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手术整复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的手术整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处理的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鼻中隔矫正术、眼眶壁骨折整复术等对鼻面部畸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从以下3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1)鼻面部形态,由2位医生和患者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2)鼻腔通气功能客观评估,采用鼻声反射仪和鼻阻力仪进行检测,包括鼻腔最小截面积(MCA)、距前鼻孔7 cm的鼻腔容积(NV)、鼻腔吸气总阻力(TRi)和鼻腔呼气总阻力(TRe)。为了消除鼻黏膜肿胀带来的差异,按照外伤后至术前检查的时间将患者分为<7 d、7~14 d、>14 d 3组分别进行术前后比较。(3)鼻腔通气功能主观评估,采用鼻腔阻塞症状评估(NOSE)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0~20分,分数越高鼻阻塞症状越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术前和术后3个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男53例,女30例;年龄7~78岁,中位数为35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软组织切口均愈合良好,鼻面部形态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医生对鼻面部形态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患者分别为49例(59%)和34例(41%),自评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51例(61%)、29例(35%)、3例(4%)。术前<7 d(14例)、7~14 d(28例)、>14 d(41例)组MCA分别为(0.43±0.10) cm 2、(0.51±0.15) cm 2、(0.50±0.14) cm 2,NV分别为(9.76±2.20) cm 3、(12.40±4.15) cm 3、(12.40±3.87) cm 3,TRi分别为(1.93±0.28) kPa·L -1·s -1、(1.96±0.24) kPa·L -1·s -1、(1.96±0.23) kPa·L -1·s -1,TRe分别为(2.02±0.35) kPa·L -1·s -1、(2.08±0.38) kPa·L -1·s -1、(2.08±0.34) kPa·L -1·s -1;术后3个月,3组MCA分别为(0.48±0.08) cm 2、(0.56±0.15) cm 2、(0.56±0.14) cm 2,NV分别为(11.56±2.49) cm 3、(14.40±4.50) cm 3、(14.41±4.24) cm 3,TRi分别为(1.74±0.19) kPa·L -1·s -1、(1.78±0.15) kPa·L -1·s -1、(1.78±0.14) kPa·L -1·s -1,TRe分别为(1.73±0.24) kPa·L -1·s -1、(1.79±0.24) kPa·L -1·s -1、(1.79±0.22) kPa·L -1·s -1。3组术后3个月MCA、NV均大于术前( P均<0.01),TRe、TRi均小于术前( P均<0.01)。术后3个月,NOSE量表评分为(4.1±1.2)分,显著低于术前的(10.5±1.8)分( P<0.01)。 结论: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医生术前准确判断上颌骨额突区骨折所造成的鼻面部形态和功能上的缺陷,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患者在行骨折整复术后鼻面部外观和鼻腔通气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骨额突、眶内壁骨折后出现纵隔气肿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1案例资料1.1案情摘要王某,30岁.2020年3月9日晚被人用拳头打伤右侧眼部及鼻部.伤后1 h查体:鼻背明显肿胀畸形,鼻腔见新鲜血迹,右侧鼻腔通气道甚小.当日CT检查示右侧上颌骨额突、眼眶内侧壁骨折,右侧眼眶内少许积气.次日,患者突发颌下及颈部皮下气肿,复查CT示:颌面部、喉部及颈部皮下积气,纵隔气肿,下颌骨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食道碘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出院查体:右眼视力正常,气肿已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内镜辅助精准治疗上颌骨额突骨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梨状孔入路内镜辅助精准治疗上颌骨额突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3 月 43 例因上颌骨额突骨折于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进行内镜辅助下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行梨状孔入路鼻内镜下上颌骨额突骨折复位术.观察患者外形、鼻功能恢复情况及满意率.结果 43 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鼻外观未发现不对称及塌陷,无通气障碍等情况;患者术后满意率约 95.35%.结论 梨状孔入路鼻内镜下上颌骨额突骨折复位术暴露精准、显示清晰、复位准确,可以减少继发性鼻畸形和延展手术时机,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鼻面部骨折的功能性整形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鼻面部骨折常见的类型是鼻骨骨折和鼻眶筛骨折.鼻骨骨折占面部外伤骨折的第一位,为达到形态复位和解剖复位的要求,鼻骨骨折治疗方法有鼻骨闭合复位术、鼻内切口开放鼻骨复位术、鼻骨矫正术以及内镜辅助下的各种术式.鼻眶筛骨折常累及鼻骨、上颌骨额突和筛骨,其诊断和治疗都较为复杂;在治疗中如合并有颅脑损伤,必须把抢救生命放在第1位.除了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面部形态外,导航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个新的辅助手段.本文就鼻面部骨折的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技术进展做一述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部外伤性骨折50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提高鼻部外伤性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鼻部外伤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整复方法及疗效.结果:治愈41例,好转9例.