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工智能自动分析技术的视网膜血管形态参数测量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参数进行全自动定量测量,分析我国北方50岁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参数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50岁以上无眼底病的患者1 842例,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抽血和眼科检查;收集各受试者任意一眼以视盘为中心的彩色眼底照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网络ResNet101-Unet构建血管分割模型,进行全自动视网膜血管参数定量测量,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视网膜血管分支夹角、血管分形维数、血管平均管径和血管平均弯曲度。比较不同性别间各视网膜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等眼部因素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因素是否是各视网膜血管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模型对于血管分割和视盘分割的准确度均高于0.95。1 842例受试者血管分支夹角为(51.023±11.623)°;血管分形维数为1.573(1.542,1.592);血管平均管径为64.124(60.814,69.053)μm;血管平均弯曲度为(0.001 062±0.000 165)°。男性血管分支夹角大于女性,血管平均管径和血管平均弯曲度小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身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较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血管平均管径增大1.142 μm( B=1.142, P=0.029,95% CI:0.116~2.167);血管平均弯曲度与高血压( B=3.053×10 -5, P=0.002,95% CI:1.167×10 -5~4.934×10 -5)和饮酒量( B=1.036×10 -5, P=0.014,95% CI:0.211×10 -5~1.860×10 -5)呈正相关,与高脂血症呈负相关( B=-2.422×10 -5, P=0.015,95% CI:-4.382×10 -5~-0.462×10 -5)。眼部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每增加1 mm,血管分形维数减小0.004( B=-0.004, P<0.001,95% CI:-0.006~-0.002),血管平均管径减小0.266 μm( B=-0.266, P=0.037,95% CI:-0.516~-0.016),血管平均弯曲度减小-2.45×10 -5°( B=-2.45×10 -5, P<0.001,95% CI:-0.313×10 -5~-0.177×10 -5)。BCVA每增加1.0,血管分支夹角增大3.992°( B=3.992, P=0.004,95% CI:1.283~6.702),血管分形维数增大0.090( B=0.090, P<0.001,95% CI:0.078~0.102),血管平均管径减小14.813 μm( B=-14.813, P<0.001,95% CI:-16.474~-13.153)。 结论:成功构建视网膜血管分割模型。视网膜血管参数与性别、年龄、系统性疾病和眼部因素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早期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pIOL植入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近视眼或近视眼合并散光患者的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眼部检查结果,包括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超声生物显微镜和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角膜水平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瞳孔直径、睫状沟直径(STS)、晶状体厚度等参数;记录植入pIOL的度数和植入后位置,以及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和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测量得到的拱高。并按术后1 d拱高范围及植入pIOL的尺寸分别对拱高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14例(314只眼),其中男性52例(16.56%),女性262例(83.44%);年龄为(26.44±4.60)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8.09±2.41)D。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拱高分别为(671.88±273.02)、(652.26±272.21)、(615.08±259.69)和(591.14±250.7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拱高 >750 μm者术后早期拱高下降幅度更大( P<0.001);植入12.1 mm尺寸pIOL的术眼术后拱高最低,13.2 mm者最高( P>0.05)。与术后1 d拱高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角膜水平径、前房深度、术前柱镜度数、房角度数、晶状体厚度、pIOL柱镜度数;和术后3个月拱高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角膜水平径、前房深度、术前柱镜度数、前房容积、房角度数、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pIOL球镜和柱镜度数;与术后早期拱高变化值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角膜曲率K2、前房深度、前房容积、瞳孔直径、水平STS、垂直STS、眼轴长度和术前球镜度数(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厚度对术后1 d的拱高有显著影响,前房容积对术后3个月的拱高有显著影响,瞳孔直径对术后早期拱高变化值有显著影响(均 P<0.05)。 结论:pIOL植入术后早期拱高不稳定,3个月内逐渐下降。术后拱高基线越高,其下降幅度越大。前房容积、瞳孔直径和晶状体厚度是术后3个月内拱高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MILE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1年内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研究。