。 结论:Ⅰ期卵巢IMT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接受与未接受辅助化疗患者之间的预后无显著差异。对于Ⅰ期卵巢IMT患者,在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进行密切随诊可能是相对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30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规律运动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有重要意义。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指导患儿进行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建议。本文整理了来自临床医师、患儿及监护人关于哮喘儿童进行运动的常见30个问题,并进行科普讲解,以期消除认识误区,明确科学运动的安全性和重要性,让每位哮喘儿童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成都地区住院儿童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成都地区0~14岁儿童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儿童手外伤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现代医院住院治疗手外伤的1 2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2例,女420例,年龄为(4.98±3.78)岁,年龄范围为0~14岁。对年龄分布、受伤时间分布、受伤场地分布、致伤原因构成、损伤类型构成等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结果:共纳入1 202例患儿,婴幼儿组(<3岁)占比最多(36.3%,436/1 202),初中组(12~14岁)占比最少(9.1%,110/1 202);3月份发病率最高(11.6%,139/1202),11月份发病率最低(6.6%,79/1 202);春季发病率最高(28.3%,340/1 202),秋季最低(22.3%,268/1 202);全天中18∶00~19∶59时段发病率最高(19.6%,236/1 202);家中是儿童手外伤发生的首要场地(71.0%,854/1 202);切割伤(38.9%,468/1 202)及挤压伤(29.4%,353/1 202)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在切割伤中主要为刀具损伤(59.8%,280/468),在挤压伤中主要为门挤压(73.9%,261/353);手指是最主要的受伤部位(85.5%,1 028/1 202),其中末节损伤最常见(55.7%,573/1 028);离断伤(41.0%,493/1 202)及血管神经肌腱损伤(38.6%,464/1 202)为主要损伤类型,在离断伤中末节离断最常见(91.5%,451/493),本组患儿因离断毁损伤行截指手术共15例(1.2%,15/1 202)。结论:儿童手外伤大多发生在家中,与刀具及门的相关性大,指尖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截肢(指)率低,总体预后较好。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重视家庭环境评估,特别是加强刀具的管控及采用保护门的装置可有效减少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院外心脏骤停不实施复苏相关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未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流行病学因素,以分析未复苏的原因和临床指征。方法:收集北京急救中心2020年1月至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未实施心肺复苏的OHCA患者,按照Utstein模式设计登记注册表,采用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 977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年龄≤80岁2 349例,年龄≥81岁3 628例,与低年龄组比,年龄较大组因疾病(97.0%)和家属放弃(99.4%)而未实施CPR的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有基础病80岁以上高龄老人在家发生OHCA概率大,现场目击者多为家属且不能够及时实施CPR,急救人员到现场后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间过长、已经明显死亡,家属或监护人会选择放弃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4近视儿童152例,根据患儿和监护人要求,分为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阿托品组72例,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80例,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观察2个组入组前和治疗后4、8和12个月的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及阿托品组的不适症状。结果:治疗12个月后,阿托品组的近视度数变化值为(0.46±0.42)D,明显低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70±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79, P<0.001)。阿托品组的眼轴长度增加量为(0.36±0.21)mm,明显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46±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83, P=0.004)。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中近视度数增加量小于0.50 D的比例分别为45%(28/70)和28%(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82, P=0.035)。阿托品组16例出现畏光症状,占22.9%,其中10例症状逐渐消失,6例逐渐减轻;3例出现视近模糊,占4.3%,并于用药2~4周内逐渐消失;1例用药1个月后出现眼痒、眼肿变态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 结论:中国大陆近视儿童规律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1年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且不适症状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湖北、安徽、江苏11个城市的109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将3~6岁的儿童纳入研究,共27 987名,回收有效问卷(问卷均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填写完成)27 200份。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父母行为量表"收集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并分析不同特征的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率的差异;以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父母支持/参与和强制/敌意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的关联。结果:27 20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35±0.96)岁,男性13 975名(51.4%),城市儿童24 634名(90.6%),独生子女17 916名(65.9%)。父母双方支持/参与均高占14.9%,均低11.9%;父母双方强制/敌意均高占15.2%,均低11.3%。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5%、9.5%、18.2%、24.5%、11.2%和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独生子女、居住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与父亲/母亲高支持/参与、低强制/敌意的学龄前儿童相比,父亲/母亲低支持/参与和高强制/敌意者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 P值均<0.05);与父母双方均高支持/参与、均低强制/敌意的学龄前儿童相比,父母双方均低支持/参与和均高强制/敌意者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 P值均<0.05)。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