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耐药性监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监测中国华东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质谱或分子的方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菌株进行复核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依据2022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 M44s-Ed3和M57s-Ed4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判读.结果 共收集念珠菌3 026株,无菌部位分离菌株占65.33%,主要标本类型为血液38.86%和胸腹水10.21%.白念珠菌占比(44.51%)最高、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19.46%、热带念珠菌13.98%、光滑念珠菌10.34%和其他念珠菌0.79%.对测试的10种抗真菌药物:白念珠菌较为敏感,敏感率最低为93.62%,2.97%的菌株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SDD为2.61%,耐药率为9.42%,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90%;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SDD为92.01%,耐药率为7.99%,泊沙康唑、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NWT)分别为32.27%、48.24%,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90%;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分别为29.55%、26.24%,对泊沙康唑、伊曲康唑NWT分别为76.60%、21.99%,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率为2.36%.结论 华东地区念珠菌的分离率和菌种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对氟康唑有一定的耐药性,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非敏感率较高.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出现了对棘白菌素类耐药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真菌感染管理政策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真菌耐药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全球关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1份真菌病原体清单,鼓励各国提高其真菌学诊断能力,管理真菌感染并进行监测。我国作为全球最早发布和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始终高度重视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耐药控制问题和抗菌药物管理,在完善真菌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真菌病诊疗能力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真菌感染及耐药监测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未来,我国在新一轮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将进一步提高真菌病诊疗水平,减少真菌病的发生及真菌耐药性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1年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指导。方法:从本院检验系统中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泌尿道感染患者的4 748例尿标本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 748例尿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 0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12株(79.14%),革兰阳性菌210株(20.47%),真菌4株(0.39%)。病原菌占比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610株(59.45%)、屎肠球菌81株(7.89%)、粪肠球菌76株(7.41%)、肺炎克雷伯菌60株(5.85%)、彭氏变形菌51株(4.97%);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2%,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屎肠道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等的耐药率>9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可降低和控制细菌耐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0株耳念珠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耳念珠菌的分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耳念珠菌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和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3年9—12月10例临床患者分离的10株耳念珠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标本来源及患者预后。结果:分离的10株菌株质谱鉴定结果均为耳念珠菌,药敏试验提示10株耳念珠菌对氟康唑均耐药,3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均敏感;样本来源多样;除2例状态良好、1例病情稳定出院、1例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因病情恶化主动出院。结论:质谱能够准确鉴定耳念珠菌,耳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高,对棘白菌素无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离真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患儿所有无菌部位标本初次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条,进行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检测,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2规则及标准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自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236株真菌,来源于血液标本占64.0%(151株),脑脊液22.9%(54株),骨髓3.8%(9株),腹水3.8%(9株),胸水3.4%(8株)和组织2.1%(5株)。236株真菌中,前3位检出的分别为念珠菌属[175株(74.2%)]、新型隐球菌属[31株(13.1%)]和酵母菌属[9株(3.8%)]。念珠菌属中,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07株(61.1%)]、近平滑念珠菌[33株(18.9%)]、热带念珠菌[13株(7.4%)]。少见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根霉、外瓶霉均有检出。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100%敏感。结论:儿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主要地位。新型隐球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不容忽视。二性霉素B对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应加强儿科分离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监测,以有效控制深部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2021年中国华东地区临床分离侵袭性感染热带念珠菌耐药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我国华东地区2017—2021年临床分离侵袭性感染热带念珠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华东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ast China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Group,ECIFIG)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我国华东地区32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菌,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真菌实验室作为中心实验室,以质谱法复核菌株鉴定结果,采用ThermoFisher CMC1JHY比色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5-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两性霉素B的MIC,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27M44s-Ed3和M57s-Ed4判定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法和配对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热带念珠菌305株,主要标本来源为血38.0%(116/305)、腹水11.5%(35/305)、导管8.9%(27/305)和引流液8.9%(27/305)。