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35例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49例)和无并发症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脊柱转移瘤衰弱指数(MSTFI)评估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衰弱程度,比较不同衰弱程度脊柱转移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衰弱、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单独及联合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ASA分级、衰弱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白蛋白(ALB)、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中,无衰弱25例,轻度衰弱55例,中度衰弱38例,重度衰弱17例.不同衰弱程度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衰弱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总住院时间长于无衰弱和轻度衰弱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r=0.35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衰弱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衰弱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703(95%CI:0.611~0.796),ASA分级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575(95%CI:0.476~0.674),二者联合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713(95%CI:0.622~0.8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衰弱的发生率高,重度衰弱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衰弱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8 021例体检女性,均接受HPV DNA、E6/E7 mRNA和TCT单项或多项检测,记录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检出情况.以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结果 TCT、HPV DNA、E6/E7 mRNA对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8%、26.9%、29.7%.各方法单独检测时,TCT单独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特异度最高(85.53%),但灵敏度最低(28.44%),HPV DNA单独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60.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时,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81.75%),特异度最低(26.34%),TCT+HPV D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特异度(61.08%)和阴性预测值(57.11%)最高,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与HPV DNA+E6/E7 mRNA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灵敏度高于TCT+E6/E7 mRNA联合检测,特异度低于TCT+E6/E7 mRNA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DNA检测适合作为女性健康体检者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E6/E7 mRNA与TCT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进一步检查的优选.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优选方案,联合检测对提高阳性率及降低假阳性率有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癌筛查女性健康认知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两癌筛查女性健康认知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我院两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两癌筛查的92例35~64岁适龄妇女进行研究,依据筛查对象的情绪状况,分为情绪正常组(n=52)和合并焦虑抑郁组(n=40).记录两组女性无助、接受和感知获益评分,观察两组女性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癌筛查女性健康认知情况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 两组女性健康认知比较,合并焦虑抑郁组接受和感知获益评分显著低于情绪正常组,无助评分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P<0.05);两组女性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合并焦虑抑郁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无助与SDS评分、SAS评分呈正相关,接受和感知获益与SDS评分、SA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两癌筛查女性的健康认知情况与焦虑、抑郁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健康认知程度较低的女性更易出现焦虑、抑郁,需要临床给予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130例胃癌患者分为转移组(n=21)和非转移组(n=10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吸烟史、病灶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浸润情况、脉管及淋巴管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病灶位于远端胃、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浸润深度M2以上、神经浸润、脉管及淋巴管浸润均是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吸烟史、病灶位于远端胃、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浸润深度M2以上、神经浸润、脉管及淋巴管浸润均是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以降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并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均开展1年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43)、未复发组(n=8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的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均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患者BMI、病程、家族史、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状况均为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将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应对营养失衡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复发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器学习优化能谱CT预测胃腺癌的浸润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ML)算法结合能谱CT定量参数和临床模型在预测胃腺癌(GAC)患者淋巴血管浸润(LVI)和神经周围浸润(PNI)的潜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GAC患者114例.研究参数涉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T-TN分期、CT评估壁外血管浸润(CT-EMVI)以及能谱CT定量参数.通过WEKA软件的Best-First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并运用贝叶斯网络(BN)及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模型.结果 相较于LVI/PNI阴性组,LVI/PNI阳性组中CT-T3~4期、CT-N阳性、CT-EMVI阳性、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72-4和CA19-9]更为常见,能谱CT参数也更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特征选择,关键变量包括CT-T分期、CT-EMVI、VP-NIC和EP-70 keV CT值.基于这些变量,分别使用BN和SVM构建临床参数模型、能谱CT参数模型和混合模型,共6个模型.6个模型均展现了高预测性能,无过拟合现象.BN的混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AUC值为0.890~0.933,Delong检验显示其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优势(P<0.05);而SVM的混合模型与另外2种模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临床和能谱CT参数的ML模型能够高效能评估GAC患者的LVI和PNI状态,其中BN混合模型的准确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社区居民肠镜筛查结果,为评价和优化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成都市龙泉驿地区按照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判定为初筛阳性,并在我院完成全结肠镜诊断性检查且获取病理检查结果的城市社区人群1 5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镜诊断结果,分成病变组和正常组,病变组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分为结直肠癌组、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性别、年龄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初筛阳性人群1591例,肠镜诊断正常组965例、病变组616例,病变检出率39.35%,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47.27%vs 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8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32.432,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年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的检出率随时间(2019~2023年)呈上升趋势(x2趋势=75.757,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时间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镜诊断病变组626例经病理学诊断发现:结直肠癌3例,检出率0.19%;癌前病变228例,检出率14.33%;良性病变395例,检出率24.83%.癌前病变检出率以60~69岁年龄组最多,良性病变检出率以≥70岁年龄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阶段施行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能有效识别高风险群体、准确检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控制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二级预防措施,为公共健康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基化检测用于卵巢癌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癌症,目前缺少有效的早诊早筛工具.甲基化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有关键作用,目前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分析基于液体活检方案的细胞游离DNA甲基化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总体准确度达到85%的中位水平,优于糖类抗原125(CA125)等传统蛋白分子标志物.卵巢癌组织甲基化检测结果与患者生存结局及药物敏感性也密切相关.卵巢癌甲基化检测方式方法的改进发展有望为卵巢癌诊疗分子方案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和机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焦亡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结直肠癌(CRC)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寻找低毒、高效的防治方案仍是CRC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临床防治CRC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手势,包括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等.近年来,随着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多数学者发现,CRC发病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其中,细胞焦亡是一种机体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式,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可参与CRC的调控过程.此外,在中医药领域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与细胞焦亡影响CRC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通过文献筛选和相关报道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能通过靶向干预细胞焦亡在CR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期在中医药防治CRC领域提供理论和诊疗思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33、1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预测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同时选取30例子宫肌瘤经宫颈癌筛查为阴性的患者的宫颈组织为对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比较两组宫颈组织中IL-33和IL-13的表达情况;另外收集9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50例正常健康个体(对照组)的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样本中IL-33和IL-13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IL-33 和IL-13的关系.接下来根据提供宫颈癌组织的40例宫颈癌患者的15个月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22例)和死亡组(18例),再根据提供血清样本的99例宫颈癌患者的18个月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59例)和死亡组(40例),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最后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绘制.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IL-33 和IL-13呈阳性表达,其MOD值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qRT-PCR结果显示,IL-33和IL-13的相对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ELISA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IL-33和IL-13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个体(P<0.001).String数据库显示IL-33和IL-13有相互作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33与IL-13 呈正相关(P<0.05,r=0.6382).③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4 cm、PRL、IL-33和IL-13增高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④ROC分析显示IL-33和IL-13预测宫颈癌患者生存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99;最佳截断值为31.385 pg/mL、10.772 pg/mL.结论 无论是宫颈癌患者组织中还是血清中,IL-33和IL-13均呈现高表达,且其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