连续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接受SMILE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29例(58眼)。采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中央角膜后表面曲率(PCC)、中央角膜后表面高度(PCE),2、4、6 mm处的角膜后表面平均高度(PME)、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采用Lenstar生物测量仪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中央ACD、晶状体厚度(LT)。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眼前节各参数的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中央ACD变化值与角膜、晶状体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SMILE术后1个月、1年Oculyzer测得的中央PCC、中央PCE,2、4、6 mm处的角膜PME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央ACD变浅(均 P<0.001),ACV变小( P=0.001, P<0.001)。与术前相比,SMILE术后1个月、1年Lenstar测得的中央ACD变浅(均 P<0.001),LT变厚(均 P<0.001),晶状体位置前移(均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1年的中央ACD差值与同一时间点LT差值呈负相关( r=-0.96, P<0.001; r=-0.83, P<0.001);而与AL差值、CCT差值、中央PCC差值等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SMILE术后1年内,角膜后表面保持稳定,前房变浅,LT增加,且前房变浅与LT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光密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角膜光密度(CD)特征及其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不同时期血糖控制水平等参数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T2DM患者125例(125眼)为T2DM组;并纳入此时间段内与之年龄相匹配的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26例(126眼)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 AXL系统测量角膜体积(CV),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顶点处的角膜厚度(CT)以及直径2、6、8、10 mm圆环上CT值,角膜表层、中层、内层以及全层以角膜顶点为中心0~2、>2~6、>6~10、>10~12 mm及0~12 mm直径区域CD。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2组受检者不同层次、不同区域CD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或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角膜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CD值与T2DM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及GA/HbA1c的相关性。 结果::T2DM组角膜表层、中层各直径区域CD值和角膜内层0~2、>2~6、>10~12、0~12 mm直径区域,以及全层各直径区域C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和HbA1c因素后,T2DM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与角膜中层0~2 mm区域的CD值呈正相关( r=0.23, P=0.021)。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因素后,T2DM患者的HbA1c与角膜中层>2~6 mm范围CD值呈正相关( r=0.19, P=0.030)。 结论::T2DM患者的CD较健康人群明显增加,且角膜局部区域CD主要与糖尿病病程、HbA1c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5种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无病史资料的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中对于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既往有近视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史的白内障手术患者30例(30只眼)。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IOL Master生物测量仪等仪器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平均真实净角膜屈光力(mTNP)等眼部参数。分别采用Shammas公式、Olsen公式、SRK/T(mTNP)公式、Haigis-L公式及Barrett True-K公式进行IOL度数计算后选择合适的IOL度数。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进行客观验光获取术眼实际屈光度数,以实际屈光状态与预测屈光度数之间的差异为预测误差,再取绝对值得到绝对误差,比较5种公式计算结果误差的差异。结果:比较5种公式的预测误差发现,SRK/T(mTNP)、Olsen公式的结果均优于Shammas公式和Haigis-L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arrett True-K公式的绝对误差<0.50 D的眼占比最高(70%,21/30),其次是SRK/T(mTNP)公式(67%,20/30),Barrett True-K公式、SRK/T公式及Olsen公式的绝对误差<1.00 D的眼占比均>80%,分别为24、24及25只眼。 