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成分分析研究青翘、老翘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差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从药效相关性和成分差异阐释青翘与老翘改善博来霉素(BLM)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差异.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50mg·kg-1),青翘低、高剂量组(1.3、2.6g·kg-1),老翘低、高剂量组(1.3、2.6 g·kg-1).采用气管滴注BLM制备肺纤维化模型,统计小鼠存活率及体质量变化;给药完成后计算肺指数,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生化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羟脯氨酸(HYP)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胶原蛋白I型(collagen I)、E-cadherin、TNF-α、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1、α-SM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中α-SMA的表达;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老翘与青翘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差异;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老翘中含量高的化合物与TGF-β1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CK-8法检测其对TGF-β1诱导BEAS-2B和HFL1细胞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青翘、老翘可提高肺纤维化小鼠存活率,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与胶原纤维沉积水平,改善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受损情况,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下调肺组织中HYP、MMP7、vi-mentin、collagen Ⅰ、TGF-β1、α-SM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胶原纤维沉积水平,其改善程度为老翘高剂量>老翘低剂量>青翘高剂量>青翘低剂量.分子对接显示羟基酪醇、咖啡酸、连翘脂素、落叶松脂素与TGF-β1受体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且可显著减轻TGF-β1诱导BEAS-2B细胞损伤,抑制TGF-β1诱导HFL1细胞增殖.综上,青翘、老翘均可有效改善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损伤,老翘在减少胶原沉积方面优于青翘,可能与老翘中羟基酪醇、咖啡酸、连翘脂素、落叶松脂素含量高于青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氯胺酮上调谷氨酸能突触通路诱导斑马鱼成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氯胺酮是谷氨酸NMDA受体的拮抗剂,也是当下滥用较严重的一种精神活性物质,长期滥用会引起机体多个系统的损害,探讨氯胺酮的成瘾机制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毒品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先对斑马鱼胚胎/幼鱼进行氯胺酮急性暴露实验,然后取6月龄的斑马鱼,通过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建立氯胺酮成瘾模型,RNA-seq检测斑马鱼脑转录组,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其中关键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中斑马鱼胚胎的自主抽动、胚胎孵化率及幼鱼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移动距离更是大幅下降,由对照组的1 904.2 mm降到300 μmol/L氯胺酮组的319.0 mm;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显示对照组斑马鱼在鱼缸的活动没有明显变化,而氯胺酮组斑马鱼在鱼缸明区的活动时间从训练前的385.2 s提高到训练后的706.4 s,时间占比提高了 26.8%(***P<0.001),说明斑马鱼对对氯胺酮刺激产生了偏爱;KEGG分析显示氯胺酮处理的差异基因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富集,GSEA分析进一步发现氯胺酮显著上调谷氨酸能突触通路(NES值为1.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的Grin2b和Gria2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至4.6倍、1.4倍,同时蛋白质水平分别升高至2.0倍和1.4倍.这说明氯胺酮能够诱导斑马鱼成瘾,谷氨酸能突触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搜集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有25 篇RCT文献纳入本项研究,总共纳入病例2 563例,其中试验组1 407 例,对照组1 155 例.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总有效率(OR=6.35,95%CI:4.96~8.13,P<0.000 01)、精浆抗精子抗体转阴率(OR=4.52,95%CI:2.72~7.51,P<0.000 01)、血清抗精子抗体转阴率(OR=2.98,95%CI:2.23~3.96,P<0.000 01)、精液浓度(MD=15.56,95%CI:11.32~19.79,P<0.000 01)、a级精子百分率(MD=3.85,95%CI:1.91~5.79,P=0.000 01)、a+b级精子百分率(MD=13.77,95%CI:7.06~20.48,P<0.000 1)、精子存活率(MD=10.32,95%CI:6.78~13.86,P<0.000 01)、妊娠率(OR=3.53,95%CI:2.68~4.63,P<0.000 01)、不良反应(OR=0.06,95%CI:0.01~0.23,P<0.000 01)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精子畸形率与单纯使用西药组疗效差异不明显(MD=-7.53,95%CI:-15.50~0.44,P=0.06).结论: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急诊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 8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的 76 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享急诊手术治疗IE的经验.结果 76 例IE患者中男性 55 例(72.4%),女性 21 例(27.6%),男性和女性比例为 2.6∶1;年龄 17~76 岁,平均(52.1±15.6)岁;血培养阳性率 25.0%(19 例);治愈 57 例(75.0%),自动出院 8 例(10.5%),好转 9 例(11.8%),术前死亡 2 例(2.6%).患者行二尖瓣手术 30 例(39.5%),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24 例(31.6%),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 12 例(15.7%);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5 例(19.7%),风湿性心脏病 69 例(90.8%);左心系统赘生物 66 例(93.0%),右心系统 4 例(5.6%);行急诊手术 13 例(17.1%),且无死亡病例.