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 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福建省龙岩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福建省龙岩市糖尿病居民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7个县市区的112个镇街中纳入社区慢性病随访管理系统的糖尿病患者10 061例作为目标调查人群.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全身检查及视力和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检查.剔除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均缺失者762例,不能窥清眼底者507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8 792例.DR诊断及分型参照2019年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单眼或双眼DR者均作为1例纳入DR患病率统计;双眼DR以程度较重眼进行DR分级.按有、无DR对受检者进行分组;以平均年龄67岁为界分为年龄≤67岁组、>67岁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与患病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R的影响因素.结果 8 792例受检者中,检出DR 888例(10.1%,888/8 792)(DR组);无DR 7 904例(89.0%,7 904/8 792)(无DR组).与无DR组比较,DR组患者FPG(Z=-12.448)、糖尿病病程(Z=-18.936)、收缩压(Z=-4.237)、舒张压(Z=-2.881)、体重指数(BMI)≥24 kg/m2者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高血压(x2=11.450)、高血脂(x2=5.100)、肾脏疾病(x2=7.039)、糖尿病家族史(x2=5.0.25)以及是否规律用药(x2=66.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7岁组、>67岁组分别为4 688、4 104例.年龄≤67岁组中,不同FPG水平(x2=111.754)、糖尿病病程(x2=231.658)、BMI(x2=12.404)、收缩压(x2=17.912)、是否规律用药(x2=40.727)以及有无高血脂病史(x2=6.816)、高血压病史(x2=6.775)者DR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7岁组中,不同FPG水平(x2=59.916)、糖尿病病程(x2=128.362)、收缩压(x2=5.183)、是否规律用药(x2=22.097)以及有无肾脏疾病(x2=6.251)、糖尿病家族史(x2=4.967)者DR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运动习惯、有无心脏病史、有无其他疾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间DR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7岁者,FPG[比值比(OR)=1.074,95%可信区间(CI)1.046~1.102]、糖尿病病程(OR=1.088,95%CI 1.071~1.106)、收缩压(OR=1.007,95%CI 1.001~1.013)、肾脏疾病(OR=3.617,95%CI1.268~10.320)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67岁者,FPG(OR=1.088,95%CI1.067~1.110)、糖尿病病程(OR=1.108,95%CI 1.091~1.125)、收缩压(OR=1.008,95%CI 1.003~1.013)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24 kg/m2(OR=0.934,95%CI0.908~0.965)是DR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是否规律用药、高血压、高血脂均为DR发生的可疑混杂因素.结论 福建省龙岩地区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10.1%;FPG、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为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否规律用药、高血压、高血脂为DR发生的可疑混杂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眼底造影特征和激光扫描眼底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01/2023-01确诊的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138眼(其中24例为双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ICGA)、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血化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斑点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白细胞抗原B27、风湿系列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RPR及TPPA阳性,其他化验检查阴性,确诊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44±13.1岁,男 59 例(51.8%),女 55 例(48.2%),单眼 90 例(78.9%),双眼24例(21.1%),其性别、婚姻以及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盘充血以及后极部视网膜灰黄色混浊;FFA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黄斑周围点样弱背景荧光、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染色、视网膜RPE荧光积存以及视盘染色或强荧光;ICGA以及OCT特征主要表现为晚期后极部鳞状弱荧光,FFA与ICGA之间的关系对称一致,OCT显示玻璃体高反射点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凸起.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4岁,单眼发病多见,患者性别、婚姻、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玻璃体灰白色细胞,后极部视网膜混浊增厚感、灰黄色改变,正确识别OCT、FFA、ICGA特征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早期正确诊治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底影像学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适应光学(AO)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与眼底相机、扫描激光检眼镜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设备相结合,可对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成像.目前,AO技术已应用于各种眼底疾病,包括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炎性疾病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的早期诊断、管理和监测.视网膜细胞和结构的可视化对于理解眼底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以及监测其病程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AO技术的应用为眼底成像带来了重大突破,然而AO技术的普及还存在扫描范围和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等局限性.全面了解AO技术为眼底成像提供更新视野,有望推动AO技术的眼科临床应用,使眼底影像水平达到细胞级的"眼底活体成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葡萄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葡萄膜淋巴瘤的主要类型.原发性葡萄膜MALT淋巴瘤极为罕见,具体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多种病因相关.原发性葡萄膜MALT淋巴瘤表现多样,有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方式综合诊断.超声检查可发现其特征性均质低回声病灶,伴血流信号.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成像及眼底血管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都可协助诊断,但最终需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该病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化学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MALT总体预后良好.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发病率极低,导致易被误诊.一旦治疗延误,将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丧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7/10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85眼,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组23例30眼,传统超声乳化组42例55眼.