结论:Barrett True-K公式预测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后屈光度数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Haigis-L公式的计算结果不稳定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蓝光对豚鼠屈光系统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蓝光对镜片诱导近视(LIM)豚鼠的眼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3周龄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白光LIM组、蓝光LIM组(420 nm LED灯,照度700 lx),后两组豚鼠右眼配戴-10.00 D镜片诱导近视.所有豚鼠均处于12 h光照/12 h黑暗周期.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测量所有豚鼠屈光度、眼轴长度、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干预4周时对豚鼠行角膜荧光染色以及视网膜HE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干预前至干预2周时(0-2周变化量),白光LIM组豚鼠向近视漂移(-2.22± 1.28)D,眼轴延长(0.40±0.05)mm,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薄,分别变化(-7.42± 7.04)μm和(-6.29±4.66)μm;与白光LIM组相比,蓝光LIM组豚鼠向远视漂移(0.48±1.16)D,眼轴长度延长(0.20±0.10)mm(均为 P<0.05),视网膜增厚(1.36± 7.46)μm,脉络膜增厚(8.05±8.08)μm(均为P<0.05).在干预2周至干预4周时(2-4周变化量),与对照组相比,白光LIM组和蓝光LIM组豚鼠屈光度均向近视发展,分别变化(-4.64±0.50)D和(-2.11±2.02)D(均为P<0.05),白光LIM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延长,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仍变薄,分别变化(0.44±0.06)mm、(-7.35±5.87)μm、(-4.84±2.61)μm;但此时蓝光LIM组豚鼠的脉络膜厚度停止增加并变薄,并且视网膜厚度减少,分别变化(-0.33±5.95)μm、(-4.78±4.96)μm.角膜荧光染色和视网膜HE染色结果表明,长时间蓝光照射可导致角膜和视网膜细胞的损伤.结论 蓝光可能通过脉络膜相关机制影响近视的发展,但其抑制效果并不与时间呈单纯的正相关,长期的蓝光照射会损伤角膜和视网膜,从而降低抑制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伴发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准确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伴发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度数测算的准确性.方法 将 2021 年 8-12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度近视性(眼轴≥26.5 mm)白内障患者 75 例(75 眼)根据眼部B超是否伴有后巩膜葡萄肿分为 2 组.术前使用IOL Master 700 系统自备的 6 种公式(Holladay 2、SRK/T、Hoffer Q、Holladay 1、Haigis及Barrett Universal Ⅱ)测算IOL度数.利用眼B超测量后巩膜葡萄肿宽度及深度.术中植入IOL类型:HOYA 251(22 眼)、Zeiss 601(24 眼)和爱博诺德ALD(29 眼).随访 3 个月,记录屈光度平均误差(MN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特殊并发症.6 种公式测算的 MNE 和 MAE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8,P=0.001;F=3.768,P=0.003);其中SRK/T 和 Barrett Universal Ⅱ 测算的 MNE 最小(依次为 0.45 D 和 0.37 D),Barrett Universal Ⅱ测算的 MAE 最小,为 0.54 D.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眼轴越长,屈光度误差越大,眼轴长度与 Holladay 2、SRK/T、Hoffer Q及Holladay 1这 4 种公式测算的 MNE 呈正相关(r=0.482,0.459,0.529,0.530;P=0.002,0.004,0.001,0.001);与 MAE亦呈正相关(r=0.490,0.443,0.533,0.533;P=0.002,0.005,0.001,0.001).3 款 IOL 利用 6 种公式测算的MNE 和 M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中伴发后巩膜葡萄肿者 56 眼(74.7%),有后巩膜葡萄肿者的 MNE 和 MAE均比无葡萄肿者高.其中Holladay 2、SRK/T、Hoffer Q及Holladay 1 这 4 种公式计算的MNE 和MAE,在有、无葡萄肿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用 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的MAE 分布结果显示,在有后巩膜葡萄肿的 56 眼中,32 眼(57.1%)MAE<0.5 D,11 眼(19.6%)MAE为 0.5~1.0 D,13 眼(23.3%)MAE≥1.0 D;在无后巩膜葡萄肿的 19 眼中,11 眼(57.9%)MAE<0.5 D,8 眼(42.1%)MAE为0.5~1.0 D,没有患者 MAE≥1.0 D;两亚组患者 MAE 分布确切概率法显示,有后巩膜葡萄肿者MAE变异度更大(P=0.027).结论 伴发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在IOL测算时变异度更大,并且容易出现远视漂移.高度近视患者推荐使用SRK/T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进行 IOL 度数测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不同年龄近视人群角膜水平直径及眼轴长度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近视人群角膜水平直径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佛山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270例(497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划分为三组,分别是7~17岁组、18~28岁组及29~39岁组,每组90例;采用散瞳验光测量等效球镜的方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近视程度,按照近视程度再次进行分组,分组标准为低度近视≤-3.00 D;中度近视-3.25~-6.00 D;高度近视>-6.00 D.