结论 IE病死率较高,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但手术时机仍有争议.本研究经过多例急诊手术总结经验,认为只要患者情况允许,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皮粘蛋白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和移植肾预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内皮粘蛋白(EMCN)抗体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BMR)以及移植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2022年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ABMR或高度怀疑为ABMR的受者作为病例组,以2022年行肾移植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作为对照组。最终病例组纳入18例受者,对照组纳入37例受者;另有9例受者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非ABMR,纳入移植物预后分析。比较两组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移植前EMCN抗体预测术后ABMR的最佳截断值,分析移植前EMCN抗体对移植肾存活和功能恶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BM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者移植前EMCN抗体检测校正值分别为(0.87±0.64)和(0.4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5)。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对ABMR发生具有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95%CI 0.64~0.90,P<0.05)。根据约登指数(0.41)确定截断值为0.4276,敏感度为70.59%,特异度为70.27%。移植前EMCN阳性受者和EMCN阴性受者移植肾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MCN阳性受者经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或高度怀疑ABMR的比例高于EMCN阴性受者(41.4%和14.3%),移植肾功能恶化比例亦高于EMCN阴性受者(48.3%和11.4%)(P均<0.05)。肾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和HLA-DSA是术后发生ABMR的独立危险因素(HR=5.50和5.56,95%CI 1.89~16.06和1.08~28.63),供肾冷缺血时间越短ABMR风险越低(HR=0.41,95%CI 0.25~0.70)。结论:肾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与术后ABMR和移植物功能恶化相关,对ABMR有预测作用,是ABM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年龄段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生存状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MCI)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脑动脉取栓手术治疗的102例AMCI病例资料,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老年组(45~79岁,63例)及高龄组(≥80岁,27例).收集三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个人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脑梗死分型(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统计早期生存状况.结果 高龄组男性占比低于中老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高龄组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占比高于青年组,高龄组心房颤动史占比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高龄组卒中史占比高于青年组,中老年组及高龄组吸烟占比低于青年组,中老年组及高龄组其他病因(SOE)占比低于青年组,高龄组NIHSS评分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NIHSS评分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AMCI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生存状况差异显著,青年患者吸烟比例较高,且发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SOE更相关;中老年及高龄患者中更易出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史、卒中史,且以LAA、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病因为主,即使能获得早期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致死致残率高.故管控危险因素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100A4过表达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过表达S100A4蛋白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RIRI组、玻璃体腔注射腺相关病毒(AAV2)-S100A4-绿色荧光蛋白(GFP)组(S组)、RIRI+玻璃体腔注射AAV2-GFP组(GIR组)、RIRI+玻璃体腔注射AAV2-S100A4-GFP组(SIR组),每组各20只。RIRI组、GIR组、SIR组小鼠采用前房高眼压法建立RIRI模型。建模后3 d过量麻醉处死摘除眼球。视网膜胰蛋白酶消化铺片和苏木精-伊红、高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周细胞覆盖率和RGC存活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 (TLR4)、p38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建模后3 d,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比值:C组与S组、SI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06.30, P>0.05);SIR组与RIRI组、GI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6.30, P<0.000 1 )。内皮细胞覆盖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44, P>0.05 )。周细胞覆盖率:与C组比较,RIRI组、GIR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2.69, P<0.001 )。RGC存活率:与C组比较,RIRI组、GIR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1.60, P<0.000 1 );与RIRI组、GIR组比较,SIR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1.60, P<0.000 1)。TLR4、p38、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2.65、20.78、11.55, P<0.05 )。 结论:RIRI后,周细胞较内皮细胞对缺血更敏感,早期毛细血管细胞变性以周细胞丢失为主,而不是内皮细胞。