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睑皮脂腺癌合并其他肿瘤4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本文报道4例眼睑皮脂腺癌合并其他肿瘤患者,其中3例合并眼部的其他肿瘤,2例合并内脏恶性肿瘤,1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或)全外显子组测序,2例合并内脏恶性肿瘤的患者未被确诊为Muir-Torre综合征。此外,2例眼睑皮脂腺癌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均发现ZNF750基因突变。3例患者行眼睑肿物切除术,1例患者行眼眶内容物摘出术和眼球摘除术。随访结果显示,2例眼睑肿物和1例眼睑肿物侵犯眶内的患者未复发,1例患者因卵巢癌腹膜转移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常州市眼部恶性肿瘤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常州市2010至2017年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慢病信息平台登记并随访到2019年9月30日的105例常州市户籍眼部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05例眼部恶性肿瘤,男52例,女53例,年龄大于60岁者占70.48%(74/105)。其中肿瘤位于眼睑者75例(71.43%),角结膜9例(8.57%),眼内12例(11.43%),眼眶及泪器9例(8.57%)。随访期末,有68例健在(64.76%),有37例死亡,已从诊断到死亡,生存时间最短的14天,最长2 769天,平均(980.0±750.5)天。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需早发现,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改良双侧水平推进皮瓣修复眉间鼻根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该文报道了1例应用双侧改良水平推进皮瓣修复眉间鼻根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病例。患者女,20岁,因"眉间鼻根肿物5年余,增大、破溃5个月"入院。术中首先行眉间鼻根皮肤肿物切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回报为基底细胞癌,切缘未累及,遂行双侧改良水平推进皮瓣修复术。术后3个月患者术区愈合良好,外观形态、眼睑功能正常,基底细胞癌无复发迹象。应用双侧改良水平推进皮瓣修复眉间鼻根部位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鼻眶沟通性嗜酸细胞癌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1例主诉为左眼睑肿物1年余的患者就诊眼科。1年前患者于外院进行左鼻窦肿物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为嗜酸细胞癌。本次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左眼睑及内眦区占位性病变,累及鼻泪管及眶内。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眶肿物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嗜酸细胞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颅底多孔道蔓延的海绵窦原发性硬脑膜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患者男性,68岁,2020年1月4日因“左眼胀痛伴面部麻木疼痛1个月”于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就诊。患者自觉左眼有轻度视力下降。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 分。左眼睑下垂,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视乳头边界清、无出血,视野正常,眼球运动可、无震颤,嗅觉敏感,双耳听力正常,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声音无嘶哑,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病理征阴性,腱反射阳性(++),身体深浅感觉皮层觉对称,行走稳,Romberg征阴性。胸部腹部CT常规非增强扫描均未见异常征象。头颅CT平扫发现左侧海绵窦旁(图1A)、左侧眼眶后壁(图1B)、翼腭窝等密度软组织影(图1C),骨窗片提示左侧Mecke腔扩大,外侧壁模糊;CT增强后见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约30.0 HU。CTA显示颅内动脉左侧海绵窦段走行正常,病灶内可见血管漂浮征(图1D)。MR T 1WI、T 2WI及T 2WI压脂像均显示病灶为等信号(图1E),DWI序列呈略高信号,在颞骨背景抑制的情况下Mecke腔内病灶明显(图1F),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为0.66×10 -3 mm 2/s;增强后病灶中等强化,强化的病灶向前沿眶上裂侵犯眼眶肌锥内后缘、向内前沿圆孔侵犯翼腭窝(图1G)及向内后沿Mecke腔侵犯后颅凹(图1H)。患者于2020年1月20日在上海华山医院PET/CT检查发现左侧海绵窦旁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最大值为16.3。于2020年1月21日在上海华山西院区行择期开颅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肿瘤病灶位于硬膜外,呈灰红色,质地中等偏韧,血供异常丰富,触之易出血,表面有神经覆盖。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膜相关免疫球蛋白CD79a阳性,T淋巴细胞标记物CD3少量阳性,增殖细胞抗原标记物Ki67为90%,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生发中心细胞及所致淋巴瘤的标记物CD10、细胞淋巴瘤/白血病-6、角蛋白阴性,钙循环蛋白S100部分阳性、B细胞系特异激活因子PAX5阳性。病理诊断:(1)(海绵窦)小圆细胞恶性肿瘤;(2)考虑B细胞淋巴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继发两种眼睑恶性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14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14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141例泪腺区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组织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分类,探讨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纳入患者中,男50例,女91例。按病变性质分类,良性病变117例(83.0%),最常见的是IgG4相关泪腺炎55例(39.0%);恶性肿瘤24例(17.0%),最常见的是淋巴瘤10例。良性病变患者年龄[(45.8±15.7)岁]小于恶性肿瘤[(56.3±16.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3, P=0.001)。按病变类型依次为炎性病变72例(51.1%),上皮性病变33例(23.4%),淋巴系统病变17例(12.1%)。