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模式的建立与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玻璃体腔注药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慢性眼底病的治疗方式。《"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提出,需聚焦眼底病等重点眼病,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因此,探讨如何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玻璃体腔注药服务流程,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规范化管理水平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一定的意义。遵循《我国视网膜病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针对建立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模式及其组织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环节,我国眼底病及相关领域专家通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为建立适合我国眼科国情的玻璃体腔注药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眼底病诊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眼底病患者群体基数庞大,这一现象在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影响下显得尤为突出,患病人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当前社会公众对眼底病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基层筛查网络亟待完善,诊疗覆盖率不足,且疾病晚期治疗手段受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眼底病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欠佳,致盲率居高不下。同时,眼底慢性疾病的特性决定了其需要长期、系统化的管理与治疗,但现实中患者往往面临沉重的随访负担,较高的失访率又进一步限制了诊疗效果的充分实现。鉴于此,《"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了加强眼底病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眼底病慢病管理模式,包括搭建科学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从根本上降低因眼底病导致的视力丧失比例。为此,我国眼底病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组织深入全面的专题研讨,并运用改良版德尔菲法进行集体决策和意见征询,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共识性的指导建议。这些宝贵的专业见解将有力推动我国建立适宜的眼底病慢病管理体系,保障眼底病慢病患者获得长期、规范的医疗服务,为改善眼底病整体防治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亟待探索和建立眼底病慢性病管理模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眼底病已成为影响日常生活的主要眼科疾病,虽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与其他慢性病管理相比,眼底病患者的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眼底病患者的管理探索、建立眼底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患者对眼底病的知晓度和治疗随访的依从性,是目前眼底病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各眼科中心要加强科学普及教育,建立区域协作网络,扶持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培养人才,加强培训,促进眼底病的规范化治疗,规范眼底影像检查、诊断,推动眼底慢性疾病诊疗同质化建设。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联动会诊转诊能力,通过系统的眼底病管理和干预,使大量眼底病患者得到早期筛查、确诊、规范化持续治疗和系统性管理,提高广大眼底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是国家"十四五"眼健康规划明确作为未来五年中国眼健康需要关注的重点眼底病种。推动DR的全程化系统性管理,构建DR慢性病管理体系,是下一步全国眼健康工作的关键。需要通过各层级医疗保障体系共同作用,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政策,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和流程,加强科学宣教提升患者及医生的疾病认知,更新权威中国DR指南规范诊疗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DR慢性眼病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希望经过"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落实,能够大大降低中国DR导致的低视力和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我国眼底病患者的现状和《"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对加强眼底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我国眼底病领域的专家通过深入全面的专题研讨,并运用改良版德尔菲法进行集体决策和意见征询,最终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眼底病慢病管理指导建议。本共识包含了眼底病慢病管理的相关定义、治疗方案、随访频率等关键内容,明确提出了完善眼底病慢病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并阐述了建立眼底病慢病管理线上远程平台的优势及可行性,以协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及随访。本共识将为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和长期规范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社区筛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早期筛查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有效手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的重点关注的慢病之一。建立高效实用的社区筛查模式是完成早期筛查的有力保障。规范筛查手段、筛查人员职责、设备配置、转诊条件、筛查可持续化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我国眼底病及相关领域专家通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社区筛查模式、提高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率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散瞳和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在眼底病筛查中的优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与金标准荧光造影比较,评估免散瞳眼底照相及散瞳眼底照相作为眼底筛查诊断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4个街道纳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档案的患者276例,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筛查.在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屈光检查之后,对所有参检人员分别进行双眼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双眼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由专业人员集中阅片并给出检查报告.可疑眼底病患者,预约相应的专科完成进一步诊治.结果:共计276例接受眼底病筛查,双眼分别进行免散瞳及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共得到1104张彩色眼底图片,其中1056张(95.65%)眼底像可用于分析.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获得的眼底图片中,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408张,基本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116张,不能评估的眼底图片28张;散瞳眼底数码照相获得的眼底图片中,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432张,基本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100张,不能评估的眼底图片20张.经卡方检验,两种方式获得的眼底图片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眼底荧光造影(FFA)相对比,以DR Ⅰ期作为临界值,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的诊断特异性是95.71%,诊断敏感性是93.56%;散瞳眼底数码照相的诊断特异性是95.43%,诊断敏感性是98.02%;两种筛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R Ⅱ期作为临界值,免散瞳眼底照相对DR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35%和93.44%;散瞳眼底照相对DR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81%和98.36%;两种筛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与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均可用于眼底病筛查诊断.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更加简易、快捷,适合大规模筛查时使用.散瞳眼底照相对于疾病的跟踪随访更能提供详细的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