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修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EMBB)是眼眶内壁及下壁交界区域的特殊复合骨结构,该支撑结构对于眼眶及筛窦、上颌窦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复合骨折虽较单眶壁骨折发生率低,但具有更加明显的眼球内陷、双眼复视等临床症状。EMBB骨折的病理机制可能更加支持眶底扣压学说,即外力的挤压作用导致筛颌缝处骨膜撕裂、骨缝分离,眶内容由于挤压和重力作用形成"漏斗样"疝出,抑或挤压导致筛骨纸板、上颌骨上壁及筛颌板3处骨质受损断裂移位,造成眶壁大面积塌陷,眶腔明显扩大。近年来针对眼眶内壁及下壁联合骨折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而对于累及EMBB的眼眶爆裂性骨折专题研究报道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眼眶骨折修补技术仅能恢复两眶壁间的联系,而暂无整体恢复EMBB"支架"作用的方案。因此,如何恢复其支架作用,并恢复窦口-鼻道复合体对鼻窦的正常引流是今后EMBB型手术修复需要面临的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EMBB的解剖及骨折后临床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和手术修复方案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0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眶内壁与眶下壁联合的爆裂性骨折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眶壁骨折整复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骨折复位、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复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愈18例(85.71%,18/21),好转3例(14.29%,3/21),有效率100%。结论:睑缘下切口鼻内镜下经鼻导航整复眶内壁与眶下壁联合的爆裂性骨折疗效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眶内壁骨折手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面部外伤发生率的增加,眶骨骨折愈发常见,其中眶内侧壁最为菲薄,极易发生骨折,可引起视物模糊、复视、眼球内陷等并发症。眶内壁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为改善患者出现的眼球内陷、复视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本文主要对现阶段眶内壁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术式、修补材料等手术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肺机械通气联合损伤控制策略救治重度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头、颈、胸部及右上肢重度碾压伤合并休克、挤压综合征、创伤性凝血病(T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患者。患者女性,44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颈、胸部、右上肢等多处伴意识障碍1 h于2020年4月6日07:00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 ℃,呈嗜睡状态,右侧眼眶周围及右侧颊部肿胀、青紫,皮肤严重擦伤伴渗血,结合膜苍白,口唇轻度发绀,右侧胸廓塌陷畸形,伴有反常呼吸,胸壁皮肤大片青紫伴广泛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糖升高;尿常规示葡萄糖+++,尿隐血+++,尿蛋白+++,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凝血指标和血生化均异常;吸纯氧条件下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 2)降低。X线显示右侧肱骨远端及右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右肘关节脱位;CT显示右侧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壁凹陷性骨折。入院后应用单肺通气、气管切开和俯卧位通气等策略纠正氧合和ARDS;给予合理的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积极应用血制品控制大出血及TIC;根据患者伤情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实施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右上肢截肢术;之后行右侧中下肺切除、肺修补、肋骨内固定术;最后择期行右胸切痂创伤敷料覆盖中心负压吸引术及胸部"邮票"植皮术。经治疗后,患者脱离危险,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眶容积改变在筛骨垂直板眶内壁骨折重建术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眼眶容积变化在鼻内窥镜下筛骨垂直板眶内壁重建手术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使用自体筛骨垂直板进行眶壁骨折手术修复的眼外伤22例双眼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改善情况,同时记录CT影像学融合容积测量软件下双侧眼眶容积测量值,对比分析手术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球运动受限较前改善;术后6个月复视程度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前复视程度为0、Ⅰ、Ⅱ、Ⅲ、Ⅳ级分别有11、2、5、4、0只眼,术后复视程度为0、Ⅰ、Ⅱ、Ⅲ、Ⅳ级分别有21、1、0、0、0只眼);术后6个月患眼突出度(17.0±0.26)mm较术前(14.4±0.56)mm显著提高( t=26.37, P<0.001);术前患眼容积(33.98±0.93)ml较健眼(29.95±0.36)ml显著增加( t=19.91, P<0.001);术后6个月患眼容积(30.21±0.76)ml较术前患眼(33.98±0.93)ml显著降低( t=-19.91, P<0.001);术后患眼容积(30.21±0.76)ml与健眼(29.96±0.36)m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8, P=0.213)。 