比较泪腺上皮性病变、炎性病变、淋巴系统病变3组患者性别构成、临床表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影像学表现(双侧泪腺受累、眶骨质改变、鼻窦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在眼痛、眼外肌和三叉神经增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相比显示,泪腺上皮性病变较泪腺炎性病变的女性患者比例少,出现眼睑肿胀、泪腺双侧受累、鼻窦炎的患者比例少( χ2=17.01, P<0.001; χ2=32.34, P<0.001; χ2=10.43, P=0.001; χ2=10.12, P=0.001),而有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骨质破坏的患者比例较高( χ2=18.71, P<0.001; χ2=7.64, P=0.006; χ2=7.32, P=0.012);泪腺上皮性病变患者与淋巴系统病变相比,前者出现眼睑肿胀、双侧泪腺受累的患者比例低,眼球突出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93, P<0.001; χ2=6.38, P=0.012; χ2=10.14, P=0.001);泪腺炎性病变与淋巴系统病变性仅在泪腺双侧受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43, P=0.001);淋巴系统病变与炎性及上皮性病变相比,其余各组间临床和影像学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泪腺占位性病变7例中未见上皮性病变。 结论::泪腺占位性病变中最常见的是炎性病变,其次是上皮性病变;良性病变平均年龄小于恶性肿瘤;儿童泪腺病变类型分布与成人不同;泪腺炎性病变与上皮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相对容易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眼睑分泌性癌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分泌性癌是一种罕见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眼睑者极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眼睑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原发眼睑分泌性癌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滑行睑板结膜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一期重建眼睑后层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滑行睑板结膜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一期重建眼睑后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睑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良性肿瘤于边缘外1~2 mm切除送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按Mohs法切除,术中送冰冻切片。肿瘤切除后垂直方向均残留睑板,上睑≥3 mm,下睑≥2 mm。后层缺损重建采用残留睑板结膜瓣滑行至睑缘,后方睑板缺损区采用异体巩膜修补;前层缺损采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或游离皮片等重建。术后随访观察睑缘形态、眼睑缺损区修复情况、眼睑活动度及开闭、上提功能。结果:共选择8例眼睑肿瘤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1~76岁,平均42岁。眼睑皮内痣2例,眼睑基底细胞癌1例,睑板腺癌4例,眼睑鳞状细胞癌1例,病变均越过灰线累及睑板。术后随访6~24个月,8例均无肿瘤复发,除重建区域睑缘无睫毛外,眼睑形态良好。眼睑活动度佳、开闭及上提功能正常。患者无明显异物感,无异体巩膜溶解或排斥反应。结论:患者眼睑肿瘤切除后,垂直方向残留上睑睑板≥3 mm、下睑睑板≥2 mm时,采用滑行睑板结膜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一期重建眼睑后层缺损,在外观和功能方面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眶内容摘除术147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行眶内容摘除术(OE)患者的手术主要原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OE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诊疗、具体术式、预后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纳入患者共147例,年龄为58(48,68)岁。其中男性82例(55.8%),女性65例(44.2%);均为单眼行OE;其中5例(3.4%)患者为良性病变。在1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结膜恶性肿瘤(37.3%)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眼睑(29.6%)、眼眶(19.0%)和眼球(14.1%)恶性肿瘤。在53例结膜肿瘤患者中,38例(71.7%)为结膜黑色素瘤,14例(26.4%)为结膜鳞状细胞癌;在42例眼睑恶性肿瘤中,19例(45.2%)为皮脂腺癌,16例(38.1%)为基底细胞癌;在20例眼球恶性肿瘤中,10例(50.0%)为脉络膜黑色素瘤,9例(45.0%)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在1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组织病理学类型占比最高的前4位依次为黑色素瘤[51例(35.9%)]、鳞状细胞癌[20例(14.1%)]、皮脂腺癌[19例(13.4%)]和基底细胞癌[16例(11.3%)]。在纳入生存分析的135例患者中,5例良性病变患者截至末次随访均存活。13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时间为6.9(2.5,6.9)年,范围为0.2~14.0年。术后患者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0.9%(95 %CI:85.8%~96.0%)、68.4%(95 %CI:59.6%~77.2%)和60.1%(95 %CI:50.5%~69.7%)。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7.6%和56.7%( OR=1.062,95 %CI:0.525~2.148, P=0.864),总生存率分别为61.5%和57.7%,( OR=1.019,95 %CI:0.511~2.033, P=0.9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黑色素瘤(47例)和非黑色素瘤(83例)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0.4%和67.5%( OR=2.576,95 %CI:1.390~4.775, P<0.001),总生存率分别为42.6%和67.5%( OR=2.845,95 %CI:1.549~5.225,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患者行OE主要原因为结膜及眼睑恶性肿瘤,结膜恶性肿瘤中以黑色素瘤为主。黑色素瘤患者行OE后生存率低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即便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仍可通过行OE获得较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