于术前,术后1 d,1 mo均行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均较术前改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术后1 d,1 mo,飞秒激光辅助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增加(均P<0.05),而传统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均无差异(均P>0.05);传统超声乳化组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和视盘区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而飞秒激光辅助组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眼底视网膜血管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诺莫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诺莫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12月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组织、兴海县人民医院和同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对平均海拔约3 000 m的兴海县、同德县≥40岁藏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直接眼底照相和健康宣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每天日照时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般情况。采用 χ2检验筛选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D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AMD预测诺莫图并对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 结果:本次调查实际受检人数为1 223人,检出AMD患者190例,AMD患病率为15.54%。高龄、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日照时长、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AMD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龄是AMD的高危因素( OR=20.183,95% CI:9.536~29.805, P<0.001),其次是日照时长( OR=3.785,95% CI:1.581~8.721, P<0.001)。诺莫预测模型显示,当评分>150分时,患者可能出现AMD的概率为50%。决策曲线表明,当阈概率>25%时,预测发生AMD的概率与实际AMD发生率一致。 结论:高龄、久居高原地区、长时间日照、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AMD的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长时间居住在高原地区并且阳光暴露时间长的高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造成早产儿视力损伤甚至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及时的检查、诊断和干预能有效预防ROP进一步恶化。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对ROP的诊断存在主观性强、筛查效率低、不同区域筛查普及率差异大、儿童眼底病医师严重不足等问题。人工智能(AI)在ROP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作为人工诊断的辅助工具或者作为一个自动化的ROP诊断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ROP诊断的效率和客观性,扩大筛查的覆盖面,实现筛查的自动化和诊断结果的量化。在全球重视医学影像AI发展和应用的大环境下,开发更准确的诊断网络,探索更有效的AI辅助诊断方法,增强AI辅助诊断的可解释性,可以更快推动ROP的AI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及AI产品的落地,促进ROP诊断和治疗行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视功能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视功能及眼部疾病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至3月纳入北京市朝阳区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92例(584只眼)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资料,其中男性235例,女性57例;年龄2~18岁。检查所有患儿主观远、近视力、近立体视、客观视力、屈光度数、眼前节和眼底。另纳入健康幼儿及学生300人作为对照,年龄2~18岁,检查主、客观视力和屈光度数。对ASD合并不同智力障碍程度患儿进行分析,视力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进行计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儿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584只眼中,屈光不正272只眼(47.22%),散光260只眼(45.14%),远视29只眼(5.03%),近视10只眼(1.74%),弱视危险因素47只眼(8.16%)。292例患儿中斜视20例(6.85%),色弱3例(1.03%),外眼异常4例(1.37%)。211例患儿完成了近立体视检查,其中100″及以内者54例(25.59%),200″~900″者157例(74.41%)。272只屈光不正眼中,157只眼(57.72%)需矫正而未矫正。患儿主观、客观视力分别为0.22(0.10,0.35)和0.10(0.00,0.22);不同性别的ASD合并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患儿远近视力、客观视力、屈光度数、近立体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段ASD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1.453, P<0.001),合并中度智力障碍患儿主观远、近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08,-4.503; P<0.001),客观视力、屈光度数、近立体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儿童的主观远视力和客观视力分别为0.10(0.00,0.22)和0.00(0.00,0.10),屈光度数为0.25(-0.25,0.50)D,与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比较,主观远视力及客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527,-10.393; P<0.001),屈光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74 ,P=0.203)。 结论: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主、客观视力均低于健康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眼病的患病率和未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所患的屈光不正中以散光为主,且矫正和治疗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视野检查以及全身肺部CT、实验室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口服甲钴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6例。随访时间4周。回顾分析患眼临床表现和多模式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12例24只眼中,男性1例2只眼,女性11例22只眼;年龄(29.00±5.17)岁。出现流感症状并确诊COVID-19至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的时间为1~2 d。急性期(COVID-19后出现眼部症状至就诊时的病程1~5 d)、进展期(病程>5 d)分别为5例10只眼和7例14只眼。患眼BCVA 0.02~0.9。肺部CT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患眼黄斑区均可见片状深红色病灶;IR表现为黄斑区弱反射灶;OCTA表现为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降低16只眼。OCT检查,急性期可见外核层(ONL)和(或)外丛状层(OPL)强反射带伴其下椭圆体带(EZ)、嵌合体带(IZ)弱反射;进展期部分ONL变薄,EZ、IZ连续性中断。横断面(en-face)OCT检查,急性期ONL/EZ可见边界清晰的强反射区域;进展期ONL/EZ无强反射区域,仅见EZ/IZ与IR所示大小形状一致的弱反射区域。随访期间,急性期5例患者均主诉视力提高、暗点缩小;进展期7例患者视力及视野变化不明显。急性期10只眼,OCT B扫描1周内ONL、OPL强反射带逐渐消失;en-face OCT可见ONL/EZ强反射灶在1~2周内逐渐缩小消退,始终可见EZ/IZ大小形态基本不变的弱反射区。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IR弱反射病灶;OCT急性期ONL、OPL强反射带,进展期EZ、IZ连续性中断;en-face OCT急性期ONL/EZ可见强反射区域,并可观察到1~2周内逐渐缩小消退,任何时期均可见EZ/IZ与IR所示大小形状一致的弱反射区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