其对氟康唑耐药率为32.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为28.5%,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交叉耐药率为28.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野生型占比分别为79.3%和29.2%。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耐药率、MIC 50、MIC 90、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野生型占比等五年间无显著变化。95.0%以上菌株对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但发现1株棘白菌素耐药的多重耐药热带念珠菌。唑类药物中,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艾沙康唑GM MIC相似,氟康唑GM MIC显著高于伊曲康唑( t=9.95, P<0.05)、泊沙康唑( t=9.99, P<0.05)和伏立康唑( t=10.01, P<0.05),而棘白菌素类药物中,阿尼芬净的GM MIC与卡泊芬净相当( t=1.17, P>0.05),均显著高于米卡芬净( t=11.56, P<0.05, t=4.15, P<0.05)。 结论:2017—2021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较为敏感,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持续呈高耐药水平,应加强对热带念珠菌的耐药性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学科携手共克微生物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微生物耐药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超级细菌”和“超级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病死率高,使临床治疗陷入困境。多学科携手动态监测新发、高发耐药菌的耐药演化规律、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技术、建立有效防控和遏制细菌耐药快速发展的综合防控策略迫在眉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实体瘤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实体瘤患儿化疗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非重症监护室(ICU)儿科病房住院化疗并留置外周静脉导管(PICC)及中央静脉导管(CVC)的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化疗3 361例次,累计置有PICC者及CVC者3 300例次,共送检导管血培养64次,发生CRBSI 24例次,其中4例次为真菌感染,CRBSI感染率为0.7%,真菌感染率为0.12%;共分离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株,占21.4%;革兰阳性菌9株,占64.3%;真菌2株,占14.3%;主要病原菌中(共24例次阳性,耐药12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2例)检出率分别为12.5%、29.2%、8.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敏感性为10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为0。结论:监测实体肿瘤患儿的CRBSI发生及病原学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提供早期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46家医院临床分离真菌的耐药性监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临床分离真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促进抗真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依托于山东省儿童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山东省46所医院1 030例患者的标本,剔除痰液和咽拭子标本,共1 030株真菌。分析菌株来源和类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真菌中,主要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38.74%,399/1 030)、热带假丝酵母菌(16.99%,175/1 030)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41%,169/1 030)等。儿童患者的主要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为(52.50%,63/12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12.50%,15/120)和热带假丝酵母菌(9.17%,11/120)等。成人患者的主要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36.37%,331/910),热带假丝酵母菌为(17.03%,155/910)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5.27%,139/910)等。主要假丝酵母菌在1至3月和8至12月的分离率远高于其他月份。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14%和7.43%,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50.44%。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29.05%、23.29%和48.6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06%、93.75%、94.44%。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表现出2.33%的剂量依赖性敏感率。对244株血液真菌分析显示,非白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占比为70.08%,在涵盖92.22%的病原谱中,氟康唑的敏感率为64.65%,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为68.88%,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88.75%,量化后获得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临床治疗真菌菌血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0.10%、74.69%和96.23%,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低于氟康唑。结论:主要的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他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基本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重度烧伤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男46例、女9例,年龄42(1,78)岁]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生物监测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API酵母菌鉴定试剂盒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情况。统计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真菌局部增殖部位分布,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分布,真菌种类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年间共送检4 839份血液样本,其中122份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52%。本组55例患者中8例死亡,病死率为14.55%;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导管真菌增殖居于首位。(2)本组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分布在住院≤1周[32.73%(18/55)]。(3)在检出的55株真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居首位(21.82%,共12株),光滑念珠菌居第2位(18.18%,共10株),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构成比共同居第3位(14.55%,共8株)。55株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4.5%~9.1%。(4)55例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其中有44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37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结论:本组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为住院1周及以内,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导管真菌增殖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居于首位,所有检出的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组真菌血流感染的重度烧伤患者均存在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