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常见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和多种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认知障碍性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常见的呼吸障碍类型,研究发现两者在发病风险、生物标志物及神经影像等多方面存在关联,并可能通过神经病理蛋白沉积、免疫炎症加重、氧化应激异常、线粒体功能受损及神经递质系统紊乱等多种机制建立关联。本文对阿尔茨海默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机制及治疗进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营养不良患儿的多导睡眠监测的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肌营养不良(MD)患儿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的表现及特征,为适时的呼吸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肌肉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经临床、肌电图、基因或病理确诊的MD且进行了整夜PSG监测患儿的资料。分析其PSG监测特征。结果:总计入组10例MD患儿,其中男7例,女3例,行PSG监测时年龄(9.40±3.13)岁,均经临床、病理和基因检测确诊为MD。MD患儿在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期呈增高趋势。在呼吸事件方面,MD患儿可表现阻塞性呼吸暂停、中枢型呼吸暂停、混合型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其中低通气指数(HI)最高,混合型呼吸暂停指数(MSAI)最低,HI显著高于MSAI( P<0.05)。REM睡眠期的中枢型呼吸暂停不排除膈肌性呼吸事件的可能。在睡眠结构方面,PSG显示MD患儿REM睡眠时间减少。 结论:MD患儿的早期睡眠呼吸紊乱,表现为以低通气事件为主,呼吸紊乱最早出现于REM睡眠期,REM期的呼吸紊乱指数可作为MD患儿呼吸肌受累的早期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氧气疗法已经成为临床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临床中为患者提供的基础性诊治方式,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能够在对患者进行呼气末正压效应、加温加湿、持续对鼻咽部生理无效腔冲刷的同时,还具有舒适性,因此取代普通氧疗及部分无创通气诊治,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HFNC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效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当中。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导致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发生憋醒等症状,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及病死率,因此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HFNC不仅能够提供高流量气流及相应气道压力,还具有较高耐受性,因此已逐渐运用于OSAHS患者的治疗中,该研究针对HFNC的生理效应及在OSAHS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为同行业学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2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参数及血清炎性介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重度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正压通气组、高压氧组及联合组,每组32例。持续正压通气组予以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高压氧组予以0.24 MPa高压氧治疗,联合组予以持续正压通气联合0.24 MPa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状态[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睡眠结构(睡眠转换次数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及代谢相关激素(生长激素释放肽、食欲素、瘦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持续正压通气组和高压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转换次数、睡眠结构Ⅰ期+Ⅱ期占比明显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睡眠结构Ⅲ期+Ⅳ期、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明显增高( P<0.05);血清CRP、IL-6、TNF-α、IL-23、生长激素释放肽、瘦素水平明显降低( P<0.05);食欲素水平明显增高(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度OSAHS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纠正低氧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代谢紊乱,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骨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SAHS与骨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OSAHS可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等一系列途径影响骨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当前OSAHS引起骨代谢紊乱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认知与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疲劳认知及应对体验,为制订老年COPD患者疲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与研究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访谈法,以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为引导,与12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转录文本进行分析,提炼主题和代表性陈述。结果:疲劳认知可归纳为5个主题:疲劳症状常伴随困倦、乏力、焦虑、睡眠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疲劳症状的出现无明确的时间点;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精神心理障碍及社会支持不足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家庭变故、季节变化、合并症的出现及疾病的反复发作是导致疲劳症状的加重因素;疲劳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交际圈和生活积极性。应对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寻求帮助;主动学习,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情绪紊乱,消极应对。结论:老年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疲劳症状。受疾病因素、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疲劳认知不足及应对能力缺失。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此类患者的疲劳认知和应对体验,为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端粒长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特点是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导致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间歇缺氧和睡眠结构紊乱,可导致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端粒是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的复杂DNA-蛋白质结构,其长度缩短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标志,与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死率相关。近年来发现OSA可能通过间歇低氧、睡眠片段化及睡眠结构紊乱等机制引起端粒磨损,促进细胞衰老从而导致相关疾病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为特征的睡眠障碍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已有证据表明OSA与脂代谢紊乱存在紧密联系,而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OSA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部分是通过OSA引起的脂代谢紊乱介导的。了解OSA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对指导OSA患者的管理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OSA与脂代谢紊乱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渡期护理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老年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TCM)模式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老年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联合抗阻呼吸训练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CM模式干预;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生命质量量表(SF-36)、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评量表(MoCA)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检测患者FVC、FEV 1、FEV 1/FVC。 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PSQI白天功能紊乱、使用睡眠药物、习惯性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和总分分别为(1.63 ± 0.33)、(1.22 ± 0.29)、(1.63 ± 0.29)、(1.12 ± 0.31)、(1.35 ± 0.34)、(1.09 ± 0.28)、(1.74 ± 0.26)、(9.78 ± 0.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 ± 0.34)、(2.03 ± 0.31)、(2.09 ± 0.23)、(1.85 ± 0.28)、(2.11 ± 0.28)、(1.40 ± 0.24)、(2.12 ± 0.41)、(13.87 ± 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91~31.61,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中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69.81 ± 5.74)、(76.12 ± 6.02)、(70.84 ± 6.08)、(71.74 ± 5.99)、(50.93 ± 6.12)、(70.52 ± 5.94)、(69.89 ± 5.53)、(68.41 ± 4.99)分,高于对照组的(62.83 ± 6.31)、(68.94 ± 5.91)、(61.99 ± 5.98)、(64.85 ± 6.13)、(43.28 ± 5.74)、(64.85 ± 6.12)、(61.21 ± 5.74)、(62.31 ± 6.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8~7.77,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抽象和总分分别为(4.95 ± 0.31)、(5.68 ± 0.27)、(2.67 ± 0.24)、(3.98 ± 0.19)、(5.47 ± 0.28)、(5.64 ± 0.23)、(28.39 ± 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 ± 0.37)、(5.23 ± 0.29)、(2.43 ± 0.27)、(3.37 ± 0.31)、(5.01 ± 0.33)、(5.27 ± 0.26)、(25.79 ± 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7~10.51,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FVC、FEV 1和FEV 1/FVC水平分别为(2.89 ± 0.19)L、(1.99 ± 0.17)L、(68.86 ± 3.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 ± 0.18)L、(1.60 ± 0.14)L、(61.78 ± 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1、11.14、7.87,均 P<0.05)。 结论:TCM模式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老年肥胖型OSAHS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系统萎缩可出现形式不同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睡眠呼吸紊乱、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及日间嗜睡等。文中将围绕多系统萎缩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