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水平直径,采用IOL 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水平直径和眼轴长度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 在低度近视眼患者中,三组患者的角膜水平直径分别是(12.01±0.41)mm、(11.70±0.36)mm和(11.62±0.42)mm.其中,7~17岁组与18~28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5);7~17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但18~28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三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4.63±0.61)mm、(24.53±0.80)mm和(24.53±0.93)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0.65,-0.05;P>0.05).中度近视眼患者中,三组患者的角膜水平直径分别是(11.89±0.39)mm、(11.71±0.33)mm和(11.63±0.37)mm.其中,7~17岁组与18~28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5);7~17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但18~28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三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分别是(25.12±0.75)mm、(25.17±0.85)mm和(25.23±0.73)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78,-0.39;P>0.05).高度近视眼患者中,三组患者的角膜水平直径分别是(11.82±0.34)mm、(11.72±0.36)mm和(11.39±0.40)mm.其中,7~17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5);18~28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5);且7~17岁组>29~39岁组,18~28岁组>29~39岁组;但7~17岁组与18~28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P>0.05).三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分别是(25.99±0.74)mm、(26.42±0.84)mm和(26.01±0.85)mm.其中,7~17岁组与18~28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18~28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但7~17岁组与29~39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结论 在高度、中度及低度近视眼患者中,角膜水平直径与年龄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即患者的年龄越小,角膜水平直径的数值越大;而眼轴长度与屈光不正度数呈显著正相关,即眼轴长度会随着屈光不正度数的增加而增长,但在各分组内,眼轴长度的变化均与年龄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频域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与IOLMaster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两种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IOLmaster)的检测率及测量参数的相关性、一致性.设计 诊断试验.研究对象 2017年12月北京医院眼科42例多种眼病患者(83眼).方法 对同一患者的同一眼别分别用OA-2000和IOLMaster进行眼部参数测量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绘图.主要指标 检测率、相关系数、均值偏差.结果 OA-2000与IOLMaster测量参数的检出率分别为:眼轴长度97.6%、75.3%;角膜曲率屈光度94.0%、97.6%;前房深度95.2%、96.4%.两种测量方法眼轴长度相关系数r高达0.99,角膜屈光度相关性系数r均在0.97以上,前房深度r为0.88.根据Bland-Altman图,眼轴长度均值差(MD)为+0.01mm与均值线偏差较小;角膜屈光度MD为-0.07D,前房深度MD为+0.08,二者的MD较均值线略有上下浮动,但均落在95%置信区间内.结论 新型频域生物测量仪OA-2000与IOL-Master测量参数相比较,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最好,且OA-2000检测率较高,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角膜屈光度检测率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平均差值OA-2000略低于IOLMaster 0.07 D;前房深度检测率基本一致,相关性略低,平均差值OA-2000略高于IOLMaster 0.08 m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虹膜颜色与近视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青少年眼球虹膜颜色和近视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的关联,为研究近视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云南省墨江市10所中学2 346名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隙灯拍摄眼前段虹膜照片,并根据虹膜颜色的分级系统(高级别表示深颜色)进行分级.专业验光师在研究对象睫状肌麻痹后采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IOL Master测量包括眼轴长度在内的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结果 693名学生(29.5%)被发现患有近视,女生的近视患病率(36.8%,95% CI=34.0%~ 39.6%)高于男生(22.8%,95%CI=20.4%~25.1%)(x2=55.57,P<0.01).在矫正性别、身高、父母近视史、使用计算机时间、看电视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课后读写时间等因素后,虹膜颜色较深的学生有更高的近视率以及更长的眼轴长度,所有回归分析模型都观察到了剂量效应依赖关系(P值均<0.05).结论 较深的虹膜颜色可能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