结论:详细检查(包括常规X鼻骨侧位片)部分患者同时行C T扫描,明确单侧或双侧鼻骨骨折,注意鼻中隔、上颌骨额突有无骨折,鼻骨骨折闭合复位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对效果不理想者,需行开放式复位,伴鼻中隔骨折偏曲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麻鼻内镜术后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胃扩张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鼻外伤后鼻塞伴鼻畸形7天于2018-08-27入院,专科查体见鼻梁左偏,右侧鼻背塌陷,鼻中隔“S”形偏曲,入院诊断为“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鼻畸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心肺疾病及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术前完善肺CT、心电图、心脏超声、生化全套等检查无异常.于2018-08-29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双侧鼻腔填塞膨胀海绵.术后2小时,患者主诉自回病房起出现憋气,呼吸不畅,不能深喘,伴有口干舌燥,值班医师考虑患者双侧鼻腔填塞后不适应经口呼吸,与患者沟通后进行解释及安慰,予以经口导管吸氧,4L/min.30分钟后,患者主诉吸氧后憋气仍不能缓解,且进行性加重,自觉平卧位略有改善,坐位憋气加重.值班医师遂予心电监护,提示血压波动在140~150/90~100 mmHg,心率90~ 100次/分,发现该患者在吸氧4 L/min情况下,SpO2在85%~ 88%之间.追问患者无胸痛,无肩部或背部放射痛,查体发现患者呼吸较浅,无明显三凹征,剑突下胀满不适,四肢末梢出现明显的环形红斑,但无明显瘙痒(图1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碘仿纱条为支撑材料经鼻内镜鼻窦入路治疗成人眶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以碘仿纱条为支撑材料经鼻内镜鼻窦入路治疗成人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57例,女19例,年龄18~57岁,平均38.1岁.拳击伤44例,车祸伤17例,摔伤8例,外物砸伤7例.左侧伤63例,右侧伤13例.眶下壁骨折49例,眶下壁合并眶内壁骨折16例,眶内侧壁骨折11例.合并鼻骨骨折1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鼻中隔骨折5例,上颌窦骨折5例,颧骨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鼻中隔血肿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复视及眼球内陷(两眼相差最小2 mm,最大达6 mm),26例出现视力下降.经鼻内镜鼻窦入路治疗眶内壁和(或)眶下壁骨折,以碘仿纱条作为支撑材料填塞3周.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复视状态、视力情况,双眼球突出度以及是否伴有眶内及颅内并发症等.结果 随访3~51个月,平均11.7个月.术后3个月时评估疗效,眼球凹陷恢复满意(双眼球突出度相差均稳定在2 mm以内).71例复视完全消失,4例第1眼位无复视,向上注视时有部分复视,对患者生活影响有限,患者接受;1例患者术后复视恢复不满意.伤后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均恢复伤前水平.未发生眶内及颅内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镜鼻窦入路眶下壁和(或)眶内侧壁骨折整复术视野开阔,钝性复位眶内容,避免眶内结构的新创伤.碘仿纱条经济、长度调节便利、支撑确切、有效预防感染,且为非永久性留置,避免了长期植入材料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881例鼻骨骨折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鼻骨骨折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概括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2 881例鼻骨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用Fred分型方法对鼻骨骨折进行分型,采用SPSS 25.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鼻骨骨折男女比例为2.44∶1,总体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9~29岁组鼻骨骨折患者最多(35.54%).交通事故伤发生率最高(33.84%),其次是暴力打击伤(24.12%).统计分析表明,鼻骨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患者多于单纯性鼻骨骨折患者,Ⅱ型鼻骨骨折患者明显多于其他骨折类型患者.对单纯性鼻骨骨折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发生单纯性鼻骨骨折的相对危险度较低.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生单纯性鼻骨骨折的风险降低.相对于车祸伤而言,病因为暴力伤、运动伤、撞伤时,发生单纯性鼻骨骨折的相对危险度较高.结论:鼻骨骨折住院患者在个体特征、创伤原因、部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深入展开相关防治性的策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鼻骨CT三维成像技术辅助鼻骨骨折的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讨鼻外伤后鼻骨骨折的诊断及评估方法,以及三维CT成像技术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鼻骨骨折患者255例,均接受鼻骨CT扫描检查,并在计算机系统上予以三维重建,对重建后的CT图像进行观察、测量及评估,分析鼻骨骨折的形态特点,评估面部其他骨性结构受累情况.结果:255例鼻外伤患者均有外伤性鼻骨骨折,其中单纯鼻骨骨折71例(27.8%),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143例(56.1%),其他部位骨折41例(16.1%).外鼻骨折分型:Ⅰ型(单侧鼻骨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91例(35.7%),Ⅱ型(双侧鼻骨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21例(8.2%),Ⅲ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143例(56.1%).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214例(83.9%),采用局部麻醉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同时行鼻中隔手术者77例(30.2%).结论: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鼻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形、骨折形成的碎片数量等信息,并对畸形予以定量分析,在鼻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