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睡眠健康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种多维的睡眠-觉醒模式,适应个人、社会和环境需求,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现有研究发现睡眠健康不仅与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心血管风险等生理健康问题有关,还会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既往睡眠相关研究多侧重于睡眠障碍和睡眠问题的识别与治疗,而对睡眠健康的积极属性关注较少.本文回顾了睡眠健康现有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睡眠健康的定义、测量工具以及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以期唤起对睡眠健康的全面认知,为我国居民的睡眠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睡眠相关颈肌阵挛的临床电生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颈肌阵挛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2020年1—8月收治的31例颈肌阵挛患者,分析颈肌阵挛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对所有患者均行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2例(71%),女性9例(29%),平均年龄27.8岁。颈肌阵挛最常见于发作性睡病患者( n=8),其次为癫痫( n=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n=4)、焦虑抑郁状态( n=3)和打鼾( n=3)等。共监测到555次颈肌阵挛,89.5%(497/555)的颈肌阵挛发生于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REM睡眠期颈肌阵挛指数(5.8)明显高于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颈肌阵挛指数(0.2)。48.3%(268/555)的颈肌阵挛伴随脑电觉醒,0.7%(4/555)致患者清醒,2.7%(15/555)伴随肢体动作。 结论:睡眠相关颈肌阵挛多见于REM睡眠期,可出现在有睡眠障碍性疾病及癫痫的患者。颈肌阵挛的生理或病理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丘脑-皮质谷氨酸与神经元活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谷氨酸与丘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8只,6~8周龄,体重15~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4):假手术组(Sham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法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前1 d(T 0)和造模后3、5、7、14、21 d(T 1~5)时测定术侧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和热缩足潜伏期。T 3时植入EEG记录电极到视觉皮层,T 4时监测6 h EEG的变化,计算非快动眼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T 3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微丝电极植入到丘脑腹后核(VP)和初级体感皮层(S1),T 4时采集VP和S1场电位,计算各波功率百分比,同时评价VP和S1局部场电位的相干性。T 4时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丘脑和皮质各脑区神经递质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T 1~5时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热缩足潜伏期缩短,非快动眼睡眠时间百分比降低,觉醒时间百分比升高,VP区δ波功率百分比降低,VP和S1区α波功率百分比升高,VP-S1场电位的相干性在δ波(1~4 Hz)及α波(8~14 Hz)的频率范围内均增加,丘脑和皮质谷氨酸、谷氨酰胺及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升高( P<0.05)。 结论: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可能与丘脑-皮质谷氨酸水平升高,导致神经元电活动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脑电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失眠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失眠障碍的临床分型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描述,缺乏客观检测依据,治疗循证基础薄弱。近年来,睡眠脑电对于观察患者睡眠结构和连续性的异常日益受到重视,有助于探索失眠障碍的生物机制,有利于临床精准分型并提升个性化治疗水平。本文着重综述失眠障碍的睡眠脑电亚型的五种分型,包括基于客观睡眠时间、功率频谱特征、循环交替模式、纺锤波和微觉醒的分型并说明各亚型与临床转归关联的特点,旨在为失眠障碍的临床分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谵妄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谵妄是一种急性、波动性的大脑机能障碍的状态,其特征是意识改变,注意力集中、维持或转移的能力降低,可导致认知或感知障碍,幻觉的出现以及睡眠-觉醒障碍,无法用预先存在、已发生或发展中的疾病更好地解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有效识别与评估是儿童谵妄防治的前提基础,儿童谵妄防治临床实践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食欲素系统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睡眠剥夺(SD)是指由外界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睡眠缺乏状态。SD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也越发关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食欲素(orexin)是由下丘脑产生的主要在中枢系统起作用的神经肽,近年来已发现其对调节摄食、睡眠周期、认知等多方面有广泛作用,文章对orexin在睡眠与学习记忆中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S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探索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角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黑色素浓集激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记忆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黑色素浓集激素(MCH)水平与睡眠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CIS患者100例(CIS组)和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老年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受试者脑脊液和血清MCH水平,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CIS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评估患者的记忆功能,出院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2组受试者临床资料、MCH