S100A4蛋白过表达通过抑制TLR4/p38/NRF2信号通路保护了RIRI后周细胞和RGC的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调热休克蛋白B8在视神经损伤中对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敲低热休克蛋白B8 (HspB8)对鼠视神经钳夹(ONC)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敲低HspB8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 2-小发夹HspB8 (shHspB8)-绿色荧光蛋白(GFP)。雄性C57BL/6J小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NC组、AAV2-shHspB8组、ONC+AAV2-shHspB8组、ONC+AAV2组,分别为10、20、16、10、10只,双眼均作为实验眼。建模后3、7 d,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HspB8蛋白相对表达变化;GFP免疫荧光染色确定AAV2-shHspB8-GFP转染情况。建模后5 d,视动反应(OMR)、暗适应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f-ERG)检测各组小鼠视敏度、振荡电位(OPs )、明视负向反应(PhNR)振幅和潜伏期;视网膜铺片计数各组小鼠RGC。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Welch法校正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NC3组小鼠视网膜中HspB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63, 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NC5组小鼠视敏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波、b波、OPs、PhNR振幅下降,b波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ONC3组、ONC5组、ONC7组小鼠RG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4.90, P<0.01 )。病毒转染后4周,转染率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V2-shHspB8组视敏度,a波和b波、OPs、PhNR振幅、RG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ONC5+AAV2-shHspB8组RGC计数较ONC5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62, P<0.01 )。 结论:ONC诱导HspB8在视网膜中表达,导致RGC死亡并损害小鼠视功能;下调HspB8对ONC所致的RGC死亡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显微外科史考证:艰难起步(1960-197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文献为准、以时间为序,梳理中国显微外科1960-1973年这个阶段的历史。方法:检索收集公开及内部出版中、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专著等,精读分析中、英文"显微外科"及"显微外科相关"文献,重点记录确认手术、交流、报道时间等。结果:中国显微外科起步,得益于1963年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报道;此后3年,多个单位开展显微血管技术实验研究、探索断指再植,于1964年世界首例断腿再植,于1966年世界首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世界首批完全离断手指显微血管缝合再植成功;1972年广州全国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完全断指260例,再植存活率44.9%;首次使用"显微外科"术语;1973年3月,完成世界第2例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1973年5月,北美再植代表团访华,开启中、外显微外科学术交流先河。近十年临床实践、原创性、先进的中国断肢(指)再植技术与原则被国际同行认可。结论:中国显微外科史考证:艰难起步(1960-1973)——中国显微外科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荷载该基因的溶瘤腺病毒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荷载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PTEN)基因的溶瘤腺病毒验证其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及靶向抗肿瘤效果。方法:挖掘公开数据库和利用Galaxy在线工具处理本中心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标本基因测序数据,分析PTEN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样本和临床信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同源重组法构建溶瘤腺病毒ZD55-PTEN,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Hoechst-33258和划痕实验检测其靶向抗肿瘤效果。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 t检验对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分析PTE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例比52例, Z=-19.25, P<0.05);PTEN的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 n=425, rs=-0.98, P<0.05)和Gleason评分( n=497, rs=-1.25, P<0.05)呈负相关。CRPC阶段PTEN缺失明显高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阶段(79例比125例, Z=-0.89, 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PTEN蛋白缺失率高于癌旁组织(45.6%比16.5%, t=10.98, P<0.01),术前血清PSA水平( n=79, rs=-0.47, P<0.01)和术后Gleason评分( n=79, rs=-0.31, P<0.05)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TEN缺失的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PSA水平(36例比43例, χ2=12.22, P<0.05)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36例比43例, χ2=6.92, P<0.05)显著高于PTEN蛋白完整患者。成功构建溶瘤腺病毒ZD55-PTEN,ZD55-PTEN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ZD55-EGFP组(49.67±4.19)%、ZD55-PTEN组(29.33±3.84)%, t=8.68, 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BS组(12.86±5.23)%、ZD55-EGFP组(48.18±4.22)%、ZD55-PTEN组(68.93±5.88)%, t=5.90, P<0.05];划痕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BS组(79.13±3.98)%、ZD55-EGFP组(61.02±4.73)%、ZD55-PTEN组(47.92±5.97)%, t=6.34, P<0.05]。 结论:PTEN基因低表达于前列腺癌组织中,且具有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诱导凋亡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