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插管技术在预防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齿损伤是全身麻醉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患者术前存在牙列缺损,在全身麻醉气道管理过程中牙齿损伤风险较高。选择合适的插管技术并进行规范的临床操作对减少术中牙齿损伤尤为关键。近年来,可视化技术和新型插管技术均可应用于牙列缺损的患者。文章简述不同种类的可视喉镜、喉罩、纤维支气管镜、光棒等辅助插管设备的特点,以及在牙列缺损患者中应用上述辅助插管技术和复合插管技术进行气管插管的优缺点。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综述不同插管技术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插管技术用于临床,以期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牙齿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气道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气道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气道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气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气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气道评估时预测困难气道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气道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困难气道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 P<0.05)。 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气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23例精准定位及成功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定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35~82(55.0±12.7)岁。异物摄入患者排除咽喉部异物后,均采取食管CT确诊食管异物,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从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多个维度以及校正重建的MPR来定位异物的位置,根据异物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记录患者症状、并发症、异物种类、定位和手术方法以及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和SPSS 2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游走性食管异物23例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咽痛(20/23)、异物感(6/23)、声嘶(1/23)、转颈受限(1/23)、张口受限(1/23)等局部症状,也有发热(7/23)、纳差(1/23)、腹痛(1/23)等全身症状。异物种类为19例鱼刺,2例金属丝,1例绣花针,1例鸡骨。其中颈段食管腔外的游走异物为9例(39.1%);颈段食管肌肉层异物2例(8.7%);咽部游走异物12例(52.2%)。23例患者行颈侧切开取出异物21例,其中直接定位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1例,MPR和/或校正MPR准确定位腔外异物后第二次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0例,准确定位后支撑喉镜咽后壁黏膜切开异物取出1例,准确定位后气管镜异物取出1例。游走异物患者( n=23)与同期就诊的腔内异物患者( n=308)相比,摄入鱼刺[19(82.6%,19/23) vs. 133(43.2%,133/308), OR=7.31]、首次就诊时间超过24 h[20(87.0%,20/23) vs. 77(25.0%,77/308), OR=17.20]是食管异物游走至食管外的重要危险因素( P值均<0.05)。 结论:CT多平面重建能精确定位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给医生提供更直观的影像学证据,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基础。咽、颈段食管异物需要及早处理,否则容易发生游走,导致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会厌根入路杓间区神经鞘瘤切除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分析了2例杓间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例1患者声音嘶哑1年,咽喉部异物感,术前检查示杓间区占位,手术时先行支撑喉镜检查,术中冰冻怀疑为神经鞘瘤,再采用会厌根入路,切除杓间区肿瘤,修复创周黏膜,会厌复位缝合。例2患者声音嘶哑伴咽部不适,当地医院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并确诊为神经鞘瘤,术后2个月因复发转入我科,考虑既往手术史,直接采用会厌根入路切除,充分暴露、逐步分离并切除杓间区肿瘤,修复创周黏膜,缝合固定裂开的甲状软骨板。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患者发音良好,无复发。会厌根入路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异物手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疫情防控是目前国家各行各业的首要、紧急任务。该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及接触传播。儿童呼吸道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诊,高发年龄为1~3岁,常常引起气道梗阻,窒息,肺炎等并发症,部分可迅速危及生命。耳鼻咽喉科处理原则是急诊行直接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因手术操作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须与患儿近距离接触,术中患儿反应性咳嗽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结合手术操作的特点,总结了2019-nCoV防控期间呼吸道异物急症手术诊疗建议,供儿童耳鼻咽喉科同仁参考。由于疫情变化,以及对病毒的认知的变化,后期可能做相关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视喉镜用于胎龄32周内早产儿复苏气管插管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可视喉镜用于胎龄32周内早产儿复苏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生的胎龄<32周,出生后需行气管插管术的早产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喉镜组和可视喉镜组,每组42例。记录2组患儿声门显露情况、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及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直接喉镜组比较,可视喉镜组声门显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 P<0.05)。2组喉镜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和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可视喉镜用于胎龄32周内早产儿复苏气管插管术的效果优于直接喉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侧卧位I-scope气管插管优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麻醉时间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I-scope气管插管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能否优化术前麻醉时间。方法:2018年3—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拟行ESD的150例早期胃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SPSS 20.0随机数字分为3组,每组50例。SL组患者左侧卧位,使用I-scope气管插管;SS组患者平卧位,使用I-scope气管插管;MS组患者平卧位,Macintosh喉镜直接气管插管。主要观察术前非必需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成功后至内镜手术开始的间隔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的插管次数、相关并发症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SL组的术前非必需麻醉时间为(8.55±2.16)min,SS组为(10.44±2.43)min,MS组为(10.56±3.20)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08, P<0.001),SL组明显少于SS组( P<0.001)和MS组( P<0.001),SS组与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19)。SL组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6.0%(48/50),SS组为90.0%(45/50),MS组为92.0%(46/5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01, P=0.627)。患者术后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至返病房期间的咳嗽咳痰、口干、黏膜损伤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咽痛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75, P=0.028),MS组(38.0%,19/50)高于SL组(18.0%,9/50, P<0.05)和SS组(18.0%,9/50, P<0.05),SL组与S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左侧卧位I-scope气管插管用于ESD能有效优化术前麻醉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行气道评估,记录患者BMI、颈围、张口度、甲颏间距及改良Mallampti分级,并采用超声测量颞下颌移动度、舌下表面深度、舌颏间距和会厌深度。测量结束后,行麻醉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使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记录患者CL分级,以CL分级≥2b级作为困难喉镜暴露的标准。根据患者喉镜暴露的困难程度将其分为非困难喉镜暴露组(NDL)和困难喉镜暴露组(DL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各指标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结合约登指数确定预测喉镜暴露困难临界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NDL组比较,DL组BMI、会厌深度和改良Mallampti≥Ⅲ级比例升高,张口度和甲颏间距降低( P<0.05)。改良Mallampti分级和会厌深度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95%CI)分别为0.728(0.619~0.836)和0.833(0.743~0.924)。会厌深度临界值为2.125 cm时,其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71%和89.86%。 结论:超声测量会厌深度可较准确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喉肉芽肿的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形成的喉肉芽肿的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289例早期声门型喉癌内镜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后形成的32例喉肉芽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药物直接治疗组16例,另一组为观察再治疗组16例。两组用药皆为葡萄糖酸锌片剂(每片剂量70 mg,含锌10 mg)口服治疗,每次3片,每日2次。肉芽位于声带突者另加艾司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空腹口服。总疗程6~12周。结果:随诊复查电子喉镜,肉芽肿的形成时间均在术后2~4个月,其中观察再治疗组的16例患者观察随诊3个月肉芽无明显变化,之后再进行药物治疗,发现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反应相似,均在治疗3周后肉芽开始变小,治疗6~12周肉芽均消失而停药,肉芽无再发,治愈率100%(32/32)。有2例患者葡萄糖酸锌片剂口服治疗3周后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减量用药后不适消失。结论: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出现的喉肉芽肿,单独给予葡萄糖酸锌片剂或者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口服是一种有效、安全、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UE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患儿气管插管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