水平以及不同睡眠障碍程度、记忆功能、预后CIS组患者MCH水平的差异,相关性分析CIS患者MCH水平与睡眠参数、RBMT-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S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42.39±16.11) pg/mL]比较,CIS组患者血清MCH水平[(36.89±15.19) pg/mL]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轻度睡眠障碍组和重度睡眠障碍组患者脑脊液MC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重度睡眠障碍组患者脑脊液MCH水平低于轻度睡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重度睡眠障碍组患者血清MC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S患者脑脊液MCH水平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呈负相关关系( P<0.05),与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所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EM%)呈正相关关系( P<0.05);CIS患者血清MCH水平与PSQI评分、觉醒次数呈负相关关系( P<0.05)。与记忆功能正常组比较,记忆功能障碍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CH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S患者的RBMT-Ⅱ评分与脑脊液MC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MCH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IS患者的血清MCH水平显著降低,与CIS后睡眠障碍、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40~80岁,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术后1 d PSQI评分>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 n=50):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组(DEX1组、DEX2组)。术后常规镇痛48 h之后,DEX1组和DEX2组在PCA镇痛泵中加入右美托咪定400 μg、阿托品1 mg,稀释至100 ml,DEX1组背景输注剂量2.5 ml/h,DEX2组首次剂量6 ml,背景输注剂量0.5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10 min。NS组在PCA镇痛泵中加入生理盐水,自控给药方法同DEX2组。于术后1、3、7 d和1个月时记录PSQI评分,术后1、3和7 d时记录VA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于术前1 d行抑郁量表(PHQ)评分,术后7 d行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记录患者PACU停留时间、麻醉药物用量、48 h内镇痛泵按压总次数、镇痛药物用量及住院时间。 结果:与NS组相比,DEX1组和DEX2组术后3和7 d时N1期睡眠比率、觉醒指数降低,N2期睡眠比率、睡眠效率升高,术后3、7 d和1个月时PSQI评分、术后7 d时VAS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DEX2组QoR-15评分升高( P<0.05)。与DEX1组相比,DEX2组N3期睡眠比率升高,术后3和7 d时PSQI评分降低,QoR-15评分升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美托咪定患者自控式睡眠调节是术后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睡眠障碍患者,术后连续3 d患者自控式给予右美托咪定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主观睡眠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睡眠医学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睡眠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生命过程,对人类的生存和身心健康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睡眠问题日益严峻。睡眠医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国际和国内的研究学者就睡眠问题的发生率、睡眠的生理功能、常见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干预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睡眠与认知、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等相关,长期睡眠紊乱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内分泌紊乱等,从而显著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甚至是死亡的发生风险。未来睡眠医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开展全面睡眠基础研究、推进多学科联合的诊断治疗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标准化睡眠中心的建立,共同促进睡眠医学的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快速眼动睡眠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M-OSA)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中重度OSA,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且在术后6个月完成复诊的2~14岁儿童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72.6%),女17例(27.4%),年龄2.0~12.3(5.9±2.4)岁。所有儿童在基线时均完成临床资料收集、PSG、OSA-18生活质量问卷和儿童睡眠问卷-睡眠呼吸障碍分量表,术后6个月复查PSG和OSA-18生活质量问卷。根据基线PSG中快速眼动睡眠期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OAHI比值是否≥2,将患儿分为REM-OSA组(33例)和非REM-OSA组(29例)。对比2组患儿基线PSG参数及量表得分、术后6个月治愈率及OSA-18生活质量问卷结果,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身高比、是否超重或肥胖、病史时间、扁桃体和腺样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REM-OSA组的氧减指数、SpO 2<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高于非REM-OSA组( Z值分别为-2.723、-3.414,P值分别为0.006、0.001),而最低SpO 2低于非REM-OSA组( Z=-3.957, P<0.001)。REM-OSA组阻塞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与解剖因素相关)高于非REM-OSA组( t=2.840, P=0.006),而中枢型呼吸暂停占总呼吸事件的比例和觉醒指数(均与功能因素相关)低于非REM-OSA组( t=-2.597、 P=0.012, Z=-2.956、 P=0.003),其余PSG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不同基线OAHI情况下,2组患儿术后6个月OSA治愈率的变化趋势有交互效应(χ 2=4.282, P=0.039)。 结论:解剖因素和功能因素在REM-OSA与非REM-OSA患儿病因中所占的权重不同,2组患儿术后OSA治愈率在不同基线OAHI的情况下变化趋势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