结论:应用影像学技术及相关软件测量筛骨垂直板眶内壁骨折重建术后眼眶容积较术前降低,"定量"评估手术通过松解眼眶骨折区域嵌顿的软组织完成骨折整复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骨额突、眶内壁骨折后出现纵隔气肿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1案例资料1.1案情摘要王某,30岁.2020年3月9日晚被人用拳头打伤右侧眼部及鼻部.伤后1 h查体:鼻背明显肿胀畸形,鼻腔见新鲜血迹,右侧鼻腔通气道甚小.当日CT检查示右侧上颌骨额突、眼眶内侧壁骨折,右侧眼眶内少许积气.次日,患者突发颌下及颈部皮下气肿,复查CT示:颌面部、喉部及颈部皮下积气,纵隔气肿,下颌骨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食道碘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出院查体:右眼视力正常,气肿已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鼻内镜辅助眶壁整复术治疗眶壁骨折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观察鼻内镜辅助眶壁整复术对不同部位眶壁骨折的修复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眶壁骨折整复手术患者60例,其中眶内壁、眶下壁和眶尖各20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辅助眶壁整复术治疗.术后3 d观察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突出度以及视力改善情况;对照术前、术后3个月骨折部位CT检查,评价眶腔骨架修复效果;记录手术部位有无感染及置入物是否移位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修复治疗后眼球运动受限完全消失,眼球运动受限治愈率为100%;复视治愈51例、好转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5.00%;患者术后均无眼球内陷,两侧眼球突出度差值均低于2 mm.60例患者整复重建手术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检查显示患者眶腔骨架完全修复51例,完全修复率为85.00%.患者置入物均未发生移位,术后切口未发生感染,均正常愈合.结论 鼻内镜辅助眶壁整复术对眶内壁、眶下壁以及眶尖等不同部位眶壁骨折患者的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内陷以及视力损害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鼻内窥镜手术及经鼻外径路手术治疗眼眶内壁骨折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对比鼻内窥镜手术及经鼻外径路手术对治疗眼眶内壁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30例眼眶内壁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窥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鼻外径路手术。比较2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临床疗效、术中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 05 );术前,2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无差异,术后1天、3天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相较于经鼻外径路手术治疗,在眼眶内壁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观察眼眶内壁骨折修复术后出现斜视的临床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观察眼眶骨折修复术后,患者出现斜视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9 年2 月 -2020年12月收治的眼眶内壁骨折修复术患者30例,随访观察患者复视、眼位、眼球运动等情况。结果: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斜视的临床表现,其中1例患者是共同性斜视,其眼球无运动障碍,2例患者是麻痹性斜视,其眼球运动受限,会出现复视的情况。结论:经分析,对于眼眶内壁骨折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术中谨慎、术后好好预防,方可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摘 要 观察眼眶骨折修复术后,患者出现斜视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9 年2 月 -202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外伤患者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与骨折的CT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外伤患者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与骨折好发部位的CT征象,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外伤患者的头颅CT资料,检出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及眼眶骨折患者共161例,包括眶内壁解剖性凹陷138例、眶内壁骨折23例,对其好发部位、CT表现(骨质异常、邻近关系、间接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解剖性凹陷好发于眼眶内侧壁中后部,骨折好发于前中部(P<0.05).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的CT表现为骨质凹陷/曲度改变,但骨折的CT征象为骨质断裂,伴有眶内积气、软组织肿胀、眼肌或脂肪疝等.结论 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与骨折的好发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CT征象的差异也较明显,可根据有无骨质断裂、眶内积气、软组织肿胀等进行鉴别,鉴别困难时需依靠临床表现、后期随访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