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5 d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对照组,30例,行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眼压、视力及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4.795, 5.176, 5.101;均 P<0.01)。治疗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更加明显。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海拔地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房水中PEDF、VEGF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房水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VG患者90例90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两组均给予甘露醇降眼压和抗炎滴眼液治疗,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45眼,其中A组给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B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眼压和视力水平,检测房水中PEDF、VEGF水平,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2、4mo,两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6mo,两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房水中PEDF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随访6mo,A组并发症发生率(4%)显著低于B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均可用于治疗高海拔地区NVG,但前者可有效维持视力,改善房水中PEDF、VEGF水平,并发症少,疗效更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NVG患者39例(40眼),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16例,16眼)、B组(13例,14眼)、C组(10例,10眼).A组患者接受睫状体冷凝术;B组患者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连续给药7 d)后,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C组患者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连续给药7 d)后,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以及治疗后眼压控制率、视力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3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患者治疗后7 d、1个月时的眼压显著低于A、C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时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3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62.5%、85.7%、70.0%;A组患者16只患眼视力保持不变,B组3只提高、1只下降、10只保持不变,C组1只提高、1只下降、8只保持不变;3组间患者的眼压控制率、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前房渗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增高,术后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3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NVG患者的眼压,同时不会影响其视力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或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种方案短期内降低眼压的效果更明显,且前者优于后者;上述2种方案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理念下的疼痛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ERAS)理念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凝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各58例,分别接受ERAS的疼痛管理和常规疼痛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疼痛护理满意度及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ERAS理念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加速疾病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联合抗VEGF药物的综合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的综合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VG患者60例(60眼),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试验组采用抗VEGF综合疗法,即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及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的睫状体冷凝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眼压、视力变化及临床疗效,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试验组86.67%、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P<0.05).结论 NVG患者接受抗VEGF药物综合疗法能获得正常稳定的眼压,稳定术前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眼球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发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002-2016年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NVG患者.方法 回顾200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NVG患者1094例(1152眼)的病历资料.分析2002-2006年及2012-20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并且分析2013年前后NVG手术治疗方式构成比.主要指标 病因构成比、手术方式构成比.结果 2002-2006年组(121例)及2012-2016年组(4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首要原发病(54.5%和52.1%);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次(33.1%和26.7%).2012-2016年组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肿瘤病例明显增多.儿童NVG最常见原发病是Coats病(36.4%).2013年前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最多(37.2%),2013年后下降到18.1%(x2=53.997,P=0.000);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从2.9%上升到45.1%(x2=246.599,P=0.000).外滤过手术治疗者从32.6%下降到16.6%(x2=39.714,P=0.000),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睫状体破坏类手术者从11.1%下降到2.2%(x238.495,P=0.000).去除单纯行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者,2013年前、2013年后,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均居于首位,其次为外滤过手术,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2002-2016年15年间北京同仁医院NVG住院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原发病因未发生明显变化.首要病因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随着抗VEGF药物临床应用,NVG治疗策略发生巨大变化,抗VEGF治疗取代睫状体破坏类手术成为首位初始治疗方式;睫状体破坏和外引流手术有下降趋势但仍是目前治疗NVG的重要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62眼)NVG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34眼)和睫状体冷凝术组(28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虹膜、房角新生血管消退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1.18%,明显高于睫状体冷凝术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率为100.00%,明显高于睫状体冷凝术组的85.71%,消退时间为(6.48±2.14)d,明显短于睫状体冷凝术组的(10.39±3.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为17.86%,明显高于睫状体冷凝术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16.78±2.64)mmHg、(14.37±2.11)mmHg、(16.19±2.42)mmHg、(18.45±2.41)mmHg]明显低于睫状体冷凝术组[(26.32±2.79)mmHg、(24.33±2.51)mmHg、(24.97±3.03)mmHg、(27.92±2.9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睫状体冷凝术组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NVG安全有效,且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睫状体光凝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VEGF综合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联合抗VEGF药物的综合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8-10在我院就诊的NVG患者62例68眼的临床资料,A组先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术后1wk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3wk行全视网膜激光;B组行睫状体冷凝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wk,1、3、6mo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和并发症等.结果:A组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程度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2wk,1、3、6mo眼压比较有差异(P<0.05),且治疗后6mo眼轴长度有差异(P<0.05).A组总有效率为94%,B组总有效率为78%(P=0.073).结论:NVG接受抗VEGF药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外伤性眼内炎采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6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40例,采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即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和美国爱尔康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给予患眼2%利多卡因行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冲洗角膜及结膜囊,建立标准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23G切口,彻底切除混浊玻璃体,同时给予晶状体切除、增殖膜剥离、视网膜切开、视网膜激光冷凝、眼内冷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等处理,术中抽取玻璃体脓液进行药敏试验和微生物培养.术后根据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有针对性地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40例(40眼)通过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后29眼(72.5%)功能治愈,10眼(25.0%)解剖治愈,1眼(2.50%)未治愈.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0.1的比例为20.00%.40例患者中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比17.50%,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后痊愈.结论 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外伤性眼内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康柏西普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二病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NVG患者23例23眼,均于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5~7d后,行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成功率、眼压控制效果、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手术成功率为91.30%.注药后3d患眼眼压为(35.16±5.15)mmHg(1 kPa=7.5 mmHg),明显低于注药前(42.21±6.72) mmHg;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3.51-3.96) mmHg、(14.84±5.81) mmHg、(15.85±4.16) mmHg、(16.01±4.41) mmHg,明显低于术前(37.18 ±5.77)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d及1个月,使用3~5种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分别为65.22%、43.48%,与术前的91.30%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使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均为4.35%,不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者的比例均为95.65%.末次随访时,1眼眼球萎缩,l眼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余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睫状体冷凝和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NVG手术成功率较高,能显著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和降低眼压,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